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近30年来,随着能量平台、器械平台、显像平台三大手术平台的发展,微创外科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以结直肠癌手术为例,手术方式的五要素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手术入路经历了"从大到小"的过程;切除范围从单纯肠段切除到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再到注重保留器官功能的手术;随着对正常淋巴引流方向和肿瘤淋巴转移特点的认知,淋巴结清扫愈趋规范;消化道重建从手工缝合到全腔镜下吻合,再到功能性吻合概念的提出;标本取出从经腹壁大切口,到腹腔镜小切口,再到经自然腔道。这些术式的演变都依赖于技术平台与设备的进步及对新理念的认知。未来微创平台一定是为保障最优化术式顺利实施为方向,平台更为安全化、一体化、多功能化、智能化;未来微创术式一定是以追求患者最大获益为目标,术式更为科学化、功能化、舒适化、多样化;而术式的革新又推动了平台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简介:[摘要]:微囊泡(或称微粒体)是来源于细胞膜的或者由细胞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的膜性囊泡。任何细胞都能分泌微囊泡,而干细胞更是其重要的来源。近年来,干细胞因其具有良好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已经成为细胞治疗的研究热点【1】,而其条件培养基中的活性有形成分——微囊泡,因其注入体内无免疫排斥反应、取材方便、安全性高、可定量等一系列优点更被广泛运用于再生医学的研究。干细胞来源的微囊泡已被证实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炎症、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均具有密切的联系【2】。本文着重阐述干细胞来源的微囊泡在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修复作用背后的潜在分子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q11.23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且经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芯片)检测诊断为7q11.23微缺失/微重复者的产前诊断指征、胎儿超声检查情况、染色体核型、变异溯源、妊娠结局、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文献回顾。结果5例胎儿存在7q11.23 CNVs,包括3例7q11.23微缺失和2例7q11.23微重复。产前超声指标异常4例,未发现异常1例。所有病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发现异常。3例7q11.23微缺失中,2例为新发变异,1例未做溯源;2例7q11.23微重复中,1例为新发变异,另1例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亲。3例7q11.23微缺失和1例新发的7q11.23微重复胎儿被终止妊娠。1例携带父源7q11.23微重复的胎儿足月分娩,随访8个月未见异常。结论7q11.23微缺失/微重复的临床表型具有异质性,SNP芯片可准确检测7q11.23 CNVs,为其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ERAS理念指导下对比25G笔尖型腰椎穿刺针微创腰麻(A组)和传统“针内针”腰麻(B组),两种法麻醉穿刺方法在肛肠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肛肠手术10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A(n=50)、B(n=50)两组。A组采用25G笔尖型腰椎穿刺针微创腰麻,B组采用传统“针内针”技术腰麻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穿刺时出血量、穿刺并发症、病人满意度。结果:A组和B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 98%(49/50)和88%(44/50),A组穿刺所需时间显著少于B组,A组穿刺时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A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A组病人满意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简介:【摘要】目的 ERAS理念指导下对比25G笔尖型腰椎穿刺针微创腰麻(A组)和传统“针内针”腰麻(B组),两种法麻醉穿刺方法在肛肠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肛肠手术10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A(n=50)、B(n=50)两组。A组采用25G笔尖型腰椎穿刺针微创腰麻,B组采用传统“针内针”技术腰麻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穿刺时出血量、穿刺并发症、病人满意度。结果:A组和B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 98%(49/50)和88%(44/50),A组穿刺所需时间显著少于B组,A组穿刺时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A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A组病人满意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行交锁髓内钉结合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固定治疗Lambiris Ⅲ或Ⅳ型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5月期间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27例Lambiris Ⅲ或Ⅳ型股骨骨折患者资料。男21例,女6例;年龄为22~57岁,平均41.3岁。骨折根据Lambiris分型:Ⅲ型24例(Ⅲa型17例, Ⅲb型5例, Ⅲc型2例),Ⅳ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9 d,平均4.3 d。所有患者均采用顺行股骨交锁髓内钉结合LISS钢板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2.1 h(1.8~2.5 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61 mL(310~480 mL),住院时间平均为15.1 d(11~18 d)。27例患者术后获13~38个月(平均25.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平均为29.2周(28~36周)。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8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8.9%(24/27);按照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6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5.2%(23/27)。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骨不连、畸形愈合、再次骨折、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顺行交锁髓内钉结合LISS钢板固定治疗Lambiris Ⅲ或Ⅳ型股骨骨折具有固定坚强、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IME)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麻醉技术和麻醉药物是否会改变TIME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短期/长期预后是当下的研究焦点。文章针对麻醉对TIME的影响进行综述,现有研究显示,吸入性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阿片类药物及局部麻醉药均会不同程度地改变TIME的功能,从而影响肿瘤生长、转移以及患者的短期/长期预后,其机制与TIME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轴、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活性等改变有关。多项体内、体外试验都证实了不同麻醉方式和药物可以引起TIME的改变,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TIME的改变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简介:摘要为探讨胃癌组织中miRNA-539和miRNA-4317的表达和两者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选择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儋州市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15例,检测其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3 cm)中miRNA-539和miRNA-431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miRNA-539、miRNA-4317的表达均分别低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4.72±1.94比8.96±3.45、2.18±1.04比6.15±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703、15.624,P均<0.01);腹膜转移、肝转移、miRNA-539相对表达量<6.10和miRNA-4317相对表达量<3.15是胃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表明胃癌组织中miRNA-539和miRNA-4317低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期短有关,可能对预测胃癌患者预后不良具有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曾经在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视为重点观察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手术,实验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分析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比较两组的结石取净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各项手术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结石取净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应用在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提高了结石取净率,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概率,安全性高,对加快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单孔胸腔镜与传统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单孔组与传统组。每组15例。单孔组实施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传统组实施传统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结果 单孔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手术时长、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胸腔积液,单孔组皮下气肿发生率为6.67%,感染发生率为0,与传统组的13.33%、6.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部疾病患者实施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与传统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相比更具优势,术后引流量大大减少,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缩短,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