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核医学实验、核医学治疗及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核素不可避免地释放到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对人体的遗传、免疫、骨骼、神经系统等产生辐射损伤和化学毒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磁性纳米吸附材料具有优异的表面性质和磁响应性,被广泛用于去除水体中放射性核素的研究。笔者对磁性纳米材料去除水体中放射性核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放射性核素 磁性纳米材料 水体 去除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器械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也被大量用在医疗器械的研发中。现全面总结了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器械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及其存在的弊端,分析了高分子材料在医疗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及当前的研究热点方向,并对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器械中应用的长远发展做出了展望。

  • 标签: 高分子材料 医疗器械 应用现状
  • 简介:摘要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常规手段之一,但由于其存在高辐射剂量损伤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辐射抵抗性强等问题,导致治疗后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提高放疗疗效,并且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不良作用,探索新型放疗增敏剂及放化疗联合的新策略已成为研究热点。高分子纳米材料凭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理稳定性等优点,为提高肿瘤放疗效果开拓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就高分子纳米材料用于放疗增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辐射增敏药 纳米结构 肿瘤 放射疗法 高分子
  • 简介:【摘 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磁性附着体对口腔修复的临床应用,磁性附着体利用磁力对修复的义齿进行稳固治疗,使口腔修复达到安全的状态。方法:选取本院牙科患者 60例牙体缺失的患者进行义齿磁性吸附,通过衔铁和永磁体之间的磁性对义齿进行固定,使用磁性附着体 72颗,其中男性使用磁性附着体为 40颗,女性使用磁性附着体为 32颗,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数量分别为 34例和 26例。结果:通过调查数据表明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后 7天的固定力比修复前的固定力更紧,同时修复 7天后的咀嚼效率比修复前的咀嚼效率更好,在数据统计学具备比较意义 ,义齿修复后的 7天和修复后一个月的固定力与咀嚼力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性附着体对于口腔的修复具有较高的疗效,利用口腔保留的少数压根体安装磁性附着体覆盖修复义齿,有效调整牙根冠根的比例,较少对牙根周围组织的损伤,提高牙齿固定力和咀嚼率,时牙根表层更加稳定。

