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在小腿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嘱患者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同时行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结果(1)上述50名患者中小腿静脉血栓均为单肢病变,其中左侧24例,占48.0%,右肢26例,占52.0%,上述患者的血栓类型主要为单纯静脉丛血栓、静脉丛血栓合并胫腓静脉血栓,其例数分别为32例和18例;上述血栓患者中新鲜血栓21例,陈旧性血栓29例。(2)小腿静脉血栓的超声检查分析小腿静脉血栓的主要超声表现为管腔明显扩张,走行迂曲,管腔内可见无回声或低回声带,横断面肌肉呈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低回声,长轴切面主要呈树枝状的低回声带,当把探头加压后不能压闭或部分压闭,陈旧性的血栓一般表现为中等回声,管腔可见明显的增粗,当管腔被压瘪后,血流内的信号明显变弱。结论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的探测血管形态、血流形态、性质、血液特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B超定位勾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行臂丛麻醉下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采取B超定位勾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结果两组行臂丛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其中麻醉优良率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超定位勾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临床,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B超 神经刺激仪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择选我院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所收治的90例采取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麻醉医师职称分别分为住院医师组、主治医师组与副主任医师组,三组各30例,对三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经研究结果对比得出,副主任医师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要明显高于住院医师组和主治医师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医师组合主治医师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上,两组优良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沟法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且麻醉效果理想,适合应用于临床手术中。

  • 标签: 肌间沟法 神经阻滞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阻断大隐静脉小腿远端蒂隐神经营养皮瓣的影响。方法5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小腿远端蒂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其中采用常规方法治疗27例(常规组),采用阻断皮瓣蒂部旋转点远端大隐静脉方法治疗25例(阻断组),比较两组一期愈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阻断组一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84.00%(21/25)比55.56%(15/27)],而渗出和静脉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28.00%(7,25)比62.96%(17/27)和8.00%(2/25)比37.04%(1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组和常规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0%(4/25)比25.93%(7/27),P〉0.05]。结论小腿远端蒂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阻断蒂部旋转点远端大隐静脉比常规方法术后皮瓣渗出更少,一期愈合率及成活率更高,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 标签: 隐神经 大隐静脉 远端蒂皮瓣 阻断
  • 简介:不少人喜欢外出旅游或者参加户外活动,但在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关节,减少关节磨损,一旦发生小腿抽筋等意外要学会自救。小腿抽筋在医学上被称为腓肠肌痉挛,是因为腿肚的腓肠肌痉挛而引起腿部抽筋,并伴有剧痛,令人暂时不能动弹。

  • 标签: 腓肠肌痉挛 腿肚 令人 旋转法 背曲 血液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溃疡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溃疡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小腿静脉曲张结扎术合并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则以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要短,比较两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溃疡采取手术治疗加中药熏洗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小腿溃疡 中药熏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沟颈臂丛阻滞用于肩部或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针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诊治的120例肩部及锁骨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将沟进路臂丛神经阻滞组(60例)作为对照组,将沟进路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60例)作为观察组,利用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复合液进行神经阻滞。观察手术后的阵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沟进路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观察组)术中镇痛效果为56例优良好于沟进路臂丛神经阻滞组(对照组)的38例,镇痛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的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沟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用于肩部或锁骨手术较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更好,对患者有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 锁骨内固定 臂丛神经 颈丛神经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定位沟臂丛神经诱发肱二头运动反应阻滞成功率。方法择期上肢手术120例,在PNS定位沟臂丛阻滞下,随机分为A组诱发肱二头运动反应,B组诱发三角运动反应。比较两组注药时最小刺激电流量、麻醉维持时间、上肢区域各神经分支感觉阻滞时间、阻滞成功率。结果A组与B组注药时最小刺激电流量与麻醉维持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成功完善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B组(P<0.05)。结论诱发肱二头运动反应可以提高阻滞成功率。

  • 标签: 肌间沟 臂丛 肱二头肌 神经刺激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组法及自愿原则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中,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开腹剔除术,不仅能减少创伤、缓解疼痛,还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子宫肌壁间肌剔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不同模式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期收治的术中行B超引导下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例,A组于臂丛上支麻醉,B组于臂丛中支麻醉,C组于臂丛下支麻醉,观察3组麻醉效果,记录痛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麻醉剂总用量。结果B组患者麻醉优良率高于A组与C组,痛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麻醉剂总用量低于A组与C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给予患者B超引导下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于臂丛中支麻醉时效果最佳,可快速起效,减少麻醉剂总用量,降低麻醉并发症。

  • 标签: B超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后部皮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总结工作经验。方法小腿后部皮瓣移位术加局部置管抗生素液冲洗治疗小腿前侧软组织及骨缺损合并骨折端外露伴感染。结果11例皮瓣血液循环均良好,全部成活。组织缺损和骨外露部位都完全覆盖,伤口一期愈合。经?5个月-3.5年临床随访,骨折愈合顺利,无骨不连接,所有骨折半年内愈合,骨髓炎均痊愈。术后未发生创伤部位深部感染,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小腿逆行筋膜蒂的皮瓣移植手术简便、易行、可靠,危险性及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移位术? ?抗生素? 小腿? 软组织缺损? 骨缺损? 促进骨折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结合腹壁小切口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将收治的43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结合腹壁小切口行子宫肌瘤切除术(LAM)组21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SHM)组2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LAM组手术时间为(63±20)min,术中出血量为(78±30)mL;LSHM组手术时间为(101±28)min,术中出血量为(108±40)mL,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AM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3±0.2)d,LSHM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0±0.5)d,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合腹壁小切口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充分结合腹腔镜与开腹术的优点,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腹腔镜 腹壁小切口 子宫肌壁间肌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游离“M”形骨背分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脱套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收治的11例手指中末节脱套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行游离“M”形骨背分叶皮瓣修复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均已成活,创面Ⅰ期愈合良好,患者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无臃肿,无感染,患者两点辨别觉在4.0~6.0mm之间,术后恢复优8例,占72.73%;良2例,占18.18%;可1例,占9.09%,患者表现为末节指骨轻度吸收。结论对手指中末节脱套伤采用游离“M”形骨背分叶皮瓣修复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抗感染、恢复手指感觉、促进功能恢复以及皮瓣质地良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手指脱套伤 肌皮瓣 游离&ldquo M&rdquo 骨间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容量罗哌卡因行突破感法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尺神经阻滞不全发生率。方法选择需行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20例。A组行突破感法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术,成功后注药0.3%罗哌卡因40ml;B组行异感法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术,成功后注药0.3%罗哌卡因30ml.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尺神经阻滞不全发生率。结果两组的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尺神经阻滞完全,麻醉效果优、操作简便。结论大容量罗哌卡因行突破感法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尺神经阻滞完全,麻醉效果优,更适用于基层医院。

  • 标签: 容量 肌间沟臂丛 突破感法 异感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引导腹直鞘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在改善胃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探究。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胃部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比例设为11。所有患者均于全麻下进行胃部手术,其中,观察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腹直鞘阻滞联合自控的静脉镇痛,对照组则仅予以自控的静脉镇痛。对比组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分别对组在2h、6h、12h、24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的评分作出统计并进行比较,观察组对应时间点的评分均较对照组稍低,但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手术24h后,比较组舒芬太尼的消耗总量、镇痛泵总的按压次数,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镇痛的满意度,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结论超声引导腹直鞘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方法对胃部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好,消耗镇痛药的量较少,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直肌鞘阻滞 静脉镇痛 胃部手术 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