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胎儿脊髓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例疑似椎管内肿瘤的胎儿脊柱均进行低频超声与高频超声检查,并与引产后患儿超声、X线、MRI及病理解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病例中,脊髓裂1例发生于胸段,6例发生于腰段,1例发生于骶尾段,均表现为相应椎弓板骨化中心间距显著增宽,椎管内可见高回声占位性病变,高频超声下可清晰显示局部节段脊髓受压分为两部分,部分病例可显示脊髓空洞形成。引产后患儿行超声、X线、MRI及病理解剖均证实产前超声诊断。结论 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椎弓板及椎管内容物,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脊髓裂及明确分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高频超声 脊髓纵裂 产前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技术在折后牙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位接受折后牙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将病患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采取口内直接粘接加 全冠修复方法,后者则是将口腔内所有劣牙完全清除之后采取粘结方式,并在术后2星期之后进行全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复查情况;结果:治疗组成功率优于对照组,效果明显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特征;结论: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在折后牙治疗方面效果良好,可在临床领域大力推广。

  • 标签: 口内直接粘接 全冠修复 治疗纵折后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伴有窦狭窄的静脉相关血管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诊治策略。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因静脉相关血管性搏动性耳鸣收入院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019年12月为末次随访时间,分析入组患者临床特点、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腰椎穿刺压力和脑脊液成分,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纯音听阈、眼底检查、颈动脉B超、骨密度、内分泌六项),耳鸣残疾量表评分,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随访结果。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83例患者入组,其中女性74例(89.2%),男性9例(10.8%);右侧耳鸣54例(65.1%),左侧耳鸣26例(31.3%),双侧耳鸣3例(3.6%);静脉优势回流右侧56例(67.5%),左侧16例(19.3%),双侧均衡型11例(13.3%);双侧窦狭窄46例(55.4%),单侧窦狭窄37例(44.6%);体质量指数(BMI)超重及肥胖者41例(49.4%);耳鸣残疾量表评分3级及以上者66例(79.5%)。最终33例患者选择观察(39.8%),选择乙状窦相关手术、介入手术及导静脉封闭的患者分别为40例(48.2%),8例(9.6%)及2例(2.4%)。74例随访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6.2个月。对48例手术患者的分析显示,乙状窦相关手术后耳鸣消失又复发的患者,其静脉窦内压力差高的比例较大;介入手术若同期植入支架则治疗效果好;导静脉封闭患者术后效果不佳。对26位腰椎穿刺患者分析发现,正常颅压8例、颅高压18例,两组患者静脉窦内压力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而发病年龄、伴随症状、BMI、空蝶鞍及视乳头水肿比例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伴有窦狭窄的静脉相关血管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评估需要规范的流程,视乳头水肿不能作为早期颅高压患者的敏感检测指标,静脉窦内压力差可能是提示颅高压的指标之一。减轻体重可以作为观察期的保守治疗方法,静脉窦明显狭窄是乙状窦手术患者复发的风险因素,介入支架手术是治疗继发于窦狭窄的耳鸣患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耳鸣 横窦 颅内压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 简介:摘要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行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93例,所有手术均在显微镜辅助下完成。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测量Cobb角评估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以评估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患者颈椎Cobb角为(19.1±12.3)°、JOA评分为(14.5±2.3)分,均明显改善。结果表明,适应证选择得当,颈前路显微减压治疗OPLL能取得理想疗效。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症 前路手术 JOA评分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对折后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行折后牙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50例,针对对照组采取的是拔除所有裂牙之后在体外进行再植粘结方式,针对观察组采取的是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治疗方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 治疗 纵折后牙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近一年内进入我院牙科门诊接受折后牙治疗的100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配为两组,每组各50位患者,其中一组为观察组,采取口内直接粘贴加全冠修复法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详细记录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后计算得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总不良反应率为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总不良反应率为12%。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效果大大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 治疗 纵折后牙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治疗析后牙的治疗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折后牙患者6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办法将此6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传统拔除裂牙体外粘接2周后全冠修复术,对研究组患者采取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术,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以及12个月时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折后牙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选择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从远期疗效来看比较理想,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 纵折后牙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腹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产妇分成A组和B组,每组40例患者。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平面注入0.3%罗哌卡因各20ml进行术后镇痛,B组注入等量盐水,所有产妇实施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4h、8h、12h、24h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疼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治疗中采取裂入路手术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接收的76例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将上述患者纳入A/B两组中,各38例;前者通过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后者通过裂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但B组GOS评分显著高于A组,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7.89%

  • 标签: 纵裂入路手术 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肌松解术(TAR)在巨大腹壁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2例巨大腹壁疝病人临床资料;男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56岁,年龄范围为29~79岁。病人选择TAR行腹壁缺损修补,同时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肌后间隙加强修补。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采取门诊及电话方式随访,于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各随访1次,了解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72例巨大腹壁疝病人均施行TAR顺利完成腹壁缺损修补,同时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肌后间隙加强修补。72例病人手术时间为(105±46)min,术中出血量为(55±15)mL,补片大小为(680±225)cm2。(2)术后并发症情况:72例病人术后随访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术后1周7例病人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发生血清肿,大小为(460±130)mm2,予以随诊观察;术后6个月上述病人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肿全部吸收。72例病人中,2例术后发生肠梗阻,考虑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于术后2周好转。随访期间72例病人均无手术部位感染、肠瘘及疝复发。(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72例病人术前、术后12个月疝相关生命质量调查评分分别为(40±12)分、(73±17)分,病人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27,P<0.05)。结论TAR应用于巨大腹壁疝修补术中安全、有效,能够改善病人疝相关生命质量。

