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在该法出台以前,虽然对家庭暴力问题已经有了一些规定,但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我国《刑法》规定了虐待罪和遗弃罪,但多以“情节恶劣”“情节严重”为条件,

  • 标签: 家庭暴力 解读 《刑法》
  • 简介: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是全球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2002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独立专家专门对暴力侵害儿童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我国,约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且农村高于城市。涉及家庭暴力的故意杀人案件,占到全部故意杀人案件的近10%。目前国际社会对针对儿童的暴力行为比较权威的界定有以下两种:一是世界卫生组织防止虐待儿童协会((AgainstChildAbuse)的定

  • 标签: 儿童家庭暴力 农村儿童 家庭暴力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暴力危险期病人护理干预措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暴力危险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给予危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预后病人的暴力行为量表分值明显减少(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明显地降低暴力危险病人急性期危险性行为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暴力 危险 急性期 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医疗暴力事件预防处置措施。方法结合医疗暴力事件定义对某医院的所有医护工作者进行询问调查,探究他们伴随的心理和生理医疗暴力事件,进一步分析相应预防对策。结果有56%的医务工作人员遭遇过医疗暴力,其中80%的女性医务人员反映遭遇的为心理暴力,62%的男性医务人员反映遭受的为身体暴力。结论医疗暴力事件分为身体暴力和心理暴力,应该采取合理的预防处置对策对其进行控制。

  • 标签: 医疗暴力 预防 措施
  • 作者: 赵晓琴樊霞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减少暴力伤护事件,提高护士职业安全感。方法针对暴力伤护事件的现状,多个角度分析原因,通过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改善护士沟通能力、强化护士安全意识,逐步提出应对策略。结果暴力伤护事件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患关系改善。结论加强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安全意识能有效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提升护士的自身价值。
  • 简介:通过回顾、分析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来源、主要原因、国内外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防范的途径与措施,旨在为避免或减少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稳定护理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工作场所暴力 护士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并寻求合适的应对措施,以便为临床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急诊科25名护理人员实施研究,对他们护理工作情况及遇到的暴力事件进行分析,将2013年1~12月期间未针对暴力风险因素进行总结作为对照组,而2014年1~12月期间除了总结暴力风险因素外,还制定合理的措施应对作为研究组。观察记录两组期间暴力风险事件次数、因素,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期间共计发生暴力风险事件148次,其中研究期间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暴力风险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环境、患者及家属、系统支持4个方面,研究组在这些因素方面的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中有很多暴力风险因素,应尽早发现与积极预防,改善设施、强化安保力量防范,改善护患关系,最大化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暴力风险发生率。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 暴力风险 因素 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从护理的角度发现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分析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急诊科30名护士进行观察,以发现存在于急诊护理工作中的暴力风险因素,进一步对这些护士进行调查考核以发现产生这些暴力危险的原因,提出干预措施,进行暴力危险的预防干预。结果30名急诊护士积极配合暴力干预措施,干预前后30名护士的专业知识考核通过率、急救技能考核通过率、护理记录合格率分别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患者投诉率、暴力的发生率较干预前也有显著下降。结论护士在急诊患者的治疗以及抢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发现这些导致暴力的高危因素,并进行积极的干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急诊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护理工作中暴力的发生,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 暴力风险 干预 预防对策 护患纠纷
  • 简介:目的了解孕期妇女家庭暴力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家庭暴力发生的相关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和防治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深圳市罗湖区选取围产期妇女7820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孕期妇女家庭暴力发生的情况以及影响家庭暴力产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孕期妇女家庭暴力总体发生率为11.57%,心理暴力发生率为5.87%,躯体暴力发生率为3.57%,性暴力发生率为2.14%;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家庭收入、职业及文化程度是影响家庭暴力发生的主要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家庭收入(OR=0.395),配偶酗酒(OR=3.571),配偶文化程度(OR=0.410)是影响家庭暴力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罗湖区围产期妇女存在一定的家庭暴力发生情况,应该引起重视;家庭经济收入和职业是影响家庭暴力发生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孕妇 家庭暴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诊科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给医院暴力事件预防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详细分析急诊科护士遭受暴力侵袭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措施进行防范。结果暴力事件出现主要原因和环境、职业、社会、护理人员、系统支持以及人力因素有直接关系。结论采取措施预防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事件,能够很好的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之间关系,降低暴力事件出现的概率。

  • 标签: 急诊科 暴力事件 护理人员
  • 简介: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却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微量元素也是家长关注的一个问题,有些家长认为宝宝经常生病是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的,有些家长又认为宝宝吃得不好,体重不增长是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的,门诊中也经常碰到有家长要求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测,那么微量元素与宝宝经常生病有关吗?您的宝宝需要检验微量元素吗?Q什么是微量元素?

  • 标签: 家长要求 一个问题 动物性食物 营养搭配 营养状况 生物活性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分析甲亢患者在治疗前后血中Cu、Fe、Zn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原子吸收分光光谱的技术(AAS)分别检查48例甲亢患者,经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血中Cu、Fe、Zn含量的变化。结果甲亢患者治疗后,血中Cu、Fe、Zn的含量明显增高、恢复正常,甲亢是高代谢症候群,直接影响Cu、Fe、Zn代谢紊乱。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及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确定暴力行为的方式、对象及护理干预对策。结果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具有若干主要特征,如容易发生暴力行为、暴力行为主要方式、暴力行为对象等特点,暴力行为的发生在先兆行为、语言、情感等方面具有先兆特性。结论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要在充分了解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特征与诱发因素,多途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护理与防范,最大限度减少暴力危害。

  • 标签: 精神病 暴力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0~6岁儿童微量元素(钙、镁、铜、铁、锌)缺乏状况,探讨其缺乏或过多的可能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Bohui-5100s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社区儿童1424例0~6岁小儿末梢血做微量元素检测分析。结果婴幼儿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较易发生缺铁、锌、钙,尤以缺铁、锌严重。结论加强对儿童微量元素的定期检测,及时预防元素缺乏;提倡和宣传母乳喂养,平衡饮食合理营养。

  • 标签: 儿童 末梢手指血 微量元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量元素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我院门诊部108例保健儿童(2013年5月-2015年5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108例保健儿童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54例儿童在保健过程中不补充微量元素,实验组54例儿童在保健过程中补充微量元素,分析比较两组儿童的微量元素缺失率、铁离子以及锌离子测定值。结果对照组54例儿童微量元素缺失率为27.78%,显著高于实验组儿童(1.85%),且实验组儿童的铁离子以及锌离子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微量元素在儿童保健中具有较显著的作用,为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应适当对儿童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

  • 标签: 微量元素 儿童保健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