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传统 X线和 DR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 效果 。方法:在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6 月选取我院接受诊疗的肋骨骨折患者 80 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 DR 与传统 X 线检查。总结两组患者的诊断、确诊情况。 结果:DR 检查准确度相对于传统 X 线具备明显数据优势,病理诊断、 DR 检查结果与传统 X 线检查结果相比数据差异较大,统计学对比有意义, P < 0.05 。 结论:DR 诊断技术对于肋骨骨折具备较高的诊断效益,确诊率较高,值得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台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机质量控制验收检测的结果,评价其应用质量现状,并为后续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医疗机构新安装的17种型号(共19台)DR,根据《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17)和《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521-2017)对其通用检测项目(如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输出量重复性等)和专用检测项目(如暗噪声、极限空间分辨力和低对比度细节等)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受检DR机的专用检测指标除暗噪声、探测器剂量指示、极限空间分辨力、低对比度细节、自动曝光控制(AEC)灵敏度和AEC管电压变化一致性建立基线值外,其余的验收检测结果均满足WS 76-2017和WS 521-2017的要求。通用检测项目结果:60 kV和80 kV的管电压指示的偏离为-3.61%~2.71%,100、117、120和121 kV的管电压指示的偏离为-2.9~4.9 kV;输出量重复性范围为0.0290%~1.4700%;80 kV和81 kV对应的有用线束半值层为2.5~5.9 mm Al,在设置时间≥100 ms和<100 m时,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分别为-5.19%~2.40%和-7.15%~2.80%。专用检测项目结果:成像中均不存在残影和伪影;暗噪声检测建立的基线值为14.2~5262.0;探测器剂量指示建立的基线值为188~ 60 280;AEC灵敏度的基线值为0.67~6.90 mAs;AEC管电压变化一致性的基线值为2.20~ 6.69 μGy;响应均匀性为0.11 %~4.70%;测距误差为-0.40%~1.45%;AEC电离室之间的一致性为-8.70%~5.15%;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极限空间分辨力分别为2.2~3.7 lp/mm和2.2~3.4 lp/mm ;信号传递特性的拟合公式的决定系数均>0.98。结论DR机质量控制验收检测的结果符合WS 76-2017和WS 521-2017的要求;清楚、完整的检测条件和验收检测结果可为后续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探究医用数字 X射线摄影系统(DR)设备质量控制状态及机房放射防护现状,此次研究选取2020年4月以来安装完毕并已验收检测合格投入使用的5台DR设备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需要参照相应的X射线检验标准规范进行相关的质量检测,其检测结果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这样的情况下,才能确保X射线使用的安全性与规范性,同时我们还需要依据相应的标准规范对DR设备的具体应用情况与对其控制性能展开检测,进行客观的评价。在对DR设备使用安全性与机房射线防护的评价检测中,我们需要按照放射线防护要求规范对其进行评测,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相关设备造作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本次实验中,一共有2台DR设备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质量不合格情况,并且出现质量问题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个方面上。但是,本次实验整体来看,对于DR设备的检查合格率依旧保持在60%以上。机房放射防护检测结果显示,5台DR设备机房60个检测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中有6个检测点发生泄露,泄露发生率为10.3%。结果表明,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不合格率较高,DR机房泄漏风险也较高,需加强DR设备的质量控制,完善机房辐射安全管理,以保证影像辅助诊断的质量,并且能够确保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能够得到相应的安全保障,确保医护人员不会受到辐射的威胁。
简介:目的:为建立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D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方法:通过检索国外文献和参考生产厂家相关信息,建立一套DDR性能测试和评价标准。结果:共检测17台DDR设备,其中国外设备7台,国内设备10台。每台DDR需要检测13项质量控制(QC)检测参数。能检测全部项目的国外设备5台(占71%)和国内设备6台(占60%),3个检测参数合格率较差,包括残影合格率为64.7%,响应均匀性合格率为76.5%和距离误差合格率为76.5%。结论:对所制定的13项检测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标准恰当,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生产厂商缺少设备的必要功能,使检测项目不全,应引起厂商足够的重视,尽快加以完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中不同靶/滤过组合时降低管电流量(mAs)对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不同靶/滤过组合时,以自动曝光模式(AEC)的mAs为基础,分别降低10%、20%、30%、40%、50%时对厚度为4.4 cm的模体进行曝光,测量所得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品质因子(FOM)与平均腺体剂量(AGD)。在满足图像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计算FOM,找出两种靶/滤过下最优mAs及相应的AGD。对模体中3种结构影像特征进行主观评价,同时比较计算AGD与显示AGD间关系。另外,对满足图像质量要求的mAs与密度曝光档位相对应,计算并比较两者mAs均值。结果两种靶/滤过中显示AGD均小于计算AGD,Mo/Mo被低估22.5%~23.7%,计算AGD值与显示AG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 982.86、5 555.48,P<0.05)。W/Rh被低估13.1%~14.2%,计算AGD值与显示AG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 859.09、15 973.55,P<0.05)。