  • 标签: 腹壁 巨大 腹横肌松解术 后组织结构分离技术 腹壁重建
  • 简介:摘要21岁女性患者,阵发心悸、多汗、乏力1年,头痛伴视物模糊5个月。入院前2个月曾行腹腔镜下左侧肾上腺占位切除术,病理诊断肾上腺腺瘤,基因检测提示肾上腺外部位存在副神经节瘤。入院后行心脏增强CT检查示纵隔肿瘤范围约4.6 cm×3.5 cm×4.7 cm,明显压迫右肺动脉主干及左心房。超声心动图示肿瘤与左心房关系密切,未明显侵入左心房腔。入院后控制血压,符合手术指征后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左心房)肿瘤切除术,术后血压恢复正常,主诉症状消失,手术病理提示心脏副神经节瘤。随访连续监测血、尿儿茶酚胺正常,患者目前随访中。心脏副神经节瘤极其罕见,应全面完善检查,避免误诊漏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颈椎突孔区创伤中CT血管成像(CTA)对椎动脉(VA)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因颈椎外伤行椎动脉CTA检查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运用容积再现(VR)、图像融合、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及血管分析等后处理技术,观察VA有无损伤及其程度、突孔区骨折与VA损伤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中,突孔狭窄阳性组35例,狭窄阴性组21例,狭窄阳性组VA损伤19例,狭窄阴性组VA损伤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阳性组中突孔不同狭窄程度组VA损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损伤分布为:V1段3例,V2段16例,V3段5例;管腔狭窄程度为: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7例,重度狭窄5例,闭塞3例。结论椎动脉CTA可以清晰显示VA的解剖走行、损伤程度、范围及其与颈椎突孔区骨折断端的毗邻关系,为脊柱外科医师病情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 标签: 颈椎 横突孔区骨折 椎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肌平面阻滞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小儿疝气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经临床确诊后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之下腹肌平面阻滞,对两组患儿麻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切皮后MAP和HR及术中KLS合剂使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疝气手术患儿在常规麻醉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之下进行腹直肌平面阻滞有效的提升麻醉优良率,降低麻醉风险对患儿的影响,稳定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促进麻醉效果的提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小儿疝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腹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无法实施椎管内麻醉需行全身麻醉剖宫产孕妇60例,术前无早产及胎儿窘迫症状,且均为初次行剖宫产手术者。60例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孕38~41周)妊娠,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依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复合腹肌平面阻滞组(N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30例。两组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切皮即刻及胎儿剖出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中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的用量;比较两组胎儿剖出后的Apgar评分。结果与N组比较,切皮即刻、胎儿剖出时G组产妇血压升高,心率加快(P<0.05); N组需追加瑞芬太尼次数少于G组(P<0.05)。胎儿剖出后1 min,N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13±0.68)分,高于G组新生儿的(7.83±0.59)分,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可减少胎儿娩出前阿片类药物及吸入麻醉药物的用量,产妇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对新生儿影响较小。

  • 标签: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颈椎突孔区创伤中CT血管成像(CTA)对椎动脉(VA)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因颈椎外伤行椎动脉CTA检查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运用容积再现(VR)、图像融合、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及血管分析等后处理技术,观察VA有无损伤及其程度、突孔区骨折与VA损伤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中,突孔狭窄阳性组35例,狭窄阴性组21例,狭窄阳性组VA损伤19例,狭窄阴性组VA损伤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阳性组中突孔不同狭窄程度组VA损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损伤分布为:V1段3例,V2段16例,V3段5例;管腔狭窄程度为: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7例,重度狭窄5例,闭塞3例。结论椎动脉CTA可以清晰显示VA的解剖走行、损伤程度、范围及其与颈椎突孔区骨折断端的毗邻关系,为脊柱外科医师病情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 标签: 颈椎 横突孔区骨折 椎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疼痛是导致应激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围术期疼痛管理有利于减少外科手术导致的应激,减少由疼痛引起的不良事件,加快术后恢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是加速外科康复(ERAS)理念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腹肌平面阻滞是区域神经阻滞的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镇痛效果可靠,广泛地应用于腹部手术疼痛管理,在ERAS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腹肌平面阻滞解剖基础、临床应用、阻滞效果影响因素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优化腹部肿瘤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腹部肿瘤 疼痛 麻醉和镇痛 腹横肌平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实施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手术(TACS),治疗产后出血的实际效果。方法:将于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内,到医院中实施剖宫产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组后观察组中有患者48例,对照组包含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前置胎盘情况。对照组中患者采用“8”字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ACS进行治疗。对治疗后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使用时间进行分析和对比,并且对比患者手术后子宫各项指标情况。结果:根据最终的结果发现,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中患者的手术中各项指标要比对照组更优(P<0.05),并且在治疗后,患者子宫的各项指标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的产后出血的过程中,应用TACS要比应用传统手术方式的效果更好,不仅患者在手术中出血量比较少,并且手术使用的时间比较短,同时患者在手术后子宫各项指标都要更优,说明该手术方法具备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前置胎盘 剖宫产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