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肝癌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份至2014年3月份我院122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数据,并进行定期回访。根据ROC曲线以NLR=2.84、PLR=138.9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84),高PLR组(PLR≥138.9),低NLR组(NLR<2.84),低PLR(PLR<138.9)组,高NLR+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PLR组(NLR<2.84、PLR<138.9)和高NLR+低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高PLR组(NLR<2.84、PLR≥138.9)。Logrank单因素分析八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导入Cox回归模型行风险分析。结果122例患者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10.2%。高NLR+PLR组55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3.5%。低NLR+低PLR组20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22.9%。两组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LR≥2.84、PLR≥138.9、肿瘤>5cm、血管侵犯、AFP≥200ng/ml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六个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肺癌被认为是免疫原性肿瘤,肺癌患者大多存在免疫抑制,机体免疫中T淋巴细胞发挥着重要的抗肿瘤作用。但T淋巴细胞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T淋巴细胞在肺癌中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儿童与青少年高发的一种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疾病虽为良性自限性疾病,但如不及时进行治疗,疾病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保证患者生命的意义重大。因疾病导致的患儿临床表现不一,故实验室检查是疾病确诊的重要方法及依据。
简介: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AMI组和冠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①与冠心病组相比,AMI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Neu)水平(t=-10.501,P<0.01)及NLR水平(t=-10.695,P<0.01)明显升高,淋巴细胞(Lvm)水平(t=2.603,P=0.01)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NLR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OR=2.116,95%CI1.313~3.411,P=0.002).③NLR取3.528作为预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界值时,曲线下面积0.869(95%CI0.824~0.915),灵敏度为0.831,特异度为0.771,P<0.01.结论NLR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关,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DLP与VDCL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VDCLP组(采取VDCLP方案)和VDLP组(采取VDLP方案)。对比(1)两组免疫分型、治疗前基础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2)两组治疗疗效。(3)两组化疗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免疫分型、治疗前基础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比较无差异(P>0.05);VDLP组治疗疗效优于VDCLP组,比较有差异(P<0.05);VDLP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小于VDCLP组(P<0.05)。结论VDL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优于VDCLP方案,安全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照患儿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各3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轻症组和重症组患儿CD3+、CD4+、CD8+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轻症组和重症组患儿CD3+、CD4+、CD8+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经过有效治疗后可有效纠正指标异常,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可作为该病临床诊疗的依据。
简介:目的探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在鼻咽癌(NPC)中的意义.方法选取NPC患者60例为试验组,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试验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试验组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1(IL-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外周血中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CD8+细胞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早期NPC患者的总缓解率高于晚期NPC患者(P﹤0.05);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NPC患者肿瘤组织中IL-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后(P﹤0.05).结论NPC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检测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判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尖锐湿疣复发患者的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收治的87例尖锐湿疣患者。将患者分为初发组与复发组。初发组48例,复发组39例,选取同期体检的4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人员的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分布水平进行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IL-2、IL-4、IL-6、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两比较后发现,复发组患者的血清IL-2、IL-6、CD4+细胞、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初发组与对照组(P〈0.05),血清IL-4、CD8+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初发组与对照组(P〈0.05);初发组患者的血清IL-2、IL-4、IL-6、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尖锐湿疣复发患者存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衡,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导致其反复发作的一个原因。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对肾癌病情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治疗的肾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组,行常规体检者9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的差异,比较肾癌早期和中晚期患者患者的CD3^+、CD4^+、CD8^+、CD4^+/CD8^+的差异。根据3年的随访结果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率、年龄分布、肾癌分期、CD3^+、CD4^+、CD8^+、CD4^+/CD8^+差异,确定影响肾癌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和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CD3^+、CD4^+含量,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CD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早期患者的CD3^+、CD4^+含量,CD4^+/CD8^+显著高于肾癌中晚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访,肾癌患者3年存活71例,存活率为77.2%,通过单因素分析,肾癌分期、CD3^+、CD4^+、CD4^+/CD8^+为影响肾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肾癌分期、CD3^+、CD4^+、CD4^+/CD8^+为肾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与肾癌病情与患者的生存状况存在密切联系,可以通过对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的检测,及时早期发现肾癌病变,评判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2(IL-2)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CRF病人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剔除感染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贮备能力下降期组和氮质血症期组。30例肾功能正常对照者来自我院健康体检者,采用FCM技术检测CD4+、CD8+细胞亚群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IL-2的水平,综合分析淋巴细胞功能在CRF病人免疫功能下降中所扮演的角色。结果(1)CRF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2)CRF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分泌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3)CRF患者外周血IL-2活性同CD4+/CD8+比值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特别是CD4+/CD8+比值失调和IL-2活性与CRF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均呈明显相关性。
简介:摘要T细胞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prolymphocyticleukaenia,T-PLL)是一种罕见的胸腺后T淋巴细胞肿瘤,主要临床特点为淋巴细胞异常增多,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浆膜腔积液。T-PLL属成熟T细胞肿瘤,外周血及骨髓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其临床病程呈侵袭性,对常规化疗反应差,生存期短,因而准确诊断对改善预后极为关键1。本文报告1例以白细胞异常增高、脾大为首发表现的患者1例,结合流式细胞检测诊断为T-PLL,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0月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患儿50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系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病情控制效果;患儿化疗依从性评分、SAS评分、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评分;患儿化疗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系统组患儿病情控制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系统组患儿化疗依从性评分、SAS评分、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系统组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的影响大,可有效减轻患儿焦虑情绪,提高其化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家长对护理服务评价高,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