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电离子脉冲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了56例尖锐湿疣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均有28例,给予常规组患者电离子脉冲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干扰素和电离子脉冲联合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患者痊愈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在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治疗组患者发生率比常规组患者低,P<0.05。结论针对尖锐湿疣患者,在电离子脉冲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干扰素治疗,能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痊愈率,且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干扰素 电离子脉冲 尖锐湿疣 疗效
  • 作者: 高天保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18-04-14
  • 出处:《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8年第4期
  • 机构:摘要:目的观察尖锐湿疣临床应用电离子脉冲联合干扰素的疗效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治疗尖锐湿疣的88例患者分组观察,对照组(41例,电离子脉冲治疗)、研究组(47例,电离子脉冲+干扰素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结果为95.74%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9,P<0.05),复发率2.13%低于对照组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8,P<0.05)。结论干扰素+电离子脉冲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均较低。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为探讨电离子联合免疫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作用机制,采用电离子凝固作用去除疣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法与单用电离子治疗对比研究方法。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的治愈后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联合治疗的复发率要显著低于单用电离子治疗。得到的结论为电离子联合干扰素局部用药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好。

  • 标签: 电离子 干扰素 联合治疗 尖锐湿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乳腺癌原代细胞成瘤模型,探讨体内转染干扰中电导钙激动钾离子通道(KCa3.1)的表达在乳腺癌增殖、肿瘤新生血管中的效应。方法收集随机选取的23例2018年至2019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癌新鲜组织标本,分离并体外培养人乳腺癌原代细胞,建立22例裸鼠乳腺癌原代细胞成瘤模型;合成胆固醇修饰小干扰RNA(siRNA)并鉴定其转染效率,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1例,siRNA干扰)及对照组(11例,阴性对照),检测体内转染Chol-siRNA干扰KCa3.1对乳腺癌成瘤组织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预先设计的siRNA1与siRNA2均可对乳腺癌原代细胞中KCa3.1产生有效干扰,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干扰效率为(71.03±9.97)%及(65.81±9.18)%(t=21.034、20.8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功建立22例乳腺癌原代细胞BALB/c裸鼠成瘤模型,成瘤率为70.96%;成瘤组织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KCNN4干扰效率,Chol-siRNA组中KCNN4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6.5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成瘤组织肿瘤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照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43.42±7.89)%,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3.19±4.32)%(t=11.1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CD31的阳性表达率为(17.49±4.15)%,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8±5.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88.77±7.61)%,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17±9.62)%(t=8.2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Ca3.1参与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成功在体内成瘤模型中验证了干预KCa3.1对肿瘤形成的抑制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中电导钙激动钾离子通道 胆固醇 小干扰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干扰素注射联合多功能电离子术治疗对尖锐湿疣治疗以及治疗后是否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只进行电离子术的切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药物干扰素注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患者大部分经过1次治疗就能治愈,只有1例复发,治愈率为98%。而在对照组患者中,患者复发的概率比较大,治愈率仅为78%,差异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结论对于患有尖锐湿疣的患者来说,在电离子术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注射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治疗后的复发,值得临床医生在治疗尖锐湿疣时推广使用。

  • 标签: 干扰素 多功能电离子术 尖锐湿疣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与研究在治疗尖锐湿疣中联合应用高频电离子与a-2b干扰素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我院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010月--2017年11月期间接收的46例尖锐湿疣患者,并依据掷骰子原则随机将46例患者分为22例对照组与24例实验组。将高频电离子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将联合应用重组人干扰素a-2b乳膏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组。观察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高频电离子与a-2b干扰素对治疗尖锐湿疣具有良好的疗效,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尖锐湿疣 高频电离子 重组人a-2b干扰素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自动化仪表在当前电子技术行业中作用非常广泛,在各种设施设备制造中都有广泛作用,是电子技术广泛作用的基础。自动化仪表是一个显示设备,能够形象化的呈现我们现代电子技术使用结果,提升电子技术社会实用性效果,实现电子运用全面拓展。

  • 标签: 自动化仪表 干扰 电子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并提出有效的抗干扰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患者的血液标本行直接检测,B组患者的血液标本则在离心处理后进行检测,分别观察其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同时,选取同期接受生化指标检测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比较三组受检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B组高脂血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项指标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A组高脂血症患者的主要生化指标(除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及肌酸激酶外),则与其余两组受检者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脂血症会对患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给临床诊断造成干扰,可以通过对血液样本实施高速离心、低温冷藏等方法来消除干扰

  • 标签: 高脂血症 生化检验 干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多种阴离子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分别用离子色谱法和传统化学法我县不同地点采集的10份市政供水进行测定。从精密度、加标回收率、检测时间、样品用量以及最低检出限几个方面,对两种测定方法在生活饮用水中的阴离子的测定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离子色谱法的取样量更少且检测时间更短、加标回收率更高、精密度RSD平均值与最低检出限更低,与传统化学法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化学法相比,应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阴离子在加标回收率、精密度以及最低检出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同时检出活饮用水中的多种阴离子的最佳方法。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加标回收率 精密度 最低检出限 阴离子
  • 简介:摘要干扰素是细胞对病毒、RNA、抗体、有丝分裂原及肿瘤细胞反应产生的一族蛋白质,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增生而间接发挥抗肿瘤活性,也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被广泛应用于CML、MM、HCL、重型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系统急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 标签: 干扰素慢性髓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毛细胞白血病重型地中海贫血副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Ga++对肿瘤细胞的多种改变和主要特征的影响及Ga++启动的多条环形信号转导通路的形成,探讨Ga++通过多条途径在多个环节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说明胞内Ga++的长期增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很可能也是细胞癌变的起因,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钙离子 肿瘤
  • 简介:摘要对于游离离子、细胞内代谢及离子通道的研究,测定生物细胞内的PH值起到的重要作用。细胞内的PH也与部分酶的活性有着紧密的关系。外源基因的转染表达分析这一类细胞内的PH,常用猴肾细胞cos-7做实验检测,为基因的转染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利用31P核磁共振的方法对cos-7细胞内的PH值做测定和分析。

  • 标签: 31P NMRcos-7细胞pH
  • 简介:病毒的相互干扰是人们早就知道了的现象,即当人(或动物)受到第一次病毒感染之后,会干扰(或阻止)第二次病毒的再感染,1757年Isaacs和Lindenmarm证明这是由于第一次病毒感染时,产生了一个物质叫干扰素(Interferon),它可以干扰第二次病毒的感染。在这以前科学家已发现了磺胺和抗生素,对于细菌的感染产生了很好治疗和防范作用,但人们对于病毒的感染,当时仍束手无策,所以干扰素的发现就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重视和兴趣,希望能将它用之于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

  • 标签: 干扰素 基因工程 分类 抗病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