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5年外固定护理研究热点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外固定护理实践和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2015年8月—2020年7月发表的外固定护理相关文献,利用书目信息数据挖掘系统软件和图形聚类工具包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20篇,其中英文文献318篇,中文文献402篇。提取频次≥23次的英文高频词25个,频次≥25次的中文高频词17个。聚类分析后获得2个英文研究热点,分别为护理研究中的信息获取与应用、外固定术后功能恢复;获得5个中文研究热点,分别为针道感染的预防、系统化护理对外固定患者的护理效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骨缺损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不同部位骨折的康复护理。结论可借助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对外固定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并通过标准化流程和出台针对不同部位外固定的护理指南,规范外固定护理流程。同时,需注重外固定患者在术后的功能恢复,以提高外固定的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近5年国内外围产期抑郁研究的热点及差异,为我国围产期抑郁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方法检索万方、Pubmed数据库,纳入2015—2019年发表的有关围产期抑郁的国内外文献,使用Bicomb 2.0书目共现分析系统、gCLUTO软件进行词频分析及双向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英文文献2 616篇、中文文献1 074篇,截取35个英文和20个中文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英文文献聚类分为5个主题:围产期抑郁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围产期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围产期抑郁的病因学研究,围产期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干预措施研究,围产期抑郁的早期筛查;中文文献聚类分为:社会支持干预对围产期孕妇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围产期抑郁的影响因素,心理干预对围产期孕产妇不良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孕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结论加强对产前抑郁的探讨,增加对围产期抑郁女性子代的长期随访研究,开发完善包含多因素、多维度的围产期抑郁危险因素评估工具,构建全方位管理模式可以成为近期我国围产期抑郁研究的探索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10年国外护理领域中共享决策研究热点,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2010—2019年相关文献的主题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Bicomb软件和gCLUTO软件对其进行词频分析及图形聚类分析,结合专业知识对可视化山丘图的聚类结果进行解读。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34篇,发表在297种期刊上。提取高频主题词30个,占总频次累计构成比为39.69%。通过共词聚类分析发现,研究热点包括5个方面,分别为养老院临终、儿科伦理、肿瘤决策辅助、慢病管理、ICU协作。结论近10年国外护理领域中的共享决策研究热点呈现多人群、多疾病、多层面的不同特点,这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开展护理共享决策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肝癌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射频热疗联合适形放疗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本院 2016年 4月 ~2018年 4月期间内接收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随机抽取 92例患者,将其进行奇偶排序, 46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 超声引导下射频热疗联合适形放疗进行治疗,46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仅接受适形放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情况。 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TB、 ALT、 P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 ALB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肝癌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热疗联合适形放疗进行治疗后,肝功能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肝癌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射频热疗联合适形放疗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内接收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随机抽取92例患者,将其进行奇偶排序,46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热疗联合适形放疗进行治疗,46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仅接受适形放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TB、ALT、P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ALB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热疗联合适形放疗进行治疗后,肝功能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三角结构重建失效对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失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的53例患者资料,男26例,女27例;年龄55.13岁(范围,18~94岁);转子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22例;钢板螺钉固定18例,空心钉固定13例,髓内钉固定22例。基于股骨近端的力学规律划分出内侧边、外侧边和上侧边,根据术后失败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对不同侧边的重建失败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内侧边重建失效19例,外侧边重建失效4例,上侧边重建失效21例,内侧边和外侧边均重建失效2例,内侧边和上侧边均重建失效7例。53例内固定治疗失败患者中,其中31.2%(16/53)因骨折端再移位而致失败,43.4%(23/53)因骨不连而致失败,22.6%(12/53)因股骨头内固定物位置改变而致失败,3.8%(2/53)因内固定断裂而致失败。统计结果提示,骨折患者不同侧边未重建所导致手术失败类别的分布相同(P=0.098)。翻修治疗策略:钢板螺钉再固定5例,钢缆捆绑1例,髋关节置换11例,内固定取出3例,更换髓内钉固定6例,三角重建固定策略21例,另有6例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未在我院进行后续治疗。结论对于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近端三角形结构任何一个单边重建失败,均将引起股骨近端结构不稳,导致骨折固定治疗失败。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两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近节指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我科共诊治46例近节指骨横形骨折患者,其中20例采用纵行空心拉力螺钉法(A组)治疗,26例采用斜行空心拉力螺钉法(B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随访时间、指间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功能评定结果。结果术后A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8~24个月,平均20.8个月;B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9~24个月,平均20.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76.5±6.6)°和(82.2±2.4)°,A组小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掌指关节活动度分别为(73.5±11.7)°和(73.4±1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伤口不愈合、骨不连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A组优良率为80.0%,B组为84.6%,B组高于A组。结论与纵行空心拉力螺钉法相比,斜行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近节指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更佳。
简介:目的探讨U形空肠袋间置方案对改善近侧胃切除、食管胃吻合消化道重建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随机对48例胃上1/3的早期及较小的限局型肿瘤患者,行近侧胃切除手术治疗.其中22例做单纯食管胃吻合术(esophagogastrostomy,EGP组),26例做U形空肠袋间置的消化道重建手术(jejunalpouchinterposition,JPI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排空结果、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发病率、术后体重变化、血清学营养指标及Visick指数值.结果术后1个月时,JPI组与EGP组核素胃排空参数T1/2为(66.4±7.2)min比(58.8±8.9)min,60min时胃内核素残留率(RR1)分别为(53.8±5.2)%比(47.1±3.1)%,两组比较,P均<0.01.术后6个月时检测体重增加值、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JPI组与EGP组分别为(4.43±0.53)kg比(2.49±0.71)kg,(9.65±1.16)g/L比(8.34±1.29)g/L,(65.77±4.67)g/L比(59.14±5.91)g/L和(32.08±3.42)g/L比(28.73±2.78)g/L;两组比较,P均<0.001;JPI组RE的发病率为23.1%(6/26),EGP组为54.5%(12/22),两组比较P=0.0247;Visick指数评分值(Ⅰ、Ⅱ、Ⅲ~Ⅳ)构成比,JPI明显优于EGP,P=0.0045.结论U形空肠袋间置法能有效预防近侧胃切除术后RE的发生,对提高患者术后体重、改善营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三角形结构力学重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1~75岁[(57.9±11.4)岁]。通过以下两种内固定物实现股骨近端的三角形力学重建,其中6例采用动力髁螺钉(DCS)联合前内侧钢板固定,5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前内侧钢板固定。观察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前倾角及术后并发症。术后6,12个月,采用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EFS)评分、简明版12项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12)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2~45个月[(19.1±10.8)个月]。骨折愈合率为100%,骨折愈合时间为3~8个月[(4.7±1.8)个月]。相比健侧,患侧颈干角和前倾角均获复位(P>0.05);在骨折最终实现愈合时,颈干角和前倾角也未发生继发性复位丢失(P>0.05)。术后未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LEFS评分术后6个月为(44.7±8.2)分,术后12个月明显提高[(61.6±10.4)分] (P<0.05)。VAS术后6个月为3.5(2,4)分,术后12个月明显降低[1.5(0,2)分](P<0.05)。术后12个月,SF-12躯体状态评分[(42.5±9.0)分]和心理状态评分[(55.7±5.7)分]均较术后6个月[(30.0±6.4)分、(43.6±6.2)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股骨近端三角形结构力学重建,采用DCS或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前内侧钢板重建三角形力学稳定结构,能够获得稳定的骨折复位和复位维持,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这可能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患者提供一种优化的翻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