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焦虑对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对孕早期纳入队列的孕妇进行随访,并于孕早、中、晚期运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焦虑症状,标准评分≥50分界定焦虑症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孕早、中、晚期焦虑以及孕中、晚期新发焦虑与新生儿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结果孕早、中、晚期焦虑的检出率分别为12.5%、3.7%、7.4%。研究发现孕早、中期焦虑与早产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孕晚期焦虑会增加子代早产的发生风险(OR=3.55,95%CI:1.62~7.82)。孕早、中、晚期焦虑与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孕晚期新发焦虑增加子代早产(OR=5.20,95%CI:1.84~14.70)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OR=6.93,95%CI:2.42~19.88)。结论孕晚期焦虑症状是早产重要的危险因素,孕晚期新发的焦虑症状可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孕期焦虑 早产 低出生体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母亲孕期双酚A(BPA)暴露与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关联。方法对象源自马鞍山市出生队列,该队列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以马鞍山市4家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建立。采用固相萃取-同位素内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1 783名孕妇首次建档时采集血清的BPA浓度,于婴幼儿2.97~28.1月龄时,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1999年版)》评估其神经行为发育情况,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孕期血清BPA水平与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关联。结果孕期血清BPA检测和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状况评估数据完整的母子共931对。首次建档时孕妇年龄为(26.67±3.45)岁,血清BPA浓度(ng/ml)的M(P25,P75)为0.23(0.11,0.52),检出率为84.1%(783/931)。婴幼儿月龄为(13.18±5.46)月龄,男童占53.5%(498名)。婴幼儿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发育商得分分别为(97.88±16.32)、(97.16±15.35)、(99.64±15.47)、(95.3±16.04)和(98.95±14.76)分。调整其他相关因素后,孕期血清BPA水平与婴幼儿社交行为发育商得分存在负关联,β(95%CI)值为-2.42 (-4.71,-0.12)。按月龄分层后分析结果显示,孕期血清BPA水平仅与12~18月龄婴幼儿的语言和社交行为发育商得分存在负关联,β(95%CI)值分别为-6.66 (-13.06,-0.25)和-7.40 (-12.97,-1.83)。结论孕期BPA暴露影响婴幼儿的语言和社交行为发育,12~18月龄为其检出窗口期。

  • 标签: 怀孕期间 儿童,学龄前 神经行为学表现 双酚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多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中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mature infant, EPI)和/或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ELBWI)的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山东省22家NICU 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胎龄<28周的EPI和/或出生体重<1 000 g的ELBWI的活产婴儿围产期资料、临床救治情况和结局。根据出院时或纠正胎龄40周(放弃治疗和转院者)的存活状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死亡患儿实际接受的救治措施和家属的救治态度,进一步分为救治无效死亡组和放弃治疗死亡组。并对救治无效死亡组患儿进行根本死亡原因分析,并与存活组比较,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PI和/或ELBWI早期存活率的危险因素;对放弃治疗死亡组婴儿,调查其主要放弃原因。结果研究期间有379例EPI和/或ELBWI,排除信息不完整8例,最终纳入371例进行分析。其中符合EPI诊断245例(66.0%),符合ELBWI诊断256例(69.0%),两者均符合130例(35.0%)。371例中存活226例(60.9%),死亡145例(39.1%),其中救治无效死亡75例(占死亡51.7%)、放弃治疗死亡70例(占死亡48.3%)。救治无效死亡的前3位根本死亡原因为败血症(22例,29.3%)、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14.7%)、重度窒息(11例,14.7%)。低胎龄(OR=0.745,95%CI:0.595~0.934)、低出生体重(OR=0.997,95%CI:0.995~0.999)、早发型败血症(OR=2.323,95%CI:1.180~4.573)、入院体温< 35.5 ℃(OR=2.101,95%CI:1.106~3.989)、新生儿窒息(OR=1.992,95%CI:1.048~3.788)、新生儿肺出血(OR=2.247,95%CI:1.003~5.033)为影响EPI和/或ELBWI早期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前激素≥1次可以降低EPI和/或ELBWI的死亡风险(OR=0.487,95%CI:0.238~0.998)。70例放弃治疗死亡病例中,主因担心预后放弃治疗48例(68.6%),经济原因11例(15.7%),既因经济原因又担心预后9例(12.9%),严重先天畸形2例(2.9%)。结论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和入院低体温等是EPI和/或ELBWI救治无效死亡的主要因素;放弃治疗死亡与救治无效死亡占死亡构成比基本相等,救治信心不足、顾虑后遗症是家长决定放弃治疗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婴儿,极度早产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BMI、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儿童4岁时肥胖相关指标的关联。方法基于已经建立的"马鞍山市优生优育队列",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出生的单胎活产儿,随访至4岁。在孕期首次填写问卷调查孕前身高、体重,在24~28周接受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进行GDM诊断。在儿童4岁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体成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或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孕前超重/肥胖、孕前患有GDM与儿童肥胖相关特征的关系。结果儿童4岁时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3.08%、6.03%。控制孕期和儿童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孕前母亲超重/肥胖者儿童在4岁时发生肥胖、腰围超标、腰围身高比超标的风险要高,其OR值(95%CI)分别为3.27(2.15~4.98)、2.32(1.72~3.14)和2.29(1.73~3.02);且与体成分指标(骨骼肌、体脂肪、体脂百分比)相关(P<0.05)。孕期母亲患有GDM者,儿童4岁时肥胖发生风险要比母亲未患有GDM者高1.78倍(OR=1.78,95%CI:1.14~2.79);但是孕期母亲患有GDM对4岁儿童腰围超标、腰围身高比超标发生风险并无影响,与体成分指标(骨骼肌、体脂肪、体脂百分比)无统计学关联。结论孕前母亲超重/肥胖、孕期患有GDM是4岁儿童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孕前BMI与儿童体成分的各项指标相关。

