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科ICU护士共情能力、ICU尊重氛围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19年1—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0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ICU尊重氛围量表和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4份,有效回收率为92.0%。结果184名儿科ICU护士ICU尊重氛围量表总分为(98.29±7.72)分,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总分为(103.26±9.12)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儿科ICU护士尊重氛围与护士共情能力得分具有正相关(P<0.05)。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婚姻状况和尊重行为是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0.7%。结论儿科ICU护士尊重氛围与共情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儿科ICU护士尊重氛围,提升其共情能力,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随身课堂的平台移动教学模式下,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方法在2015级护理大专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分别为对照组(58人)和实验组(61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增加了基于随身课堂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学习能力问卷、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评价效果,数据比较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量表中各个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问卷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随身课堂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能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教学方式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实习的中山大学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3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入科前进行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和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评定,入科后采用实习小讲课、互动教学(2周实习期内进行)和新媒体教学(持续6个月)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系统培训,所有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估,由学生选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结果系统培训后,学生各方面的医患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培训前后的消极态度[(35.22±4.35)分比(28.40±3.54)分]和积极态度[(53.20±5.35)分比(60.84±2.72)分]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前后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的评分[(151.78±5.33)分比(166.27±4.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培训前,男生医患沟通的积极态度评分差于女生[(51.41±4.88)分比(54.91±5.33)分],消极态度评分高于女生[(36.68±4.80)分比(33.83±3.42)分];系统培训后,男生的支持关注评分低于女生[(16.86±1.52)分比(17.83±1.27)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评选出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首先是模拟教学[46.7%(63/135)],其次是微信[28.9%(39/135)]。结论多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水平;不同性别学生沟通能力和对教学方式的喜好不同;互动教学中的模拟教学、新媒体教学中的微信平台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远航期间不同阶段舰员认知功能和作业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心理仪器注意分配仪(EP708A)、手指灵活性测量仪(EP109)及连线测验分别于出航1、6个月时对执行"和谐使命-2018"长远航任务的舰员进行部分认知功能和作业能力的测量。结果出航6个月时与出航1个月时相比,舰员对高音、中音、低音3种声音反应的正确次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中音和光的反应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低音反应的错误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连线测验A系统的完成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线测验B系统的完成时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灵活性任务用时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舰员认知功能和作业能力在长远航后期总体优于长远航早期。
简介:摘要针对护理硕士《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POGIL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以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不同专科护理实践为载体,将自主性"教"与"学"线上教学模式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中;并在南京医科大学2019级护理硕士《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中进行实践。结果发现,以过程导向的引导探究式学习(process oriented guided inquiry learning,POGIL)理论为指导的自主性"教"与"学"在《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均得到提升,达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HBV感染对NK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外周血标本来源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经体外扩增培养NK细胞后回输的49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27~87岁,中位年龄60岁。根据患者有无HBV感染,将血标本分为HBV(+)组和HBV(-)组。体外扩增、培养CD3-CD56+的NK细胞和CD3+CD56+的NK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NKT细胞百分率。两组细胞活性率和细胞凋亡等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HBV(-)组细胞活性率为(94.4±1.2)%,明显高于HBV(+)组的(85.1±4.6)%(t=2.146,P<0.05);而HBV(-)组细胞凋亡率为(3.2±0.9)%,明显低于HBV(+)组的(11.6±4.1)%(t=-2.220,P<0.05)。HBV(-)组NK细胞百分率为(55.8±4.4)%,明显高于HBV(+)组的(34.7±5.9)%(t=2.889,P<0.05)。结论HBV(-)患者来源的细胞体外扩增诱导可获得较多NK细胞。
简介:摘要:目的 分离培养经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Menstrual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enMSCs),检测胚胎干细胞转录因子 (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factor- 4, Oct4)的表达。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帖壁法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粘附、生长情况。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在酶标仪 45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有限稀释法观察克隆形成,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结果 经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增殖迅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Oct4、 CD44阳性。结论 经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具有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特性。
简介:[摘要]:对《中药鉴定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通过开展PBL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增设野外实地实习课程、增加中成药鉴定的课时、加强实验方法的综合性、引进中药鉴定学新技术、加强实验教学教师的培训、建立以专业培养为核心任务的实验教学平台,优化实验教学,着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中药类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处理好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作为医生所要具备的能力与基本工作之一。提前培养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技能,利于锻炼医患沟通能力,树立正确的观念,引导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利于社会生活的和谐稳定、医学事业的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