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区域长寿现象是指某一地区(按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单位)在某一时点或一段时间内长寿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并且就全国范围来看,其长寿水平名列前茅的一种人口年龄分布现象。近些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个体长寿的影响因素开展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区域长寿水平的评价研究仍相对较少。本文从评价指标及研究发现、研究尺度及数据来源等方面对国内外区域长寿水平评价研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从3个方面对区域长寿水平评价研究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第一,充分利用人口死亡监测数据开展区域长寿水平评价;第二,在多源数据充分整合、校核的基础上基于复合评价指标开展区域长寿水平的综合评价,以精准描述各地区长寿水平的时空演变趋势;第三,从区域长寿水平评价向区域健康长寿水平评价转变,促进健康老龄化社会建设。
简介:[摘要] 目的:在医联体背景下,以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申康中心”)调研为基础,探索区域医疗中心协同发展建设工作。方法:采用申康中心自制问卷,以本市36家市级医院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市36家市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至113家区域性医疗中心,主要分布在郊区,分别为崇明区、松江区、奉贤区、金山区、嘉定区、闵行区、普陀区。结论:区域医疗中心可以有效改善郊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从而可以满足郊区群众就医需求,提高患者对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满意度,同时改善基层医院医生的职业发展。
简介:摘要创伤中心是创伤救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创伤患者得到专业的一体化救治、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创伤救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区域创伤救治能力,使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化、创伤救治更加规范化。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区域内创伤患者数量、人口数量、地面交通情况、地理信息等大数据进行分析,科学规划区域内创伤中心数量及位置,对进一步优化创伤救治中心地理布局、统筹区域创伤救治资源、提升整体救治能力至关重要,有利于优化创伤救治资源,提高区域创伤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调研,探讨如何利用GIS优化我国的创伤救治体系,以期对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简介:摘要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是一种成年起病的遗传性小血管病,由位于染色体19p13区域的NOTCH3基因突变所致。其临床特点包括反复缺血性卒中、进行性认知损害、偏头痛以及精神异常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OTCH3基因EGFr区域突变与CADASIL的病程、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均存在联系。文章就NOTCH3基因EGFr区域突变基因型、CADASIL临床表型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望为CADASIL的早期诊断以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拟培训在超声引导区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0名麻醉科学员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学员。试验组采用传统教学联合模拟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包括理论考核、解剖绘图评分、模特超声图像获取及解剖结构识别的熟练度评分、单纯神经识别评分和猪肉模型超声引导下靶区穿刺。主要观察指标是猪肉模型靶区穿刺时间。考核评分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试验组学员猪肉模型靶区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188.0(53.5)秒比219.0(70.5)秒],试验组学员错误累积评分总和低于对照组[5.5(4.5)分比10.0(8.5)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和0.001)。试验组学员解剖绘图、超声图像获取及解剖结构识别熟练度和单纯神经识别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3.8±5.4)分比(28.5±6.1)分,(37.8±5.9)分比(24.5±7.4)分,(7.1±1.9)分比(4.6±2.3)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模拟培训有助于提高麻醉科学员超声引导区域麻醉的技巧和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应用于婴幼儿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0例心动过缓婴幼儿(年龄≤3岁)为研究对象,均具有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指征并行左束支区域起搏,记录术中资料(起搏参数、影像及心电图资料),完善心脏超声检查,术后门诊规律随访。术前及术后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0例患儿(男6例、女4例),年龄(1.6±0.7)岁,体重(10.3±2.5)kg,均成功接受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术后心电图QRS波时限为(100±9)ms,心室起搏比例为(97±7)%。术后随访时间为6(6,12)个月。术后1周时,10例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Z值较比术前明显缩小(1.3±0.6 比3.6±1.1,t=9.37,P<0.001),随访期间10例患儿心功能均保持良好,末次随访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6±4)%。末次随访时起搏电极阈值较比术中稍有升高但均≤1.0 V,在临床可接受范围[(0.8±0.1)比(0.5±0.1)V,t=-5.27,P=0.001];电极感知及阻抗与术中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5)比(14±4)mV,(584±88)比(652±86)Ω,t=-0.83、2.26,P=0.426、0.050]。随访期间未见电极脱位、电极故障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左束支区域起搏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婴幼儿,起搏QRS波时限窄且术后心功能保持良好,电极参数稳定。
