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青海省风电场工频电场分布情况及强度分析,为作业人员巡检路线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测量人员利用HI-3604工频场强仪对青海省内某风电场的工频电场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3部分:1Hz~100kHz电场和磁场》GBZ/T189.3-2018,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与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标准限值进行比较。结果 本次检测主要针对升压站,其中包括室外和室内,室外主要有主变压器、SUG、GIS、接地变,室内设备主要有二次盘室、35kV高压配电室和400V配电室。室外主变、 SUG、GIS、测量结果虽符合限值要求,但距离限值5kV/m较近。而接地变和室内二次盘室、35kV高压配电室和400V配电室工频电场强度远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本风电场各测量点工频电场强度均未出现超标,但室外主变、SUG、GIS设备工频电场的强度远远高于室内测量点。因此升压站室外巡检点应作为巡检人员作业工频电场的关键控制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对麻黄碱升压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行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GA1组(n=20)、全麻GA2组(n=20)及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n=20),手术开始后,当收缩压(SBP)在处于90~110mmHg时,给予0.1mg/kg麻黄碱静脉注射,设置无创血压测量间隔为1min,详细记录10min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等指标。结果注药后,三组患者SBP明显升高,两组全麻患者DBP和HR显著升高及增快(P<0.05),但CSEA组患者DBP及HR在各个时间点未出现明显升高或增快(P>0.05)。结论不同麻醉状态下,机体对麻黄碱的反应存在差异,与腰-硬联合麻醉方法相比,全麻能明显增强机体对麻黄碱的升压反应,麻黄碱能够有效逆转全麻时术中低血压,临床实践中应谨慎选择和使用。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升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组(对照组)28例,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升压素组(观察组)30例,两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39.29%、63.33%,观察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7.82±1.91)min,较对照组的(11.71±1.83)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升压素较单独应用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注预负荷量胶体配合升压药纠正腰麻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腰麻下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三组每组为40例,每例产妇腰麻前30min内输注10~15ml/Kg胶体液作为预负荷量。当腰麻后血压监测低于原基础值的80%时即时静注麻黄碱10mg(Ⅰ组),苯肾上腺素2mg(Ⅱ组),麻黄碱5mg+苯肾上腺素1mg(Ⅲ组)。观察各组产妇腰麻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测定娩出胎儿脐血气值。结果三组MAP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产妇心率过缓(HR<60次/分)Ⅱ组(14例)显著高于Ⅰ组(0例)和Ⅲ组(2例)(p<0.05);产妇心率过速(HR>100次/分)Ⅰ组(13例)显著多于Ⅱ组(0例)及Ⅲ组(2例)(p<0.05)。胎儿娩出后1、5min的Apgar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血PH值Ⅰ组稍低于Ⅲ组(p<0.05),脐血BE值Ⅰ组稍高于Ⅱ、Ⅲ组(p<0.05)。结论在预负荷量输注下麻黄碱与苯肾上腺素单独或联合均可有效纠正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会使腰麻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苯肾上腺素单用或配予麻黄碱合用使胎儿酸碱平衡趋于稳定。
简介:目的探讨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对剖宫产患者新生儿脐血pH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医院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60例,随机分成去氧肾上腺素组、麻黄碱组,各30例,均采用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8—10mg腰硬联合麻醉。当收缩压在基础值80%及以下时,去氧肾上腺素组静脉注射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50—100μg/次,麻黄碱组静脉注射盐酸麻黄碱注射液5~10mg/次。胎儿娩出即刻取脐带动静脉血测pH。结果所有患者用药后血压恢复正常,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氧肾上腺素组脐带动静脉血pH高于麻黄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肾上腺素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时对母婴影响较小的升压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临床中常用的呼吸支持手段,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呼吸衰竭的治疗。吸气升压时间(Rise Time)作为呼吸机设置的重要参数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呼吸感受和治疗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吸气升压时间对无创正压通气患者舒适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参数的合理设置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升压素对心脏外科术后血管扩张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等关于应用血管升压素治疗心脏外科术后血管扩张性休克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检索时限为198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主要结局指标:病死率;次要观察指标为ICU住院时间、平均动脉压(MAP)、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心房颤动发生率。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漏斗图分析各研究间的发表偏倚。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458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项RCT研究,共计458例患者;其中1项研究被认为偏倚风险较低,3项研究存在中度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管升压素不能显著改善心脏外科术后血管扩张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伏势比(OR)=0.95,95%CI:0.55~1.64,P=0.85]及ICU住院时间[均数差(MD)=-0.41,95% CI:-1.40~0.57,P=0.41];可以提升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MD=7.77,95% CI:2.59~12.94,P=0.003);不增加患者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OR=0.89,95% CI:0.49~1.60,P=0.69);有降低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19,95% CI:0.03~1.04,P=0.06)。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血管升压素不能显著改善心脏外科术后血管扩张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MAP且可能会降低其心房颤动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