  • 标签: 体质指数 妊娠期糖尿病 儿童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持续升高,负担重。乳腺癌诊疗及相关预后研究必需的临床队列建设面临诸多瓶颈,国内乳腺癌大型队列研究相对匮乏,存在标准不统一、失访率较高、重复建设、无法共享等问题。本课题为改善我国目前大型临床队列研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联合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合作建立中国乳腺癌专病队列,为进行乳腺癌多中心临床队列研究提供数据平台和技术支撑。方法乳腺癌标准化前瞻性队列专病队列的建立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专家论证建立乳腺癌队列标准化入组指标集,收集入组对象的基线信息、诊疗相关信息并采集生物标本。根据大型人群队列终点事件长期随访技术规范、数据安全及数据处理技术规范的要求,形成乳腺癌标准化前瞻性队列的诊疗及预后研究的随访体系。结果基于标准化的数据集,利用北京科技大学的计算机学科优势,整合动态信息采集终端和社会网络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改善依从性及智能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研发出了中国乳腺癌专病队列数据库,截至2020年2月临床队列数据库中纳入患者12 147名。队列建设过程中采集样本资源,并与山东大学牵头开展的生物样本库多中心质量控制体系及共享评价体系研究合作,构建了开放共享的生物样本库网络,形成了乳腺癌发生发展全链条的研究平台。结论本研究随着"十三五"规划精准医学研究的实施,为乳腺癌精准诊疗提供了研究基础,为国家制定相关医学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乳腺癌 精准医学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乳腺癌在女性癌症中发病率第一且逐年上升。2016年9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中国乳腺癌专病队列项目启动,旨在整合队列资源、提高随访质量、构建标准共享的乳腺癌专病队列,为实现乳腺癌发现、预防、早诊、治疗及预后研判等提供研究基础与标准化数据共享平台。方法本研究基于社区人群,采用询问调查、身体测量、生物样本采集、乳腺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建立前瞻性队列,采用区域健康监测和定向监测随访队列。结果整合乳腺癌专病社区人群队列112 118人,其中完成55 419人标准化队列调查,54 304人采集生物样本。平均年龄51.7岁,超重/肥胖女性占62.7%,绝经女性占48.9%。结论本研究将为中国女性乳腺癌精准防治提供队列基础和研究平台。

