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步态及平衡能力。方法回顾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进行的70例膝关节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KA组和TKA换组;另外招募35名无髋膝关节疼痛和髋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病史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纳入标准: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结构完整,非术侧下肢无严重疾病。排除标准:有神经性疾病及其他的严重下肢疾病,双侧膝关节同期关节置换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UKA组男14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4±7.0)岁;TKA组男13例、女22例,平均年龄(65.0±6.1)岁;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6±7.1)岁。全部病例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记录术后步态和单足站立稳定性参数,包括步速、步频、步长、单足支撑相(SLS)、足底压力中心(COP)路径长度、90%COP包络面积。年龄、BMI、步态运动学参数、稳定性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检验,3组性别比较采用卡方检验,UKA组和TKA组HSS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术后平均随访(23±15)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假体松动下沉、脱位及对侧间室病变。UKA组在SLS、COP路径长度、90%COP包络面积优于TKA组(P < 0.05),UK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路径长度、90%COP包络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UKA术后步态和平衡能力优于TKA,但平衡能力与正常老年人仍有差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八段锦结合平衡垫训练对改善老年帕金森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帕金森患者120例,依据锻炼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2个病区),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平衡垫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平衡垫训练的基础上使用八段锦锻炼,持续锻炼2个月,使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表、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其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情况和躯体平衡控制的变化;于训练前、训练2个月后采用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对患者的运动能力受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前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BS评分、6mWD、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BBS评分为(45.5 ± 4.0)分、Fugl-Meyer评分为(25.5 ± 3.2)分、6mWD为(362.2 ± 44.9)m,对照组依次为(42.3 ± 3.8)分、(22.7 ± 3.6)分、(337.3 ± 51.0)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3、4.503、2.839,P<0.05)。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UPDRSⅡ、Ⅲ评分分别为(11.8 ± 3.0)、(15.8 ± 1.9)分,对照组分别为(14.7 ± 2.6)、(17.2 ± 1.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8、4.595,P<0.05)。观察组患者跌倒率为16.67%(10/60)、无骨折病例,对照组依次为41.67%(25/60)、6.67%(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6、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结论八段锦结合平衡垫训练能够改善老年帕金森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其步态,提升躯体平衡控制力,改善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近年来,基于胃肠道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肠道内胆汁酸因其丰富的代谢调控作用逐渐成为代谢性疾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防治的新靶点。笔者对胆汁酸参与调节肠道激素分泌及肠道微生态的代谢调控作用及可能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循证评价虚拟现实(VR)技术促进脑卒中患者平衡与步行功能康复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VR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与步行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运用RevMan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VR组与常规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MD)=4.09,95%可信区间(CI)为(2.20, 5.97)]]。根据病程进行亚组分析,VR组与常规组患者恢复期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6.85,95%CI(2.90, 10.81)], VR组与常规组患者后遗症期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31,95%CI(2.48, 4.14)]。VR组与常规组起立-行走试验(TUG)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79,95%CI(-4.88, -0.69)]。亚组分析显示,VR组与常规组患者恢复期TUG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4.30,95%CI(-9.28, 0.67)], VR组与常规组患者后遗症期TUG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82,95%CI(-3.83, 0.18)]。结论对于不同病程的脑卒中患者,VR平衡训练结合常规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其偏瘫下肢平衡功能的康复,且较常规康复训练有效,但在提高步行能力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别。
简介:摘要目的肥厚预适应(hypertrophic preconditioning, HP)是新近在小鼠模型上发现的一种抑制心肌肥厚的保护机制。但这一小鼠模型由于反复开胸缩窄/去缩窄主动脉,面临胸腔探查时间长、小鼠死亡率高等问题,制约了对HP进行在体水平的深入研究。我们拟对HP模型构建的关键环节进行改良,并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无创评估心脏负荷程度,以确保模型的稳定高效建立。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10~14周龄)分为肥厚预适应传统操作组(C-HP组,N=40),肥厚预适应改良操作组(O-HP组,N=40,留置长线头埋于胸廓皮下,使用显微镊解开缩窄线结),主动脉缩窄组(TAC组,N=20)及假手术组(Sham组,N=20)。各组最后一次术后4周,存活小鼠行超声生物显微镜以及心脏病理切片评估心脏肥大程度。超声检测室壁厚度和心腔内径。超声检查后对小鼠行安乐死取心脏,测量心脏重量/体重比,行病理切片检测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纤维化程度。结果在去缩窄和再缩窄过程中,O-HP组较C-HP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围手术期(从实验开始到手术结束6h)死亡率。再缩窄术后4周,O-HP组小鼠存活率为67.5%(27/40),高于C-HP组小鼠的37.5%(15/4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7)。超声生物显微镜无创性检测主动脉缩窄处血流发现,O-HP组与C-HP组的缩窄处血流峰值在缩窄-去缩窄-再缩窄等关键环节的变化趋势类似,对HP模型进行改良不影响心脏承受的压力负荷水平。与Sham组小鼠对比,主动脉缩窄4周组(TAC 4W组)小鼠心室壁增厚、心功能受损、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纤维化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动脉再缩窄4周组(Re-TAC 4W组)小鼠上述肥大反应明显减轻。此外,Re-TAC 4W组小鼠与TAC 4W组小鼠相比,心房利钠肽及B型利钠肽表达减少,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激活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我们成功构建优化并无创验证了一种心肌HP小鼠模型。该模型明显提高手术时效,降低小鼠死亡率,实现无创追踪心脏压力负荷状态,并初步揭示了ERK1/2可能是HP相关的重要信号因子,为心肌肥厚的早期干预和药物筛选研究提供了高效实用的动物模型。
