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国家对西藏等高原地区经济建设的投入以及青藏铁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平原地区工作人员进入高原地区开展工作。随着海拔的上升,空气中含氧量、温度、湿度都会降低,加之高原的强紫外线,会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带来巨大困扰。当人们从低海拔地区到达高海拔地区,受低氧环境的影响,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会发生一系列的功能变化来适应高原低氧环境,高原习服的概念因此提出。高原低氧环境对于机体的危害极其广泛,会对人体的生理健康和精神状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工作人员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开展工作身体会有所损伤,但是通过高原习服训练,能够使人们快速适应低氧环境,进而避免各种高原反应和高原病对人体的危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列车司乘人员在高原地区的心电图特点及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来我院体检的在高原列车上司乘人员200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1例,平均年龄42±8岁,所有受检人员均行常规12导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200例受检者中,检出异常心电图87例,发生率为44%,其中男性29例,异常发生率为33%,女性58例,异常发生率为67%,男女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窦性心动过缓、过速、ST-T改变、右室肥厚、右房扩大等11种,异常发生率随走车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原地区列车司乘人员在较一定时间内,较易出现心电图异常,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在不同国家和区域有所不同,我国内地报道较多,但高原地区报道较少,为了解高原地区大型性医院产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ILSA)的感染状况及耐药特点,我们对本院(地处云贵高原)妇产科产房进行了院内感染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旨在为有效控制MILSA引起的产妇和新生儿感染,保障妇女和儿童的身体健康提供实验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世居高原地区藏族学生移居平原地区不同时期心电图变化。方法从学院2007年9月新生拉萨籍学生中,在排除有器质性疾病和胸廓畸形者之后,入选190名学生进行登记造册,并行心电图检查。4年后再次行心电图检查,分别将入学(A组)及移居4年后(B组)每份心电图依据黄宛《临床心电图学》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现1项异常者A组(P>0.05)62例,B组54例;2项及以上异常者A组(P>0.05)13例,B组11例,均无统计学意义。共有11项异常心电图种类,经统计学分析,右心室肥大、早期复极综合症A组明显高于B组(0.0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地区藏族学生移居平原地区后不同时期其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心电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高原低氧环境对右心室负荷的影响及对心室肌复极顺序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筛查西藏林芝地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危险因素,对比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糖尿病患者足部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5月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85例,将林芝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设为高原组,共39例;连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设为平原组,共46例。观察两组患者足部外观,包括是否有皮肤颜色异常、趾甲异常、干燥、皲裂、胼胝及是否有畸形,触摸足部动脉搏动,查看鞋袜是否合适,询问病史,检查是否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等,并收集代谢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趾甲异常发生率、干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原组糖尿病患者胫后动脉搏动异常、皮肤颜色异常、温度觉异常、胼胝、皲裂发生率均高于高原组(P<0.05);高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疼痛发生率、震动觉异常率、未接受足保护教育率均高于平原组(P<0.05)。结论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的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较多的足部危险因素,但侧重有所不同,故在进行足保护教育时也应有所侧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我院地处高原地区(服务范围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回顾性分析开颅探查血肿引流术102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28.6岁。结果本组手术治疗102例,双颅探查2例,16例均有不同程度颅骨凹陷合并粉碎性骨折,其中治疗良好79例(77.5%),中残8例(7.84%),重残4例(3.9%),死亡11例(10.8%)。结论高原地区交通肇事和高层建筑坠落是本地区颅脑损伤的重要原因,院前救治和急诊治疗对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患者的最终病死率的降低有显著意义,早期急诊手术治疗和规范化药物治疗是对颅脑损伤患者至关重要和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