  • 标签: 乳腺癌 队列 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出生缺陷是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其中体表出生缺陷是整形外科最主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此类疾患或轻或重的毁损患者的体貌形象,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的社交自信。该文从发病、预防及治疗等方面对相对高发的体貌相关出生缺陷(出生缺陷发生率前十顺位的体表畸形)进行概述,为该部分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出生缺陷 三级预防 唇腭裂 耳畸形 四肢畸形 生殖器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护理的方法,逐渐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方法 选择本院 2017 年 11 月份至 2019 年 11 月份收治的 32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结合早产儿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与营养支持,重视通过临床护理提高这些早产儿的存活率。结果 所有极低出生体重儿经过临床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现象,在护理过程中肝肾功能与水电解质处于正常的范围,出现生理性黄疸的早产儿经过综合治疗后治愈。结论 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到营养支持的重要价值,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能保障早产儿的身体健康,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体重。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临床护理 营养支持 体重情况 存活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制定中国24~42周出生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参照标准及曲线,供临床及相关领域研究工作使用。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等城市24~42周出生胎龄的新生儿24 375名。采用基于位置、尺度、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GAMLSS)建立24~42周出生胎龄男、女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百分位参照标准及曲线。将制定的参照标准与我国1988年参照值及国际Fenton2013参照值进行比较。结果受调查新生儿中早产儿12 264名、足月儿12 111名。采用男新生儿13 197名(54.1%)、女新生儿11 178名(45.9%)制定出了出生胎龄24~42周的男、女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百分位数(P)3、P10、P25、P50、P75、P90和P97参照值和曲线图,3项指标均随出生胎龄增加呈增长趋势,出生胎龄37周以后生长速率略有下降,如男新生儿28、32、37、40周出生胎龄体重的中位数依次为1 154、1 805、2 943和3 455 g。各个出生胎龄组男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水平分别比女新生儿高87~133 g、0.2~0.9 cm和0.3~0.6 cm。本研究男、女出生胎龄37~42周新生儿出生体重P10、P50、P90均明显高于1988年参照值(如男P50高115~242 g)。本研究出生胎龄33周之前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P50略高于Fenton2013参照值13~81 g,之后逐渐低于Fenton2013,41~42周差值达148~367 g;Fenton2013出生体重的P10曲线在出生胎龄40周前男女均低于本研究11~64 g。结论新建立了中国出生胎龄24~42周男、女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参照标准,供新生儿出生时及早产儿生后早期的生长和营养评价,建议将出生体重低于本参照标准P10作为小于胎龄儿(SGA)界值点,将低于P3作为重度SGA界值点。

  • 标签: 婴儿,新生 出生体重 身长 头围 生长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梳理西亚地区17个国家和中东欧地区16个国家队列研究概况,分析典型前瞻性自然人群队列的分布、建设及发展状况。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收集队列研究的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队列研究的特征。结果西亚和中东欧地区各国共有样本量在1 000人及以上的队列研究562项,国家内队列研究468项(83.27%),国际多中心队列研究94项(16.73%);从研究性质来看,病因学研究347项(61.74%);从研究内容来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310项(55.16%),母婴健康研究125项(22.24%),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中,癌症研究51项(16.45%),心血管疾病研究83项(26.77%);共有大型前瞻性自然人群队列研究10项,主要分布在伊朗和欧洲地区各国,均为在研项目,持续时间在8~29年之间,队列规模>50 000人的4项;从建立机制看,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健康体检和生物样本收集;从队列发展来看,10项队列研究中有9项在建设初期发表文章较少,随后逐年增长并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下波动。结论西亚和中东欧地区各国队列研究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进行病因学研究,重点关注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母婴健康,具有少数可供借鉴的大型前瞻性自然人群队列

  • 标签: 队列研究 前瞻性 自然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27年来肝癌领域队列研究的应用趋势,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方法检索汇总199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发表的中英文肝癌队列研究文献,对发表时间、科研单位、研究目标与随访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年来肝癌相关队列研究论文数量明显增长,英文核心期刊群已形成。中英文论文发表数量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0.4%与35.2%,52.3%的中文论文与73.5%的英文论文为近5年内发表。49.2%的中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47.3%的英文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3分的期刊。国内期刊发表的研究以病因研究为主(41.5%),多为大样本研究;SCI论文研究主要着眼于肝癌预后研究(40.7%),生存分析运用普遍。结论队列研究在我国肝癌研究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其中大样本研究与预后分析较为普遍。虽然队列研究的应用得到重视和推广,但仍需进一步提高研究者对于队列研究的认识,提高随访效果、降低失访率,增加生存分析等科学评估手段的应用,更科学地运用队列研究解决临床问题。

