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代谢紊乱对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的306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行颈部多普勒彩超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流情况及血脂、胆固醇、血液粘度变化。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颈动脉流量有变化,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脂、胆固醇、血粘度无明显变化(P>0.05);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颈动脉流量、血脂、血粘度均明显改变,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1);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血脂、胆固醇、血粘度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将增加其对颈动脉的影响,增加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 标签: 高血压 血脂紊乱 脑血管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探讨早期定量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度体检者168人,分为对照组36例及糖尿病组132例。测定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微量白蛋白(U-MA)、餐后2h血糖(P2hBG)及餐后2h胰岛素(PINS)等指标。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测量内-中膜厚度(IMT)、僵硬度(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比较对照组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中正常与异常HbA1c的颈动脉弹性指标,Spearman分析糖尿病组中血糖相关指标与颈动脉弹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双侧IMT、β、Ep、PWV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中HbA1c正常组与异常组的β、Ep、AC、PWV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颈动脉的β、Ep、PWVβ与FINS、PBG、PINS成正相关,β、PWVβ与HbA1c成正相关,AC与PBG成负相关。结论ET可用于检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弹性,对血管内皮功能作出早期评估,在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糖尿病 颈动脉 僵硬度
  • 简介:摘要随着螺旋CT探测器层数的增加和软件日益更新,CT冠状动脉成像在技术上具有更多优势,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上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及敏感性。后处理技术方面强大的随机软件也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钙化斑块、支架等造成的边缘伪影,有利于准确判断管腔的真实情况,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为临床对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狭窄与心功能、进行中长期疗效评估等方面提供了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可作为高危人群筛查和冠心病复查的首选无创伤性检查方法。本文就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做一系统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观察小剂量异丙酚(Propofol,PF)对内毒素(LPS)致感染性休克兔外周血管阻力(SVR)、阻力指数(SVRI)、胸腔液体量(TFC)以及离体肺动脉环和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研究小剂量异丙酚对感染性休克兔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大耳兔20只,体重2.5~2.8kg,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LPS致休克模型组(L组),再以两种不同小剂量(50μmol/L和100μmol/L)异丙酚对两组分别进行干预,每项干预5只。用胸电生物阻抗法血液动力学连续监护系统(Bioz)测量各组SVR、SVRI和TFC,之后制备离体肺动脉环和主动脉环,连接张力换能器,观察各组血管环张力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与N组相比,L组SVR、SVRI下降,TFC升高(P〈0.05),肺动脉环张力有所下降,但不如主动脉环张力下降明显(P〈0.05)。与干预前相比,L组SVR、SVRI均有所升高(P〈0.05),100μmol/L剂量下同时还伴有TFC下降(P〈0.05)。离体条件下50μmol/L剂量时仅增加主动脉环对PE的反应性(P〈0.05),100μmol/L剂量下在增加主动脉张力的同时,还能降低肺动脉张力,使肺动脉与主动脉环张力比值(P/A值)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异丙酚(50μmol/L和100μmol/L)通过直接作用于血管壁调节血管张力,增加感染性休克兔主动脉张力,维持体循环稳定。其中100μmol/L的PF不但增加主动脉张力,还能降低肺动脉张力,更能有效纠正血管舒缩状态,改善组织灌注,对感染性休克兔的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异丙酚 内毒素 肺动脉 主动脉
  • 简介:目的测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脐血及动脉pH值,探讨其对新生儿HI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产科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917例,于出生后第1声啼哭前采集脐带血,检测脐动脉pH值;对其中生后1minApgar评分小于或等于7分的138例新生儿于出生1h抽取动脉进行血气分析。分析其与新生儿HIE的关系。结果917例脐动脉pH范围为7.22-7.51,平均pH值为7.31±0.14,pH〈7.10作为预测新生儿HIE的指标时其阳性预测值为55.38%,灵敏度60.00%,特异度96.61%,脐带血联合出生后1h动脉pH值预测HIE的阳性预测值95.74%、灵敏度88.26%,特异度97.10%。联合检测同单独检测比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结论对于脐血pH〈7.10的新生儿应当于生后复查动脉pH值,脐血联合生后1h动脉pH值测定能客观评价新生儿出生时的状况,对新生儿HIE的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脐血 动脉血 血气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行腹部CT动脉成像(CTA)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检查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浓度对比剂,观察组患者采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结合显像结果对两种不同浓度造影剂的显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方式均能清晰显示腹部动脉及分支,观察组患者血管显示程度及肾动脉级别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动脉中对比剂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成像中,采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有利于减少对比剂总用量,提高各动脉图像清晰度及质量,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腹部血管成像 对比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动脉气分析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程度等,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较可靠的指标和依据。临床护理工作中遇休克、重症、全身衰竭等情况下,采用传统法采集动脉比较困难或成功率低,采用食指触摸固定法,进针快,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此跟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 标签: 动脉血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中外动脉采血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对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惠儿采用静脉采血,比较两组患儿采血时的疼痛程度、采血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采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轻度疼痛惠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惠儿疼痛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动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且新生儿疼痛程度小,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外周动脉采血 新生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有创血压在临床工作中的效果与护理对策。结论有创动脉压监测能准确反映危重患者尤其是休克患者血压的真实变化,正确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动脉气分析是判断呼吸衰竭、电解质、救治措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氧疗,机械通气调节参数等均有重要的意义,正确留取和处置标本在减少或消除偶然误差、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标签: 血气分析标本 采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老年患者特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00例老年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特殊护理,对照组患者未开展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观察组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心率显著变化63例(10.5%,屏气不良36例(6.0%),图像质量不佳31例(5.2%);对照组患者心率显著变化319例(53.2%),屏气不良152例(25.3%),图像质量不佳137例(22.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老年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能够在特殊护理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减少心率显著变化,避免屏气不良,提高图像质量,对老年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老年患者的特殊护理,可推广应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 标签: 多排 CT 成像 老年 特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5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B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C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要去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半年内血脂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踝肱指数情况。结果治疗结果显示,A、B两组患者颈动脉IMT与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A组患者ABI定量水平高于治疗前,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A、B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肝功能异常与横纹肌溶解。结论针对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都可以稳定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瑞舒伐他汀药物对强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较好。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急性下肢动脉栓介入治疗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5例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患者的临床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采取经导管行动脉内灌注尿激素酶溶栓治疗。结果15例选取对象均在72h内完成溶栓,治疗效果良好,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或消失;其中9例患者24h内完成溶栓,4例患者在24-48h完成溶栓,2例患者在48-72h内完成溶栓。结论对于急性下肢动脉栓患者,采取经导管行动脉内溶栓方案进行治疗,治疗针对性强,疗效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