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主动脉根部扩大手术或称主动脉瓣环扩大术是治疗小主动脉根部(小主动脉瓣环)的重要方案之一,外科医师顾虑其手术风险,一直持保守态度,影响了其在临床的应用。近年来大宗临床研究表明主动脉根部扩大手术不但不增加手术风险,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案,而且对日后进行经胸或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包括无冠窦置换等新的主动脉根部扩大手术的方法,预后和意义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结合半结构化访谈法对哮喘儿童家长的疾病需求进行研究,为开展符合其需求的医疗护理服务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对象为3个中文在线医疗社区中与儿童哮喘有关的提问记录,通过爬虫代码采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分词后采用LDA主题模型挖掘主题特征。依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文献研究及专家讨论法制定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6—10月北京市2家医院儿童哮喘门诊中13名哮喘儿童家长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线网络社区提问记录的主题特征分析显示,LDA模型将2 173条提问记录划分为8个主题,即第一、四主题为儿童哮喘症状及处理方法,第二、六主题为儿童哮喘治疗检查及就医选择,第三主题为家长对患儿病情的担忧,第五主题为哮喘的发病原因以及预后,第七主题为哮喘儿童的生活管理及中医药治疗,第八主题为过敏原的预防与长期用药安全性。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即家长担心长期应用哮喘药物的副作用、家长在哮喘管理知识上的缺乏、家长对儿童哮喘病因与预后的困惑、家长在哮喘管理中产生的心理负担。结论LDA主题模型可提取出在线医疗社区中的主题,结合半结构化访谈可深入探究特定疾病的患者需求。研究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针对规范用药、疾病日常管理以及疾病预后等内容进行哮喘儿童的健康教育,同时也应关注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状态。
简介:摘要近视眼矫正手术在我国发展近30年,手术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眼内屈光手术因具有矫正范围广、无需去除角膜组织、视觉质量稳定等优点,在临床得到逐步推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针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适应证,在眼部条件、年龄范围、屈光度数等方面给予了指导意见。本文通过阐述中、低度近视眼不应推荐眼内屈光手术,部分特殊职业目前不接受行眼内屈光手术者,眼内屈光手术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提出近视眼矫正手术个性化选择原则,强调眼内屈光手术在近视度数、职业需求、眼部个体差异及并发症等方面,临床应以更加谨慎的态度选择适应证。(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9-9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发胶质母细胞瘤扩大切除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初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根据患者术前1周内、术后24 h内MRI T1增强序列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影像获得术前强化肿瘤体积、强化肿瘤残余体积和FLAIR序列的肿瘤体积、FLAIR序列的肿瘤残余体积,计算肿瘤切除程度。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强化肿瘤全切除组和未全切除组、FLAIR序列的肿瘤全切除组和未全切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最终纳入患者128例,强化肿瘤全切71例(55.5%),其中FLAIR序列的肿瘤全切17例(13.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强化肿瘤残余体积、FLAIR序列的肿瘤残余体积、FLAIR序列的肿瘤切除程度是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强化肿瘤全切除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强化肿瘤未全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肿瘤全切除患者中,FLAIR序列的肿瘤全切除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FLAIR序列的肿瘤未全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 FLAIR序列显示的肿瘤残余是影响OS的一个重要因素,初发胶质母细胞瘤的扩大切除是必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外科收治的67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根据72 h内复查CT的情况分为血肿扩大组(77例)和血肿稳定组(593例),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结果670例患者中发生血肿扩大77例,发生率11.49%(77/670),其中预后不良45例,预后良好32例,血肿稳定组593例,其中预后不良261例,预后良好332例,2组患者预后不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首次CT血肿体积、血肿形态、高血压病、卒中病史与血肿稳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卒中病史、血肿形态是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现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卒中病史、不规则血肿形态,血肿扩大可增加不良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需求及怀孕和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时年龄≤40岁的37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资料收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308例患者完成问卷调查,应答率为82.4%。