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煤工尘肺临床特征分类,以指导各类煤工尘肺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法于2018年3月至5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住院的煤工尘肺患者121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各期别煤工尘肺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划分临床变量,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从其16个临床变量中[年龄、抽烟指数、井下接尘作业年限、尘肺分期、工种、家族史、主要症状、次要症状、症状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影像学表现、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1秒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1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 pred)、呼吸衰竭合并症、肺心病合并症]提取出2个主成分、8个相关变量,根据"立方聚类条件"值(cubic clustering condition value,CCC值)将煤工尘肺患者分为3型,用方差分析或χ2检验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总结其临床资料特征。结果3型煤工尘肺患者中1型病例73例(占60.3%),以中年为主,肺功能损害小,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表现单一,壹、贰期尘肺为主;2型病例18例(占14.9%),以中老年为主,肺功能损害多以弥散功能下降为主,临床症状较重,影像学表现复杂,壹、贰、叁期尘肺均有;3型病例30例(占24.8%),以中老年为主,肺功能损害多(通气、弥散功能均下降),临床症状严重,影像学表现复杂,以贰、叁期尘肺为主。结论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根据临床特征将煤工尘肺患者分为3型,根据不同分型制定治疗方案在临床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矿业集团煤工尘肺所造成的健康寿命损失和经济损失,为尘肺病防治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3至10月,选择某矿业集团1972-2013年入矿且已被诊断为煤工尘肺的劳动者,共1 262例。用分步模型法分别计算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费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生活护理费、伙食补助费、供养亲属抚恤金及交通费等;间接经济损失包括社会生产力损失、补充新职工培训费、陪护家属交通费、陪护家属社会生产力损失、停产和减产损失等。寿命表法计算煤工尘肺造成的社会生产力损失。结果1 262例煤工尘肺患者均为男性。尘肺壹期所占比例较大(95.40%,1 204/1 262),七级伤残所占比例较大(42.63%,538/1 262)。确诊年龄22.02~71.33岁,平均47.38岁。1 262例煤工尘肺患者总共造成9 068.54年健康寿命损失,其中残疾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YLD)占93.56%(8 484.69/9 068.54);煤工尘肺患者YLD 0.06~33.30年,人均损失6.70年。1 262例煤工尘肺患者的总经济损失为2 842 185 447.70元,人均2 252 127.93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占81.59%(2 318 990 168.46/2 842 185 447.70),是间接经济损失的4.42倍。人均直接经济损失中医疗费所占比例较大(50.04%,919510.84/1 837 551.64)。人均间接经济损失为414 576.29元,其中社会生产力损失232 908.95元(56.18%)。结论煤工尘肺的发生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生产力损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工种煤工尘肺壹期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煤工尘肺壹期的347例患者资料。根据不同作业岗位将患者划分为采煤工、掘进工和混合工3类工种,分析不同工种患者的接尘工龄、开始接尘年龄、诊断年龄、潜伏期、X射线胸片小阴影形态及肺区分布。结果347例患者中采煤工216例(62.2%)、掘进工77例(22.2%)、混合工54例(15.6%)。采煤工、掘进工、混合工的接尘工龄分别为(14.5±7.0)、(16.3±8.2)、(19.0±8.8)年,不同工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患者的诊断年龄、开始接尘年龄和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煤工、掘进工、混合工X射线胸片表现为圆形小阴影者分别占50.9%(110/216)、96.1%(74/77)、96.3%(52/54)。48.1%(104/216)的采煤工和38.9%(21/54)的混合工X射线胸片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双中和双下4个肺区,48.1%(37/77)的掘进工小阴影分布范围为双下肺区;不同工种患者X射线胸片小阴影形态分布和肺区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工种煤工尘肺壹期患者的接尘工龄、X射线胸片小阴影形态和肺区分布范围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医工结合是指将医学与理工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模式,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外科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更多的是指医疗器械的改进、创新和研发,而医疗器械行业将传统工业与生物医学工程、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水平的一个体现。我国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将医科类院校与理工科院校合并,促进不同学科相互交叉,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依托大型综合性医院和研究所,成立众多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从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笔者及其团队在医工结合的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可重复使用的简易扩肛器"及"经肛多通道腔镜手术操作平台的切口保护套"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超细腹腔镜、胃内气囊等项目已通过相关研发团队论证并拟行转化生产;同时,于2020年1月10日,在广东省药学会的批准下,联合有志于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成立了广东省药学会医药创新与转化专家委员会,为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我们体会到,临床实践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源泉;临床医生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原动力。目前,我国医工结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基础研究阶段医工结合学科融合不充分、应用研究阶段临床应用需求互动少、科研成果转化难和"产学研用"全链条不贯通。如果能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激励力度、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互动、关注成果推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打通医工结合全流程、完善医工结合创新能力评价机制,我国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必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血浆中细胞外组蛋白与煤矿粉尘所致肺纤维化的关系及其对肺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探索细胞外组蛋白在煤工尘肺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2019年5月,选取2012至2015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门诊就诊的220例煤矿粉尘接触者(包括煤矿接尘工人和煤工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小阴影密集度0、1、2、3级者分别61、65、56、3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血浆中细胞外组蛋白H4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浓度。通过体外细胞试验研究煤工尘肺患者血浆和小牛胸腺组蛋白(CTHs)对肺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效果以及抗组蛋白抗体的拮抗作用。结果研究对象中,男性195例(88.6%,195/220),女性25例(11.4%,25/220),年龄(55.1±7.2)岁,接尘工龄(16.3±4.4)年。