Mo/Mo组合中,mAs降低20%时,FOM可增加9.6%为最大值,且计算AGD减少18.8%。W/Rh组合中,mAs降低10%,FOM可增加5.1%为最大值,且计算AGD减少11.9%。在满足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两种靶/滤过组合评价模拟纤维时,mAs降低30%;评价模拟钙化时,mAs降低20%;评价模拟肿块时,Mo/Mo组合mAs降低40%,W/Rh组合mAs降低30%;影像质量评分均与AEC无明显差异(P>0.05)。密度曝光档位(-1~-3)可与降低的mAs(10%~30%)对应。结论不同靶/滤过组合时,调节管电流量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数字X射线摄影技术在矽肺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从2017年6月-2019年6月组织专家组确诊的100例矽肺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据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通高千伏摄影技术,观察组采用数字X射线拍摄技术,观察两组总体密集度、检出率。结果:诊断后,两组不同密集度比较数据无差异(P>0.05)。 诊断后,观察组小阴影、大阴影、间质改变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比发现,数字X射线摄影技术诊断检出率较高,可实现较好的应用效果,应用前景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数字X射线摄影技术在矽肺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从2017年6月-2019年6月组织专家组确诊的100例矽肺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据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通高千伏摄影技术,观察组采用数字X射线拍摄技术,观察两组总体密集度、检出率。结果:诊断后,两组不同密集度比较数据无差异(P>0.05)。 诊断后,观察组小阴影、大阴影、间质改变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比发现,数字X射线摄影技术诊断检出率较高,可实现较好的应用效果,应用前景良好。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是高端精密仪器,在疾病诊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维护保养是防止医学误诊的重要保证。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予以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保障使用质量;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当逐台建立使用档案,记录其使用、维护、转让、实际使用时间等事项。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终止后5年。因此,按照标准对在用的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检验检测是医院必须要做的常规工作。本文以CT举例,介绍CT的常用检测与校准装置、主要参数及其检测校准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附加滤过对腹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10例行腹部X射线摄影的患者病例资料。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技术,用获得相同mAs时的对应厚度(18 cm)的有机玻璃作为模拟腹部的衰减体。将CDRAD 2.0模体和17块10 mm厚的PMMA板(总厚度18 cm)置于检查床上,附加滤过分别选择无附加滤过、2 mmAl、0.1 mmCu+1 mmAl、0.1 mmCu+2 mmAl,电离室等级分别选择-2、-1、0、1、2时进行曝光,采集图像并使用CDRAD 2.0模体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影像质量因子(IQFinv)。根据不同附加滤过将影像质量因子分组,测量每次曝光时模体表面的入射空气比释动能,使用PCXMC软件估算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附加滤过、2 mmAl、0.1 mmCu+1 mmAl、0.1 mmCu+2 mmAl的皮肤入射剂量分别为(0.546 1±0.200 8)、(0.376 2±0.133 8)、(0.285 3±0.100 1)和(0.289 9±0.099 2) mGy,有效剂量估算值分别为(79.63±29.24)×10-3、(71.05±25.56)×10-3、(63.58±22.18)×10-3和(67.64±23.11)×10-3mSv,性腺器官剂量分别为(0.058 1±0.020 8)、(0.050 0±0.018 0)、(0.044 8± 0.015 6)和(0.047 7±0.016 3) mGy,IQFinv值分别为4.70±0.61、4.80±0.84、4.60±0.55和4.60±0.60。在不同附加滤过下,有效剂量与皮肤入射剂量呈线性相关,表面入射剂量增加则有效剂量增加,0.1 mmCu+1 mmAl附加滤过时剂量最低,组间IQFin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X射线摄影最适宜的附加滤过为0.1 mmCu+1 mmAl,此时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辐射剂量得到合理降低,达到了摄影参数最优化的目的。
简介: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患儿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DR腹部检查的650例患儿,其中男性356例,女性294例,年龄12h~10岁。对其腹部平片的质量及病变进行分析。结果在650张DR腹部平片中,有595张甲级片(占91.54%),55张乙级片(占8.46%),0张丙级片。病变显示情况:通过DR数字化调节,不典型小气液平影101例,急性假性肠梗阻87例;机械性肠梗阻35例。肠套叠21例;小肠疝气8例。消化道穿孔13例。食管裂孔疝2例。膈膨升48例。胃扩张5例。先天性脐膨出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9例。腹腔积液13例。腹膜炎2例。消化道异物151例。消化道畸形57例。脊柱发育畸形69例。泌尿生殖系异常影像5例。膈下区肺炎、盘状肺不张3例,膈下肋骨骨折9例。结论腹部DR平片是大部分腹部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只要腹部摄片质量优良,诊断医师充分利用DR的优势,认真仔细观察分析后,对腹部各脏器疾病尤其是空腔脏器的疾病就能做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十分重要的诊断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痛诊断中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间因腹痛入院的36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检查,对患儿进行追踪,将X射线检查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68例经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诊断,337例与最终诊断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1.58%。