  • 标签: 磁性附着体 口腔修复 固定力 咀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消化道多枚磁性异物引起消化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提高儿科医师及家长对儿童误吞多枚磁性异物危害性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消化道多枚磁性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是否有消化道症状、磁性异物种类及数目、并发症表现、干预方式、住院天数及预后,并将其分为有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儿童误吞多枚磁性异物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误吞多枚磁性异物患儿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10岁,其中<3岁9例(29.03%),≥3岁22例(70.97%)。就诊时间平均1 d(95%CI:0.8~3.0 d)。有消化道症状17例(54.84%),磁性异物主要为巴克球磁珠(80.65%)。磁性异物数量2~37枚,中位数6枚(95%CI:5~8枚)。无并发症组18例;有并发症组13例,其中12例表现为消化道穿孔(1例伴胆道梗阻合并局限性胆总管穿孔、梗阻性黄疸及胰腺炎),1例表现胃横结肠瘘。胃镜+外科手术4例,单纯外科手术10例,均取出异物,住院6~15 d;单纯胃镜治疗14例,住院1~2 d,其中胃镜取出异物9例,自行排出5例,排出时间为2~3 d。观察治疗3例,均2~3 d自行排出。31例患儿随访至今均无异常。就诊时间(OR=1.347,95%CI:1.059~1.714)及有无消化道症状(OR=20.990,95%CI:3.593~122.626)是儿童误吞多枚磁性异物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误吞多枚磁性异物的患儿以3岁以上男童多见,误吞后易出现肠穿孔、肠梗阻及肠瘘等并发症。如有消化道症状,需积极行外科手术干预。早期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磁铁 消化道异物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性护理在病区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在病区质量管理中开展磁性护理干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实施病区质量管理的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病区质量管理实施磁性护理干预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评分及护理人员自我效能评分等。结果:实验组患者采取磁性护理后,出现2例跌倒、1例非计划拔管、1例压疮、1例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后,出现5例跌倒、3例非计划拔管、2例护理差错、2例压疮、2例失禁相关性皮炎、3例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护理人员自我效能书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护士对护理模式的认可度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病区质量管理实施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护理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自我效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磁性护理 病区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是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磁性括约肌增强器固定在食管外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区,静息状态下磁珠间吸引力可协助关闭食管下括约肌,起到抗反流作用。国外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结果均验证了磁性括约肌增强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磁性括约肌增强器用于治疗难治性或合并巨大食管裂孔疝的胃食管反流病,也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与胃底折叠术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者临床疗效无差异,磁性括约肌增强器术后保留打嗝、呕吐等功能,且操作简便,不改变消化道生理结构。磁性括约肌增强器远期效果不断提升,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已在国内初步开展,有望成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重要选择。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胸外科手术 磁性括约肌增强器 食管括约肌,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性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 68例入组,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观察组应用磁性护理理念,记录两组低体温、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低体温发生率、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 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磁性护理理念,可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磁性护理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消化道磁性异物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消化道磁性异物危害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28例误食磁性异物患儿的构成、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和临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8例误食磁性异物的患儿年龄6个月~11岁,发病高峰期为2~3岁;病史1 h~3个月。其中20例有肠梗阻表现,形成腹内疝2例。误食磁铁数目1~23枚。自行排出5例,胃肠镜取出5例,手术取出18例,术中发现胃肠道受压未穿孔8例,胃肠道穿孔7例,形成内瘘3例。磁性异物位于食管远端、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自行排出、经胃肠镜取出患儿均顺利痊愈,手术患儿术后肠梗阻3例,2例保守治疗痊愈,1例再次手术后痊愈;肠瘘1例,再次手术后痊愈。随访至今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磁性消化道异物病例越来越多见,特别是以"巴克球"为代表的磁性异物,吞食隐匿,容易导致肠梗阻、多处消化道穿孔等严重病情,需要尽早根据磁性异物的数目及位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应加强医务人员及家长对小儿误食多枚磁性异物的认识,尽量避免此类意外伤害。

