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6年间某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院内患病率和死亡率,最终节约社会成本。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结果2014-2016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658株,从痰液中分离616株,占93.62%,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病区;3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诺氟沙星,为94.83%;3年耐药率均<20.00%的抗菌药物为米诺环素和多粘菌素B;耐药率增长幅度较大的药物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结论掌握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布和变迁情况,加大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简介:目的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临床分离菌株分布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其配套鉴定卡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标准判定。结果6年共检出分离菌6393株,排名前3位的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3.6%)、粪肠球菌(19.4%)和无乳链球菌(13.7%)。2009年、2010年、2014年分别检出李斯特菌属8株、1株、10株。自2012年起共检出厌氧菌40株。标本分布主要来自生殖道与宫腔标本,分别占53.7%和21.3%;其次是血液标本,占8.2%,包括静脉血(6.1%)和脐带血(2.2%);手术切口标本165株,占2.6%。宫腔、静脉血标本排名前3位分离菌均为埃希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切口标本以埃希菌属、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为主。脐血标本以链球菌属、埃希菌属、肠球菌属为主。厌氧菌主要分离自血标本,占总厌氧菌的82.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分离自静脉血和宫腔。总体上,主要分离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变化趋势相对稳定,且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处于较好的水平。结论该院临床分离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无乳链球菌为主,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较好。耐药菌以ESBL阳性的大肠埃希菌为主,MRSA少见。
简介:CardiovascularimmunologyresearchinWuhanUnionHospitalbeganin1991.Anti-heartantibodiesindilatedcardiomyopathyandacuteviralmyocarditisbegantobereportedfrom1993.ItwasfoundthatanewautoantibodyagainstL-typecalciumchannelresultsinventriculartachycardiaandsuddendeathinpatientswithdilatedcardiomyopathy.ThroughtheInterventionStudyofDiltiazeminDilatedCardiomyopathy,diltiazemwasverifiedtoreducemortalityandthechronicheartfailurehospitalizationratesignificantlyinpatientswithdilatedcardiomyopathy.TheautoantibodiesagainstangiotensinIIreceptortype1andα1-adrenoceptorwereassociatedwiththeincreasedrecurrenceofanddeathfromstrokeinhypertensivepatients.Throughmanyclinicalandexperimentalstudies,thefunctionalimbalanceofT-cellsubsetswassuggestedtomediatemyocardialinjuryandchronicheartfailure,whichprovidedanewtheoreticalbasisforimmunoregulationtherapyforheartfailure.Thefirstantihypertensivepolypeptidevaccine(ATRQβ-001)wasinvented.Inadditiontotheseachievements,therewillbemoreresearchoncardiovascularimmunologyinWuhanUnionHospitalinthefuture.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内科中治疗偏头疼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中医内科收治偏头痛患者25例进行研究。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13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患者12例,显效者8例,有效者1例,无效者3例,治疗总有效率75.00%。中医内科治疗比西医治疗总体疗效较好。结论对于偏头痛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是现阶段十分理想的治疗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可以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不同评价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临床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院前急救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主要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体征进行急救诊断,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意识、血糖和心电图这八项评估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病史、体征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急救诊断。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时明确诊断的例数、院前急救死亡和成功的例数,转运死亡和成功的例数以及急诊科抢救死亡和成功的例数。结果观察组的明确诊断率为92.0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0%(13/25)(P<0.05);观察组的院前急救成功率为84.00%(2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11/25)(P<0.05);观察组的转运成功率为95.23%(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11/11)(P<0.05);观察组的急诊科抢救成功率为95.00%(20/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7/9)(P<0.05)。结论通过将八项指标病情评估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明确诊断率、院前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急诊科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9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院前急救经验与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院前急救救治的96例严重创伤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院前及时有效急救和安全转运86例(经现场处置后送至急诊科伤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院前急救成功率90%(86/96);其中死亡10例,3例在到达现场前已经死亡,1例在转运中颅脑损伤并发脑疝死亡,1例因在转运中循环衰竭死亡,2例因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入院后死亡3例,共死亡10例,其余患者经院内治疗均治愈出院。出院3-6个月随访,情况良好。结论院前急救是创伤急救开始,院前急救人员必须准确伤情评估、捡伤,实施有效救治,合理及时转运,提高院前急救创伤救治水平和抢救成功率,可减少创伤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院前急救时给予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路径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为电话出诊,120收治。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入院前行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试验组34例,患者入院前以急救护理路径进行院前急救。结果试验组抢救成功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存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6.74±3.11)分、Barthel指数评分(86.42±7.25)分,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减轻患者致残程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6月期间呼救中心接收的26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呼救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患者130例。对照组脑卒中患者按照常规护理进行救治,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则根据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呼救至救护车到达时间为(24.61±10.14)min,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呼救至救护车达到时间为(30.62±14.15)min,P<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入院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38.68±10.49)min,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入院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46.72±12.49)min,P<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为9(6.92%)、5(3.85%)较对照组患者16(12.31%)、13(10%)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有效的缩短患者获得急救时间间隔,阻止病情的恶化,改善不良治疗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