结论小儿腹痛行腹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检查,可为医师辨别病因、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数字X射线摄影(DR)设备状态检测初检合格率的影响因素,为明确下一步的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系统,采集2020年全国31个省份上报的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DR设备状态检测初检合格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性质、医疗卫生机构级别和地区是DR设备状态检测初检合格率的独立影响因素(χ2=15.41~21.18,P < 0.05)。民营机构组(OR=1.714,95%CI:1.310~2.243)、三级医院组(OR=1.710,95%CI:1.310~2.232)和二级医院组(OR=1.540,95%CI:1.203~1.971)DR设备初检合格的概率较高,西部地区组(OR=0.670,95%CI:0.526~0.852)DR设备初检合格的概率较低。结论应加强对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的监督力度,建议加强检测设备的抽检和复核,重点关注西部地区和一级及未定级医院DR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
简介:目的:总结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的临床初期应用经验,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对270例患者进行胸部正位90例(含10例正侧位)、腹部平片90例、骨与软组织90例(头部正侧位、腰椎正侧位、骨盆/髋关节正位)X射线检查,之后按照图像质量评判标准对每个投照部位的每张图像进行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评价,以及设备在使用操作过程中的便捷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满意度评价。结果胸部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为100%(90/90)、腹部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为100%(90/90)、骨与软组织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为95.18%(79/83),机器使用便捷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满意度均为100%。结论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在临床初期应用过程中,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满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成像剂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系统和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系统,采用对比度-细节模体获得不同摄影类型的影像,对每次曝光时体膜表面吸收剂量进行详细记录,由4位观察者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对获得的影像进行评估,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值,对比分析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成像剂量。结果对于CR系统和DR系统,不同成像剂量的情况下,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像质量均与剂量呈正相关;DR系统的IQF值显著低于CR系统(P<0.05)。结论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组织细节的检测效果优于CR系统,在获得同样影像信息的情况下,DR系统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吸收剂量。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分型及压迫厚度对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平均腺体剂量(AGD)的影响,探讨不同乳腺分型和压迫厚度同AG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患者400例,均为女性,年龄21~72岁,中位年龄46岁。采用美国HologicSeleniaDimensions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系统、全自动曝光控制模式下摄影所获得的400例乳腺片,回顾性分析不同的乳腺分型、不同的压迫厚度与AGD的关系。根据美国放射学会(ACR)分型为脂肪型、少量腺体型、多量腺体型、致密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乳腺分型、不同压迫厚度患者的AGD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乳腺分型、不同压迫厚度及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AGD的关系。结果乳腺X射线摄影AGD随乳腺厚度增高而增高,随着乳腺密度分型由脂肪型、少量腺体型、多量腺体型到致密型逐步升高,AGD也随之升高。结论乳腺AGD与乳腺的压迫厚度和不同乳腺分型有着密切关系,有利于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最优化的曝光参数,以最低的辐射剂量获得最优质图像。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直接数字化 X射线摄影系统 (DR)在肋骨骨折中的 临床 诊断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国儿童面元参考体模,并将其应用于儿童X射线摄影的剂量评估中。方法基于不同年龄儿童的CT原始数据,经过器官勾画、器官调整优化等过程建立起5和10岁的中国儿童面元参考体模。基于上述体模,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X射线摄影进行建模,计算不同照射条件下儿童受检者器官剂量转换系数及有效剂量转换系数。结果建立的5和10岁中国儿童面元参考体模,体格参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器官质量与中国参考人参考值差异在2%以内。计算得到X射线摄影胸部后前位和腹部前后位、管电压60~90 kVp、总滤过2.5~4 mmAl的器官剂量及有效剂量转换系数数据库,有效剂量转换系数与文献结果差异在3%以内。结论所建立的中国儿童面元参考体模能广泛应用于放射防护研究,其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儿童临床X射线摄影剂量评估提供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