  • 标签: 儿童 磁性异物 消化道异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性医院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60名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按照手术室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磁性医院理念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工作压力。结果观察组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护士工作压力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磁性医院理念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可以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管理 磁性医院 工作压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名。对照组按照手术室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磁性医院理念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工作压力。结果观察组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护士工作压力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磁性医院理念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可以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磁性医院 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管理 离职率 工作满意度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类疾病。据报道,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磁性括约肌增强装置是抗反流手术的一种创新替代方法。尽管已在实践中使用,但对其评估方式知之甚少。本文于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出自2001年1月至2020年2月相关研究共51篇,并从机制、手术技术、效果评估、术后并发症及经济效益方面做出归纳总结。旨在系统性地总结和评估磁性括约肌增强装置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标签: 磁性括约肌增强装置 胃食管反流病 抗反流
  • 简介:摘要磁性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由于其独特的性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NPs可以与荧光染料、肿瘤靶向分子或化疗药物等相结合实现肿瘤靶向诊疗一体化。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iron oxide nanoparticles,IONP)具有粒径小、生物安全性高、超顺磁性等优点。IONP除了具有影响T2加权成像(T2 weight imaging,T2WI)外,还具有药载和磁靶向等功能,是目前肿瘤诊疗的研究热点。笔者对IONP成像性能、肿瘤靶向性及载不同化疗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氧化铁纳米颗粒 化疗药 磁共振成像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磁性括约肌增强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上海市胸科医院-胜杰康公司磁性括约肌增强器(SS-MSA)临床试验的纳入排除标准,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前瞻性入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19例GERD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SS-MSA植入术。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32.2±7.3)岁(范围:22~50岁),身高(170.7±6.2)cm(范围:160~179 cm),体重(65.2±10.3)kg(范围:47.5~90.0 kg)。术后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24 h酸暴露总时间和反流总次数;次要疗效指标为受试者每天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平均剂量,以及手术前后GER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表(GERD-Q)的各项评分。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患者GERD病史时间为19(54)个月[M(QR)]。手术时间为63(22)min,住院时间为3(2)d。未发生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发生轻-中度吞咽困难14例,1~3个月逐步缓解;腹泻1例。1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严重吞咽困难接受磁环取出术,无腐蚀、穿孔、移位等。5例患者术后1年GERD-Q评分[11.0(4.5)分比6(1.0)分,t=4.274,P=0.013]、24 h酸暴露总时间[6.2(4.8)%比0.1(0.9)%,t=5.814,P=0.004]、DeMeester评分[23.72(16.20)分比0.96(3.10)分,t=6.678,P=0.003]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质子泵抑制剂复用率术后1、3、6、12个月时分别为6/18、5/15、3/10、1/5。结论SS-MSA植入术安全简单,住院时间短,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1年随访结果满意,可以作为治疗GERD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胸外科手术 磁性括约肌增强器 食管括约肌,下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医改形势下 日间手术把人文关怀的磁性护理融入 到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模式 ,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方法:对我院 2019年 5月收治的 200 例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 100 例 )和观察组 ( 100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 VRS评分( P<0.05)和患者满意度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基于人文关怀的磁性护理护理是具有个性化、整体性、创造性的护理 , 其本质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 使患者感受到足够的关怀和尊重 , 可以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人文关怀 磁性护理 白内障 日间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性管理理念联合JCI标准在手术室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56名为研究对象,将常规培训管理的手术室护士28名设为对照组,将实施磁性管理理念联合JCI标准培训的手术室护士28名设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的护士核心能力、工作满意度及综合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的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评分、工作满意度评分、护士迷你临床演练量表(Mini-CEX)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磁性管理理念联合JCI标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士的分层培训中,不仅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核心能力,更有利于减少手术室护理人才的流失现象,对提升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及临床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磁性管理理念 JCI标准 手术室护士 分层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规范肝胆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相关分子标记物在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本共识从外周血和组织学方面对其在诊断、治疗、分子分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详细总结,针对近年来研究成果明确的肝胆系统肿瘤相关分子标记物和基因表达,提出了专家指导意见。同时,对肝胆肿瘤相关血清学、组织病理学和第二代测序的实验室检测标准、结果解释、报告内容和全过程质量管理提出了规范化建议,旨在为一线临床人员普及肝胆肿瘤分子诊断和治疗最新知识的基础上,为科学合理地选择个体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可执行的依据。

  • 标签: 肝胆肿瘤 分子诊断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肝癌是临床常见的肝恶性肿瘤,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相关死因,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对肝癌发生发展过程的深入研究,对于肝癌的发生及其相关分子通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研发出了多种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两大类。一线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索拉非尼和乐伐替尼,两者均能有效延长不可切除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对于一线药物不良反应无法耐受或用药期间肿瘤进展的患者,还可选择瑞戈非尼和卡博替尼等二线药物,可能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所帮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抑制剂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两者均可通过一定机制抑制免疫检查点来阻止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有效延长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正逐步被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中。

  • 标签: 肝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共识针对近年来研究结果较为明确的肝胆肿瘤相关蛋白质、基因表达层面的分子标志物在诊断、治疗、分子分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指导意义等做了详尽的总结,提出了专家指导意见。同时对肝胆肿瘤相关血清学、组织病理学、二代测序等实验室检测的标准、结果判读、报告内容及全过程质量管理等提出了规范化的建议,旨在为一线临床工作人员普及肝胆肿瘤分子诊疗最新知识,并提供科学、合理选择个体化精准诊疗方案的可执行依据。

  • 标签: 肝脏肿瘤 胆道肿瘤 分子标志物 临床诊断 疗效评估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