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垂直直肌分级断腱术治疗小度数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第一眼位小度数[≤10三棱镜度(PD)]垂直斜视的12例成年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8±8)岁,病程(15±7)个月。所有患者除外颅脑疾病和眼眶及眼外肌异常。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量第一眼位斜视度数及双马氏杆试验测量主观旋转斜视角度。根据检查结果行鼻侧或颞侧上直肌或下直肌分级断腱术。观察术后第1天与末次随访时垂直斜视度数与旋转斜视角度的变化及垂直直肌断腱比例与垂直斜视矫正度数的关系。垂直斜视度数以M(Q1,Q3)表示,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Friedman检验(Bonferroni校正)及线性拟合分析。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7±3)个月。术前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数为7.00(5.25,7.75)PD,术后第1天为1.00(1.00,2.00)PD,末次随访时为1.50(1.00,2.00)PD,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患者术后旋转斜视角度无明显变化。线性拟合分析显示垂直直肌断腱比例为50%~90%可矫正5~8 PD的垂直斜视(R2=0.72;P<0.001)。结论垂直直肌分级断腱术能够有效改善小度数垂直斜视。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在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治疗中垂直直肌分级断腱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5至2022.4我院收治的50例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进行探究,并用盲选法分成对照组(25例,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和研究组(2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垂直直肌分级断腱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两者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将垂直直肌分级断腱术合理运用于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减轻患者病症,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促进其眼部功能早日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临床特点出现原在位垂直斜视;遮盖会出现高位眼上飘,部分外旋加大或者不稳定,低位眼也可能出现上飘现象;单眼眼球运动时出现明显眼外肌麻痹以及亢进。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中显效64例,有效33例,总有效可达98.98%。治疗后54例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水平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结论分离性垂直斜视常同麻痹性垂直斜视合并发生,治疗时需根据所合并的不同类型的麻痹性垂直斜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简介: [ 摘要 ] 目的 分析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 98 例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临床特点:出现原在位垂直斜视;遮盖会出现高位眼上飘,部分外旋加大或者不稳定,低位眼也可能出现上飘现象;单眼眼球运动时出现明显眼外肌麻痹以及亢进。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中显效 64 例,有效 33 例,总有效可达 98.98% 。治疗后 54 例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水平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结论 分离性垂直斜视常同麻痹性垂直斜视合并发生,治疗时需根据所合并的不同类型的麻痹性垂直斜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关键词 ] 分离性垂直斜视;麻痹性垂直斜视;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segregated vertical strabismus with paralytic vertical strabismus. Methods 98 cases of segregated vertical strabismus with paralytic vertical strabismu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6 to September 2018 in our hospital.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surgical method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gregated vertical strabismus combined with paralytic vertical strabismus were as follows: original vertical strabismus; occlusion of high eyeball drift, increased or unstable partial external rotation, and high eyeball drift; and obvious extraocular muscle paralysis and hyperactivity during monocular movement. After operation, 64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and 33 cases were 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98%.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 of binocular monocular function of 54 patients was improved in varying degrees. Conclusion Separate vertical strabismus often occurs in combination with paralytic vertical strabismus.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paralytic vertical strabismus.
简介:摘要当今时代,中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之间的流动需求加大,从而使得城市路网的建设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交通公路已经无法承担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必须要对现有的公路工程进行符合实际的设计和改造,以使其不断满足当今时代的运输需求。总的来说,对交通公路工程的改造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是对现有公路工程扩展,另一方面则是对安全的追求。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城市路网的设计也愈加复杂,高强度的运输能力使其能够承载足够的运输量。本文将对交通工程扩建的过程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思路,为城市扩建交通工程提供理论借鉴,对城市安全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研究细丝片段弓技术中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磨牙的支抗作用。方法选择不同垂直骨面型拔牙矫治患者共55例.治疗前6个月使用细丝片段弓技术移动尖牙,下切牙进行生理性调整.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拍头颅侧位片,取阶段模型,对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平面形成的夹角(L6-MP)、下颌第一磨牙到参照平面的距离(L6E—RL等)、下颌拔牙间隙的变化(L4间隙)等数据进行测量,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6个月后不同骨面型组下磨牙轴倾角存在组间差异.高角组L6-MP角由81.8°调整为79.6°.正常角组由83.1°调整为82.0°,低角组由87.00调整为86.2°。治疗过程中,三组下磨牙轴倾角变化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磨牙轴倾角与垂直骨面型有关.细丝片段弓治疗中下磨牙支抗作用各垂直骨面型组问无差异。
简介:目的:探讨颌骨垂直向不调指数(ODI)与上、下颌骨垂直向的位置关系,以利于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100例成人及青少年分成5组,正常成人组20例,正常青少年组2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成人组28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组24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失败组8例。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指标为腭平面角、下颌-AB平面角、ODI值,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团体t检验。结果:正常人群的ODI均值在70°以上,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ODI均值在63°以下,青少年的各项测量值较成人小,需行正颌手术的患者ODI均值小于53°。ODI值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ODI均值小于正常标准值越大,上、下颌骨骨性垂直向畸形就越严重。ODI值是评价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上、下颌骨垂直向关系较为有效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垂直斜视治疗中的效果.方法30例斜视眼.其中垂直分离性偏斜(DVD)伴下斜肌亢进10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垂直偏斜>20△10例;V征伴下斜肌亢进垂直偏斜>20△10例.术后观察18个月,统计效果.结果30例伴下斜肌亢进行下斜肌前转位术,治愈及好转26例,无效4例.其中1例术后发生抗上转综合征.结论垂直斜度>20△,垂直斜度<40△,下斜肌前转位术可一次手术矫正.关键词下斜肌前转位术;垂直斜视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13-01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因发现双眼向上向外偏斜20年于2002—03—09入院。专科检查:Vos=4.9,Vod=5.0,双眼球运动外展过强。双眼上转过强,以左眼为重。眼球内部结构未见异常。角膜映光法检查第一眼位正位,去遮盖:OD注视时,OS-30~Δ,L/R10~Δ;OS注视时,OD-15~Δ,L/R5~Δ。遮与不遮OD注视时,OS外上→中;OS注视时OD外上→中。双眼外直肌亢进,左眼下斜肌亢进。诊断垂直性分离性斜视。施行双眼外直肌后徙,左眼上直肌后徙术,将左眼外直肌后徙10mm,上直肌后徙6mm,右眼外直肌后徙8mm。出院时第一眼位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