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006眼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选入样本803例白内障患者(1006眼),选入样本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回顾性分析1006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随访患者预后。结果:术后有796例患者视力为0.6~1.0,184例患者视力为0.3~0.6,26例患者视力为0.1~0.3;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有28眼,发生率为2.78%(28/1006);术后发生角膜水肿有70眼,玻璃体腔掉核1例,环形撕囊失败有10例,转化成小切口ECC E 5只眼,色素膜炎有3例等。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安全性较高,术者有熟练的小切口ECCE经验,只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精细操作及围手术期的院感管理,就能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床旁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年8月21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当日住院患者221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83%,例次现患率5.14%;下呼吸道(63.16%)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71%,预防、治疗用药的比率分别为32.27%、61.71%。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596例,病原菌培养送检率为56.21%(335例),病原菌检出率为15.52%(52例)。检出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呼吸道感染为医院感染主要感染部位,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管理仍是今后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医院2012年至2014年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至2014年医院肠外营养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排序比。结果医院肠外营养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但构成比的增长趋势不明显,肠外营养药物中维生素类药物的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均增长较快;近3年医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销售金额排序均位居前5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DDDs排序均位居前3位,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六合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的DDC值均高于100元,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9AA)、脂肪乳注射液(C14-24)、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的排序比均接近1。结论医院肠外营养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医生和药师应共同努力促进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利用仪器法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08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64.7%。科室分布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ICU、呼吸内科、肿瘤科、神经外科及综合科。抗生素中仅有多粘菌素B耐药率低于50.0%(耐药率为0.3%),其余的耐药率均高于50.0%。结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医院应积极开展其耐药性检测,制定合理的抗生素用药方案,加强手卫生、环境物表管理,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6年间某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院内患病率和死亡率,最终节约社会成本。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结果2014-2016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658株,从痰液中分离616株,占93.62%,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病区;3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诺氟沙星,为94.83%;3年耐药率均<20.00%的抗菌药物为米诺环素和多粘菌素B;耐药率增长幅度较大的药物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结论掌握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布和变迁情况,加大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监测报告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4年ADR报告191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91例ADR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59.16%);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60.73%);ADR涉及药品113种,以抗肿瘤药物及抗感染药物为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胃肠系统损害(47例)及皮肤附件损害(43例);新的或严重的ADR22例(11.52%)。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尤应加强新的一般和严重类型ADR的监测,选择适宜给药途径,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如60岁以上年龄的患者。应提高甄别能力和处置水平,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门诊处方发现存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某院门诊处方合格率和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查医院2014年度门诊处方14336张,统计并分析其中不合理处方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不合理处方数505张(3.52%),主要表现为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药物不适宜等。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5.47%,其中单联5218张(36.40%),二联1253张(8.74%),多联48张(0.33%)。结论该院门诊处方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加以改进。在加强医师业务培训和药师与医师沟通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完善处方点评制度,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某老年护理院2014-2016年医院感染现患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史查阅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老年护理院2014-2016年某一日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14-2016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8.92%、9.02%、6.69%(Х^2=1.24,P>0.05);男性现患率(10.73%)高于女性现患率(5.92%)(xc=6.15,P<0.05);60~69岁、70~79岁、80~89岁、≥90岁组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5.56%、6.98%、8.15%、14.81%(Х^2=4.06,P<0.05);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以下呼吸道(39.39%)和泌尿道感染(36.36%)为主;3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8.18%、9.02%、6.69%(Х^2=1.02,P>0.05),标本送检率均为0.00%.结论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测,改善经验用药情况,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耐力素质与血压状况的关联。方法利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13~18岁汉族学生数据,依据《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判定血压偏高及其各组分(单纯性SBP偏高、单纯性DBP偏高与混合性血压偏高),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学生耐力素质进行评分,并按百分位划分为P0~、P25~、P50~、P75~P100 4组。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随着耐力素质的提高学生血压偏高及其组分检出率的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偏高在不同耐力素质水平的患病风险;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压水平与耐力素质水平的关系。结果2014年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9.2%。血压偏高及其各组分检出率随着耐力素质的提升而降低(P<0.001)。以耐力素质P0~组学生为参照,P25~、P50~和P75~P100 3组学生发生血压偏高的OR值分别为0.89(95%CI:0.84~0.95)、0.81(0.76~0.86)和0.79(0.74~0.84)。在超重/肥胖和营养正常的学生中耐力素质与血压偏高呈负相关,而在营养不良的学生中无相关性。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在超重/肥胖的学生中,P10、P25、P50、P75、P90、P95水平的SBP均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P25及以上水平的DBP均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在营养不良及营养正常的学生中,仅有部分水平的DBP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结论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耐力素质与血压偏高呈负相关。在超重/肥胖的学生中,耐力素质与血压状况的关联性更强。提高学生耐力素质,可能有助于预防或改善血压偏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