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开窗减压摘除与保守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行开窗减压摘除,与对照组(40例)行保守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优良率为82.50%,与对照组的62.50%比较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00%,较对照组的15.00%显著下降(P<0.05)。结论相比于保守方法,应用开窗减压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显著提高短期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 保守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摘除患者临床的手术配合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4月-2015年4月早我院行经皮椎间孔镜下摘除患者3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观察患者实施临床手术配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0~150min,手术术后4~6d出院,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中配合经皮椎间孔镜下摘除的护理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缓解了患者疼痛感,中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疼痛感降低的重要基础。

  • 标签: 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护理方法。方法总结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治疗的中护理经验,分析治疗前及中、治疗后VA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对照研究表明,对照组中VAS评分为9.4±0.2,护理干预组为6.8±0.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临床研究表明中应用止痛药物+良好的术前、中护理可大大减轻患者的中疼痛。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治疗 术中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与椎板开窗(FanestrationDiscectomy,FD)镜下摘除,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近期疗效上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单节段性LDH行摘除手术的患者97例,MED65例,FD32例,收集年龄、性别、慢性疾病、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JOA评分。结果随访6个月-4年,17例失访,失访率为17.89%。MED组与FD组比较具有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1周和2周的JOA优良率高,但手术时间较长,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中相关并发症(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术后6个月JOA优良率及随访终末期术后复发率的比较中,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ED和FD均可缓解LDH症状,虽MED具有手术时间长,但MED具有中出血量少及术后并发症及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间盘镜 椎板开窗 髓核摘除 单节段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评价椎体入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endoscopiccervicaldiscectomy,PECD)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我科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4.5±12.4)岁。突出节段:C(3-4)节段1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4例,C(6-7)节段1例。行椎体入路PECD,于血管鞘和气管食管鞘之间进行椎体穿刺,置镜鞘于椎体内,镜下磨钻建立骨性通道,经皮内镜直视下去除突出的,减压脊髓或神经根。记录手术时间、组织摘除量以及相关并发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颈部和上肢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术后随访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颈椎CT以及MRI检查。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35min,平均(81.5±23.4)min,组织摘除量0.3-0.8g,平均(0.5±0.2)g。1例术后发生了四肢的肌力减退,2例出现了钻孔椎体的塌陷。术前VAS评分为(75±10)分,术后1天(32±4)分,术后1周(22±3)分,术后1个月(19±2)分,术后3个月(16±2)分,术后6个月(8±2)分。术后1天时VAS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与手术后1天比较进一步下降,6个月随访时,9例椎体骨隧道愈合。结论椎体入路PECD是可行和安全的。作为PECD一个补充的手术入路,该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椎间盘移位 颈椎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临床接受微创经皮椎间孔镜摘除的患者,总结其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将我院手术室于15年3月至次年3月收治的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准备接受微创经皮椎间孔镜摘除的41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中护理配合要点。结果41例接受手术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69.2±5.1)分钟,手术进展较为顺利,患者无主诉机体明显不适症状,出血量平均为(22.1±3.8)ml,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新型微创摘除治疗,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讲解手术知识,中做好手术配合工作,大部分患者手术进展均较为顺利。

  • 标签: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护理配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法与椎板开窗摘除两种手术方法在腰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椎板开窗摘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和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VAS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椎板开窗摘除均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法的治疗创口、恢复快,治疗效果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法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运用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近两年时间诊疗的74例白内障病例分组,对照组37例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处理,观察组37例选择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针对两组的总体治疗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术后3d,观察组的眼压值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而视力值明显较低,有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1个月,两组的两项指标值比较基本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成本方面,观察组为(1402.5±233.0)元,相比对照组的(3028.2±324.6)元明显更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具有较好效果,且成本较低廉,适合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总结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我科实施的80例椎间孔镜下摘除的病例资料,其中有3例失败,中转为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通过分析其失败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3例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分别为:出血、疼痛及硬膜外高压。结论通过分析中转开放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脊柱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和白内障超声乳化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08年2月~2009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各80例。A组使用白内障切口囊外摘除治疗;B组采用超声乳化治疗。记录患者的术后视力情况和并发症人数。综合以上情况总结比较白内障切口囊外摘除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A、B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和白内障超声乳化临床疗效差异不大(P>0.05)。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切口囊外摘除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84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42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一般药物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切口囊外摘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眼压达到,相比常规组患者效果较优,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视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而言,给予切口囊外摘除有利于改善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值,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采纳。

  • 标签: 白内障 老年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颈椎摘除(cervical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C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后路CMED治疗单节段CSR患者19例,18例获随访,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1~59岁,平均41.9岁;病变节段C(4~5)5例,C(5~6)9例,C6-74例;均表现为单侧神经根卡压节段性根性疼痛,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见颈椎不稳。首次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2.7个月,末次随访28~51个月,平均32.5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病变节段稳定性和椎间高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AS评分由术前的(7.12±1.11)分降至出院时的(2.82±0.64)分,首次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4±0.76)分和(2.00±0.51)分;JOA评分由术前(12.58±1.06)分提高至出院时的(15.63±0.51)分,首次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是(16.12±0.72)分和(15.88±0.78)分;出院时、首次随访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变节段的椎间高度为(5.55±0.52)mm,末次随访时为(5.39±0.51)mm,虽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过屈位X线片未显示明显颈椎失稳。结论只要选择好合适的适应证,后路CMED治疗单节段CSR创伤、并发症少,能够获得满意的短中期临床疗效,但远期疗效仍有待继续观察。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颈椎 神经根病 椎间盘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有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行单纯摘除后中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单纯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18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65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7.5岁。根据患者腰椎MRI是否伴有Modic改变及其分型分为4组。A组62例,无Modic改变;B组22例,ModicⅠ型改变;C组25例,ModicⅡ型改变;D组9例,ModicⅢ型改变。统计分析术前及术后分期随访(6、12、36个月)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术前B、C、D组与A组VAS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组VAS及OD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根据术后随访6、12、36个月VAS评分及ODI结果示,B、C、D组治疗效果差于A组(P〈0.01);B、C、D组各组间VAS评分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时B、C、D组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随访时C组术后治疗效果维持最佳(P〈0.05)。36个月随访时部分患者复发,其中B组复发率最高(7/22)。结论合并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单纯摘除后效果差于无Modic改变患者;但其中以ModicⅡ型改变术后效果维持最优,故选择ModicⅡ型改变时手术为最佳手术时机。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髓核摘除术 MODIC改变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