简介:近30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日渐成熟,随着生物材料技术的发展,人工晶状体技术不断革新,尤其是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 focal intraocular lenses,MFIOL)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MFIOL通过光的折射或者衍射原理,使远近不同物体的光线均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当两个相差3D或3D以上的屈光系统同时成像时,大脑可选择清晰的像、抑制模糊的像,从而达到适应不同距离视力的需求。目前市面上可供使用的IOL有一百余种,其中MFIOL可分为折射型、衍射型、折衍射结合型[1],MFIOL有一定的适应征,例如对眼底情况、囊袋稳定性、角膜像差、Kappa、Alpha角等有一定的要求,故部分患者无法使用MFIOL。区域折射IOL因其无“同心圆”设计,故受kappa角、Alpha角影响小,且视敏度高[2]、视觉质量好[3]、屈光度范围广,故适应征宽,可为更多患者带来恢复全程视力的希望,另外,因无衍射环设计,术后进行眼底检查或治疗干扰性更小。一把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但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一定的规划,故本文就其设计原理、植入方法、术后检查、术后屈光意外处理做一综述,为临床在植入该IOL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坐骨神经区域脉管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坐骨神经区域疼痛、有功能障碍的脉管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进行随访,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和术后出院时疼痛强度,0%为无痛,10为剧痛。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前、术后随访时疼痛和肢体功能,0%为正常,越接近100%,功能障碍越严重。结果共纳入76例患者,男32例,女44例,年龄2~55岁,其中静脉畸形(VM)48例,动静脉畸形(AVM)9例,淋巴管畸形(LM)6例,纤维脂肪性血管性病变(FAVA)13例。76例中有13例VM曾行局部硬化剂注射治疗,4例AVM曾行介入栓塞治疗,症状无改善或加重。FAVA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13.33±30.11) min、(81.67±22.29) ml、(3.83±0.98) d,均少于其他3种脉管性疾病,手术损伤最小、恢复最快;AVM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8.33±33.71) min、(981.67±164.85) ml、(11.17±1.47) d,均多于其他3种脉管性疾病;VM与LM病例手术时间接近;VM病例术中出血量[(396.67±85.71) ml]相差较大,最少为150 ml,最多为1 100 ml。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均未出现大血管、神经损伤,术后71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4例切口乙级愈合,1例切口丙级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73例疼痛完全缓解,3例疼痛部分缓解;72例下肢功能恢复正常,4例改善;磁共振或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70例瘤体消失,6例瘤体有残存。VM、AVM、LM、FAVA病例术前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00(1.00,3.75)分、2.00(1.00,3.50)分、4.00(0.75,6.25)分、4.00(1.50,6.00)分,术后均为0.00(0.00,0.00)分;术前ODI分别为17.78%(15.56%,22.22%)、17.78%(13.33%,35.56%)、50.00%(31.67%,84.44%)、42.22%(31.11%,56.67%),LM术后ODI值为4.44%(0.00%,22.22%),其他均为0.00%(0.00%,0.00%),各种病变类型组内手术治疗前、后VAS及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引起坐骨神经区域疼痛、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脉管性疾病采用手术治疗安全而有效,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
简介:摘要作为构建我国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大工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已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医疗资源整合视角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横向扩容和纵向下沉双重资源整合属性进行阐述,结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各自主导的两条建设路径及工作进展,梳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构建协同体系、深化合作模式、增强主体认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应坚持主导地位,输出医院和依托医院要分别承担起建设过程中的运营管理和承接配合的主体责任。
简介:摘要:腰椎手术对骨和肌肉的创伤较大,术后疼痛程度较重,属中等以上的疼痛强度。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造成不愉快的体验,而且患者因疼痛不能进行有效功能锻炼,延缓患者的康复。剧烈疼痛还会增加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更加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由于担心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原因,腰椎手术很少使用椎管内给药作为术后镇痛方案。此类手术的术后镇痛通常是以阿片类为主的全身用药,这增加了术后恶心、呕吐以及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技术不断完善和普及,一些区域麻醉方法已经被证实作为腰椎手术后多模式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术后疼痛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加快术后康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