  • 标签: 肿瘤,肝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儿与完全足月儿发育行为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建立的马鞍山市母婴健康出生队列,进行随访。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抄录婴儿分娩结局,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中文版评估其发育行为。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儿与完全足月儿行为发育的差异。结果早期儿出生率为24.74%(500/2 021)。早期儿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和个人-社会5个能区发育迟缓检出率分别为2.1%、3.2%、6.1%、6.3%和2.7%。早期儿解决问题能区发育迟缓检出率显著高于完全足月儿组(6.3% 比 3.7%, χ²=5.42,P<0.05)。在控制怀孕年龄、饮酒史、性别、出生体重、家庭收入、分娩方式、居住地等可能混杂因素后,与完全足月儿相比,早期儿解决问题能区发育迟缓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1.65,95%CI:1.01~2.70,P<0.05),沟通、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和个人-社会能区发育迟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儿出现发育迟缓的风险显著高于完全足月儿,对早期儿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和适当的早期发展促进干预,提高其生命质量。

  • 标签: 足月儿 队列研究 神经行为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孕早期母亲手机使用情况,探索孕早期手机使用与婴儿早期夜醒行为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围产门诊招募初次建册孕妇2 212名,随访至婴儿6月龄。孕晚期问卷调查中,1 779名孕妇报告了每日手机使用情况;婴儿夜醒行为报告为最近一周夜醒次数,由主要抚养人在6月龄问卷调查中填写,将平均每晚夜醒≥3次定义为夜醒频繁。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手机过度使用与夜醒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出生队列中,2 212名孕妇年龄为(26.95±3.82)岁,随访至分娩共1 983名,其中男婴1 034名。1 951名家长报告了婴儿夜醒次数。6月龄婴儿中夜醒频繁发生率为28.3%(553/1 951)。孕早期使用手机"3~4 h/d"和"≥5 h/d"均与婴儿6月龄频繁夜醒正相关,在控制喂养因素后,调整后OR值(95%CI)分别为1.49(1.07~2.07)和1.79(1.31~2.46)。结论孕早期手机过度暴露与婴儿夜醒频繁相关,提倡孕期合理使用手机。

  • 标签: 睡眠 夜醒 孕妇 手机使用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依赖与重症患者的预后的关系。方法从一个可开放获取的国外重症电子临床数据库中选取重症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存在与酒精使用相关的诊断而判断其是否存在酒精依赖。利用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模型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并分析存在酒精依赖与重症患者预后(院内死亡、入院后28 d内死亡和入院后90 d内死亡)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9 487例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24 h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3.93±17.09)岁,其中7.77%(2292/29 487)的患者存在酒精依赖。在校正年龄、性别、所患疾病以及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等混杂因素后,存在酒精依赖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比值比1.28,95%CI 1.05~1.57,P=0.0147),也是入院后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风险比1.25,95%CI 1.06~1.48,P=0.0092),但与入院后90 d内死亡无关联(风险比1.07,95%CI 0.93~1.23,P=0.3239)。结论存在酒精依赖可能是重症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酒精依赖 危重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妇在孕早-中期体力活动变化对孕中期抑郁的影响。方法依托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2017年7月25日至2018年11月26日),将有效完成孕早、中期体力活动和抑郁情况调查的2 454名孕妇纳入研究。采用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调查研究对象孕早期和孕中期的体力活动和抑郁情况。以孕早期是否患有抑郁作分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不患抑郁组的孕早、中期体力活动变化对预防孕中期抑郁的作用,在孕早期抑郁组中分析孕早、中期体力活动变化对减缓孕中期抑郁的作用。结果孕妇基线和孕中期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23.83%和20.57%。调整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和孕前BMI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对于基线不抑郁的孕妇,孕期增加和保持充足的体力活动能够预防孕中期抑郁(OR=0.479,95%CI:0.335~0.684;OR=0.566,95%CI:0.394~0.815),但对于基线抑郁的孕妇,体力活动与减缓孕中期抑郁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妇女增加和保持充足的体力活动对于抑郁有预防的作用,但对于孕早期已患抑郁的妇女来说,缓解效果不明显。应在鼓励孕妇加强体力活动的同时,开展抑郁筛查,以减少孕期抑郁的发生。

  • 标签: 体力活动 抑郁 孕期 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