81例(26.3%)患者在确诊乳腺癌后有生育需求,其中6例患者采取积极措施保留生育能力。72例(23.4%)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曾进行生育咨询。7例患者成功怀孕,其中4例患者正常分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4.81)、大学及以上学历(OR=3.26)、行保乳手术(OR=2.15)以及未生育者(OR=3.03)在患病后更易有生育需求(均P<0.05)。结论中国年轻乳腺癌女性生育需求日益增长,肿瘤相关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应积极为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提供相应的生育咨询及个体化诊疗。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护理需求状况,初步分析影响重症新型冠状状病毒性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护理需求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湖北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五个重症病房96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新冠肺炎患者护理需求是多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住院时间等对护理需求具有相关性。结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住院期间要满足患者优先重视的需求,并注重个性化的护理需求,从而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该实验研究了解到经历过心脏介入手术之后,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进而根据该需求制定有关方案。 方法 直接将自从 2019年 2月到 2019年 10月进入到本医院内部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其实际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解及研究。结果 患者在心脏介入手术结束之后,迫切的了解关于该疾病有关的各类理论知识,其中有 96%的患者迫切的想要了解手术之后可能会存在的并发症及发生概率,而大概有 92%的患者迫切的了解手术具体操作流程及手术之后所需要的药物,其中 67%的患者所了解的方面主要在于术后之后更为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饮食注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心脏介入治疗之后的患者,在获取健康信息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主要为与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医护人员介绍之前所进行成功的心脏介入手术案例,从而获取有关理论知识,而 47%的患者通过同病房之中的患者进行经验交流,而最少为 100分 219的患者通过网上所宣传的各类关于心血管疾病宣传资料获取有关结果。结论 患者在进行心脏介入治疗手术之后,迫切的了解同该疾病有关的理论知识,希望能够同护理人员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并且希望护理人员能够给本人以心理上的支持及安慰,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并且满足其正当要求,在护理进行过程中积极的讲述,给患者以心血管疾病有关理论知识,并从心理方面抚慰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本次实践,了解到心血管疾病经过心脏诊疗操作之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身体及心理需求,从而针对性采取相关护理方法,以获取较高患者满意程度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 在心脏介入诊疗之后,心血管病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该疾病的特点及患者心理状况,从而设计患者需求量表,同时对于本医院内部自从 2018年 11月到 2019年 11月进入本医院内部治疗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做好征询工作,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及交流,从而了解其实际护理需求。 结果 在对患者护理需求进行了解过程中,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最为重要,之后是护理人员技术操作需求,再后是患者心理关怀需求,而最后才为医护人员的良好服务态度需求。
简介:摘要:通过对药品辅料空心胶囊的分类及其特点进行探究,并结合空心胶囊的现状需求,提出植物胶囊相比较于动物明胶空心胶囊具有较多 ,且不可替代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预测脑出血(ICH)血肿体积扩大的新方法。方法分析128例自发性脑内血肿的CT扫描图像。使用ABC/2方法和3D Slicer软件测量血肿体积,计算差值并与血肿形状分类比较其预测血肿体积扩大的效能(血肿体积扩大≥6.0 cm3;血肿体积扩大≥12.5 cm3)。结果患者首次头颅CT扫描用ABC/2法测量的ICH血肿体积[(21.4±16.4)ml]较3D Slicer法[(17.7±14.0)ml]测量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69,P<0.001);患者第2次头颅CT扫描采用ABC/2方法[(26.3±21.8)ml]测量ICH血肿体积较同一方法首次测量值大[(21.4±16.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9,P<0.001)。ABC/2法与3D Slicer法测量的ICH血肿体积差值与规则形(r=0.628,P<0.05)、不规则形(r=0.603,P<0.05)、多叶形血肿体积扩大(r=0.591,P<0.05)均具有相关性。首次头颅CT扫描ABC/2法与3D Slicer法测量血肿体积的差值预测血肿体积扩大≥6.0 cm3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血肿形态的曲线下面积(0.866 vs 0.755,Z=2.496,P=0.013);首次头颅CT扫描ABC/2法与3D Slicer法测量血肿体积的差值预测血肿体积扩大≥12.5 cm3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血肿形态的曲线下面积(0.911 vs 0.731,Z=2.674,P=0.008)。结论与血肿形状类别相比,ABC/2和3D Slicer测量的体积差异可以更好地预测血肿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