简介:摘要霍奇金淋巴瘤(HL)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恶性淋巴瘤,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治愈率明显提高。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如何根据疾病的病情及预后相关因素升级或降级治疗,即实行风险适应性治疗,减少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命质量。文章重点分析HL预后相关因素、常见的HL治疗方案以及PET-CT结果对实行风险适应性治疗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平衡训练联合八段锦对老年人平衡功能、下肢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脑卒中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联合组。指导常规组患者进行八段锦训练,对联合组患者在指导其进行八段锦训练的同时,对其进行强化平衡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平衡功能、下肢功能及跌倒风险。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BBA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BBA总分均有显著提高,且联合组患者BBA总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各维度也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MA-L评分及MF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联合组患者FMA-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MF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强化平衡训练联合八段锦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其平衡功能及下肢功能,同时,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跌倒风险,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液体平衡策略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求可能的影响途径,并为重症肺炎患者早期液体治疗合理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间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及呼吸监护病房(RICU)成人重症肺炎患者共89例。分析死亡组(n=35)和存活组(n=54)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入ICU后30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入ICU后前3 d出入量将患者分为液体正平衡组(n=48)(positive fluid balance,PFB,即入ICU后前3 d总入量>总出量)和液体负平衡组(n=41)(negative fluid balance,NFB,即入ICU后前3 d总入量<总出量),并比较两组在入院后5 d内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液体正平衡组和液体负平衡组患者入ICU后30 d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年龄(OR=1.060,95%CI:1.018~1.104,P=0.005)、呼吸机依赖(OR=6.679,95%CI:1.218~36.620,P=0.029)、血管活性药物(OR=21.068,95%CI:4.654~95.376,P<0.001)、入ICU 24 h内新发高氯血症(OR=21.714,95%CI:1.059~445.008,P=0.046)为重症肺炎患者入ICU后30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NFB组患者的入ICU后5 d内(D1-D5)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浓度、血氯浓度低于PFB组(P<0.05)。NFB组在D3-D5血钙浓度高于PFB组(P<0.05)。NFB组患者入ICU后30d生存率高于PFB组(P<0.001)。结论液体负平衡可降低重症肺炎患者血氯浓度、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31)。常规组予以常规针灸疗法治疗,实验组予以平衡针灸法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是80.65%,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是96.77%,实验组的症状改善率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进食、如厕、床椅转移及平地行走测评分数均相对较高,与常规组分数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和部位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患者的步态和平衡障碍的特点以及跌倒风险。方法选取LA患者78例(LA组)和健康对照组(NC组)30例。根据Fazekas分级量表将LA组分为不同程度亚组(LA1组、LA2组、LA3组)并对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VH)和深部白质高信号(DWMH)独立评分。采用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步态测试、平衡测试以及跌倒风险评价,并分析步态测试结果和平衡测试结果与PVH评分和DWMH评分的相关性。结果LA组与NC组在步态测试[(11.47±0.51)分,(10.18±1.29)分]、平衡测试[(15.63±0.49)分,(13.96±1.58)分]以及跌倒风险[(27.10±0.76)分,(24.15±2.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10,5.667,5.799,均P<0.01);NC组和LA1组在步态测试、平衡测试及跌倒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C组和LA2组、LA3组在步态测试、平衡测试及得跌倒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0,1.562,1.336;2.592,3.342,2.985;均P<0.01),LA1组[(11.19±0.85)分,(15.38±0.75)分,(26.58±1.47)分]和LA2组[(10.36±0.82)分,(14.07±1.09)分,(24.43±1.64)分]、LA3组[(8.88±0.99)分,(12.23±1.08)分,(21.21±1.93)分]在步态测试、平衡测试及跌倒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35,1.313,1.039;2.317,3.093,2.756;均P<0.01),LA2组和LA3组比较在步态测试、平衡测试及跌倒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2,1.780,1.639,均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步态测试与PVH和DWMH评分呈负相关(r=-0.810,P<0.01;r=-0.452,P<0.01);平衡测试与PVH和DWMH评分呈负相关(r=-0.502,P<0.01;r=-0.836,P<0.01)。结论中重度LA患者存在步态障碍和平衡障碍,且随着LA病变程度增加,步态和平衡功能的损害明显增加,跌倒风险亦明显增高。LA患者不同部位脑白质高信号评分与步态障碍和平衡障碍相关性不同,步态障碍与PVH评分相关性更加明显,而平衡障碍与DWMH评分相关性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