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多参数特征分析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女性患者100例(112个乳腺肿块),均行常规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区分乳腺肿块良恶性,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乳腺肿块超声参数特征。结果结果112个乳腺肿块中恶性结节34个,良性结节78个。Logistic回归筛选出5个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超声参数特征,即汇聚征OR=14.402,95%CI 1.819~114.032,腋窝淋巴结异常OR=13.576,95%CI 1.280~144.003,边界OR=13.174,95%CI 2.664~65.146,弹性OR=8.810,95%CI 2.646~29.333,钙化OR=6.543,95%CI 1.432~29.883。结论多模态超声多参数特征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阻碍了临床诊疗的发展。为明确PD的发病机制、生物学诊断标记、疗效预测并最终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结合"恐惧网络模型"假说回顾了近5年关于PD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发现PD患者的脑功能和结构异常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的"恐惧网络模型",更广泛的脑区(如背侧扣带回、额顶颞叶皮质、脑岛、纹状体、感觉运动相关脑区和小脑)与杏仁核等经典脑区共同构成了拓展的恐惧网络。其中,杏仁核、岛叶、内侧前额叶以及感觉运动网络(somato-motor network,SMN)、小脑是PD区别于其他常见焦虑障碍的特异性脑区。而恐惧网络模型所包含的额叶-边缘环路的活动变化可预测不同方法治疗PD的疗效,完善了PD的恐惧网络假说,更精细识别了可用于PD精准诊断和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指标,为最终实现PD的个性化诊疗奠定了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实质来源的侵袭性纤维瘤病多模态超声成像特征,探讨多模态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纳入的12例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和弹性成像声像图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二维超声显示12例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均呈平行位生长,大小不等,边界欠清晰,未见完整包膜,7例(7/12)边缘形态呈蟹足样改变;肿瘤呈实性不均质低回声,3例(3/12)内见点状强回声,3例(3/12)肿瘤后方回声衰减;肿物内血流以1~2级为主(9/12)。对12例肿瘤行声触诊组织定量检查,剪切波速度值为(3.08±0.75)m/s。多模态超声对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符合率(10/12)明显高于常规超声(3/12,χ2=8.224,P=0.004)。肿物大体表现: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界限不清,无包膜;镜下表现:束状排列的纤维母细胞及肌成纤维母细胞增生,伴有不同程度的玻璃样变性,无细胞异型,无核分裂和坏死。结论常规超声难以鉴别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与恶性肿瘤,其超声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多模态超声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实质来源的侵袭性纤维瘤病多模态超声成像特征,探讨多模态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纳入的12例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和弹性成像声像图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二维超声显示12例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均呈平行位生长,大小不等,边界欠清晰,未见完整包膜,7例(7/12)边缘形态呈蟹足样改变;肿瘤呈实性不均质低回声,3例(3/12)内见点状强回声,3例(3/12)肿瘤后方回声衰减;肿物内血流以1~2级为主(9/12)。对12例肿瘤行声触诊组织定量检查,剪切波速度值为(3.08±0.75)m/s。多模态超声对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符合率(10/12)明显高于常规超声(3/12,χ2=8.224,P=0.004)。肿物大体表现: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界限不清,无包膜;镜下表现:束状排列的纤维母细胞及肌成纤维母细胞增生,伴有不同程度的玻璃样变性,无细胞异型,无核分裂和坏死。结论常规超声难以鉴别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与恶性肿瘤,其超声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多模态超声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联合磁共振对早期胆囊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疑似早期胆囊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模态超声及磁共振检查,且在接受检查后2周内接受手术治疗,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单一多模态超声、磁共振单独及联合鉴别诊断早期胆囊癌的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86例疑似胆囊癌患者检出早期胆囊癌35例(鳞状细胞癌7例,腺癌25例,未分化癌3例),检出胆囊炎51例。多模态超声、磁共振单独与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64.71%(33/51)、68.43%(35/51)、80.39%(41/5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5.00%(22/40)、60.98%(25/41)、76.19%(32/4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5.00%(18/40)、39.02%(16/41)、23.81%(10/42),3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超声、磁共振联合诊断准确度(84.88%,73/86)及灵敏度(91.43%,32/35)高于单独使用多模态超声[63.95%(55/86)、62.86%(22/35)]、磁共振检查[69.77%(60/86)、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与磁共振联合诊断具有协同作用,对早期胆囊癌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技术评价山羊动物模型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价值。方法雌雄不限,按5~8月龄随机挑选实验用萨能奶山羊10只。麻醉后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于不同分支冠状动脉远端缓慢注入1 ml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混合液(含微球计数约1.14×106/ml),建立CMD动物模型。成功建模7 d后行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DECT-MPI)、SPECT心肌灌注成像(SPECT-MPI)、PET心肌灌注成像(PET-MPI)、心脏MR心肌灌注成像(CMR-MPI)影像学检查,之后处死实验动物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评估几种影像学方法评价CM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应用ROC曲线评估几种影像学方法诊断CMD的价值。结果10只实验动物,3只死亡,其余7只成功完成造模并进行了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共评估119个心肌节段,证实有缺血心肌节段18个,正常心肌节段101个。以病理学为金标准,DECT-MPI、SPECT-MPI、PET-MPI诊断CMD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5.56%、98.02%,66.75%、98.83%,93.75%、97.68%;因MR检查操作时间长,要求麻醉时间长,仅有1只实验动物顺利完成了CMR-MPI检查,准确度为88.24%。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无创影像学评估CMD的大型动物建模方法。DECT-MPI、SPECT-MPI、PET-MPI、CMR-MPI在评估CMD具有较好的效能,几种无创影像学方法评估CMD各有优缺点。
简介:摘要胰腺纤维化(pancreatic fibrosis,PF)是多种原因导致胰腺损伤修复的重要组织学改变,PF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胰腺肿瘤等胰腺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反应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早期诊断PF,并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对减缓病情、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以影像学检查为首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在PF诊断方面发展迅速,其中以磁共振弹性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T1 mapping技术为著,笔者针对PF的多模态磁共振弹性功能成像评估价值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胰腺囊性病变(pancreaticcysticlesions,PCLs)的检出率也逐渐升高,文献报道胰腺囊肿的检出率0.7%~36.7%,差异较大;PCLs患病率与年龄增长相关,但在性别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CLs是一类具有广泛病理范围的异质性肿瘤与非肿瘤病变,从良性到潜在的恶性和恶性不等,在临床上对这类疾病的具体分类及处理仍较棘手,不同的病变类型治疗方式不同,手术切除是大多数PCLs的治疗方法,但是一些良性、低度恶性以及非肿瘤性病变则可选择保守治疗并随访观察。临床上需结合放射学检查、内镜超声(EUS)和分子影像学等多模态影像技术,以更好地分类、诊断和管理PC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