小阴影密集度分别为0、1、2、3级的煤矿粉尘接触者的血浆细胞外组蛋白H4浓度分别为(3.92±1.75)、(9.84±4.17)、(14.35±5.52)和(17.83±7.69)μg/ml,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煤矿粉尘接触者血浆中细胞外组蛋白H4浓度与PDGF浓度呈正相关性(r=0.769,P<0.01)。与正常血浆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浆组(272%±87%)、外源CTH组(283%±84%)的细胞增殖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血浆组相比,患者血浆+抗H4抗体组细胞增殖百分比明显下降(18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源CTH组相比,外源CTH+抗H4抗体组细胞增殖百分比明显下降(16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的细胞外组蛋白浓度与煤矿粉尘接触者的肺纤维化程度相关,细胞外组蛋白对肺成纤维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提示细胞外组蛋白可作为煤矿粉尘所致肺纤维化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细菌培养法以及 PCR检验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 80例,统计患者入院时间为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患者入院后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分别应用 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进行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种检验方式下的阳性检出率, PCR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 P<0.05;且 PCR检验结果表示,各菌种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验中选择 PCR检验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操作简单便捷,能够明确患者炎症感染情况,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疾控中心 ELISA 法和 TRUST 法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 2018 年 6月至 2019 年 4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体检的 142例疑似梅毒感染患者,均接受梅毒血清学实验,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法( TRUST)与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筛入者进行检验,分析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ELISA 法检测阳性率、敏感性均高于 TRUST 法( χ2 值分别为 5.004、 33.244, P < 0.05)两种方法特异度对比( χ2=0.132, P > 0.05)。结论 根据分析对比显示, TRUST法与 ELISA 法在梅毒检验中, ELISA 法诊断准确率更高,且敏感性优于 TRUST 法,可作为临床诊断检测梅毒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结果,对比阳性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申请输血患者 2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供血者全部都是无偿献血者。分别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配血,对比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配血时间和阳性结果。 结果:经研究发现,配血时间凝聚胺法比微柱凝胶法耗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的阳性标本检出率高于凝聚胺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比两种交叉配血方法,微柱凝胶法敏感度高,时间长,可以应用在有充分时间的配血场合;凝聚胺法操作简单快速,更适合应用在急诊配血中。但是两种配血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临床中需要继续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源性疾病应用常规检测法及基因芯片检测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5月我中心收到 84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样本,依据检测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检测方法以常规检测为主,试验组检测方法以基因芯片为主,分析两组检测时间与检测阳性率。结果:试验组共检测出 49例病原菌,其中 1例大肠埃希菌, 26例痢疾杆菌, 7例副溶血弧菌, 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12例沙门菌,检出率为 58.33%;对照组共检测出 27例病原菌, 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3例副溶血弧菌, 18例痢疾杆菌, 4例沙门菌,检出率为 32.14%,试验组检出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试验组检测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食源性疾病检测应用基因芯片法能够快速诊断病原菌,诊断检出率高,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对于临床治疗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盐水法交叉配血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5例。规范采集静脉血液5ml,将每份血液标本分为A、B两份,其中标本A采用盐水法交叉配血,标本B采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观察主侧和次侧的阳性检出结果,比较凝聚胺法中特异性凝集和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结果:两种方法在主侧阳性检出率上相近(P>0.05);凝聚胺法在次侧的阳性检出率(16.92%)高于盐水法(4.62%),有显著性差异(P<0.05)。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时,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交叉配血时采用凝聚胺法能提高次侧阳性检出率,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短,可保证输血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ELISA 法对比胶体金法检测血液中 HIV 抗体的结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 2020 年 1 月在我院进行血液 HIV 抗体检查患者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和 LISA 法,并通过免疫印迹法确定,分析比较两组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结果 通过 ELISA 法检测,本次实验 84 例患者中有 49 例呈现阳性, 假阳性 10 例, 其假阳性率为 11.90% 。经过胶体金法检测,本组 84 例患者血清中有 39 例呈阳性, 7 例成假阳性,其假阳性率为 8.33% 。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ELISA 法综合 准确性 相对较高,因此在临床血清 HIV 抗体检测中,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进而促使检验结果准确率的提升。
简介:新疆哈密市第十三师安心医院 新疆 哈密 839005 【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工娱治疗护理模式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着重选取 2019年 1月 -11月到我们医院进行诊治的 90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个组别各有 45例患者,其中针对对照组所采取的是药物治疗加之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融合工娱治疗模式。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康复效果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精神病患者而言,在常规药物治疗加之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工娱治疗方法这样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康复效果得到十分明显的提升,进一步恢复其社会功能,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改进,更利于患者的治疗康复等等。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