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31岁孕妇在剖宫产围术期为预防感染接受头孢硫脒2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治疗。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为166×109/L。在第2次用药后(术后21 h)常规行血细胞检查,发现PLT 40×109/L。术后30 h时PLT降至最低(14×109/L),患者无出血症状。停用头孢硫脒,给予输注血小板、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和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对症支持治疗,4 d后PLT恢复正常。随访至产后3个月,患者的血小板均正常。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血小板减少症 抗生素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病人的首选治疗手段。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以肌肉量减低和肌肉功能减退为特征的骨骼肌疾病。在移植术前肝硬化、肝癌病人中,肌肉减少症是常见但易被忽视的并发症,其直接影响病人肝移植等待期间死亡及转归。针对肌肉减少症进行科学评判、精细化分层有望实现精准干预并改善肝移植受者的预后。在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及中长期管理中,肌肉减少症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应纳入规范化临床诊断与治疗体系。笔者回溯国内外研究成果,全面阐述肝移植中肌肉减少症的研究进展,旨在提高我国对肝移植受者肌肉减少症的认知和重视。

  • 标签: 终末期肝病 肝移植 肌肉减少症 肝硬化 肝癌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肝病通过多种机制引发出血和凝血系统异常,血小板减少是慢性肝病常见并发症,而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往往面临较多的侵入性检查或手术,这给临床诊疗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传统血小板输注是主要的临床干预措施,随着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获批,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现行管理标准可能面临改变。综述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目前主要非药物和药物干预措施,并基于这些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局限性,提出相应的临床管理改进策略。

  • 标签: 慢性肝病 血小板减少症 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1例74岁男性胃体腺癌患者先后接受一线、二线和三线化疗6、8和4个周期,因化疗疗效欠佳,接受阿帕替尼靶向治疗(阿帕替尼750 mg口服、1次/d)。18 d后,患者出现乏力、头晕症状,自行停药。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计数(PLT)41×109/L,诊断:血小板减少症(3级)。立即给予升血小板治疗,PLT恢复至153×109/L后,将阿帕替尼剂量减至500 mg口服、1次/d。21 d后患者头晕症状复现,同时出现面部水肿,实验室检查示PLT 45×109/L。考虑血小板减少症与阿帕替尼有关且存在剂量相关性。再次给予升血小板治疗。13 d后,PLT恢复至214×109/L,采用减量并间歇用药方法,即阿帕替尼250 mg/d、服药3 d停药2 d。此后再未出现血小板减少,患者病情稳定。

  • 标签: 血管生成抑制剂 抗肿瘤药 血小板减少症 阿帕替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鼻咽癌和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下降是否为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潜在指标。方法回顾分析2017—2018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和铂类同步化疗并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鼻咽癌和宫颈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单核细胞最初下降、下降到最低水平、最终增加到正常值的天数是否显著少于中性粒细胞相应变化时间。此外,对中性粒细胞数目绝对值(ANC)减少程度和基线单核细胞数目绝对值(AMC)关联性进行χ2检验。结果两周期同步化疗AMC的变化趋势与ANC的变化趋势均一致,AMC最初下降、下降到最低水平、最终增加到正常值的天数明显少于ANC(4 d∶6 d、4 d∶10 d、10 d∶16 d,P<0.001;5 d∶6 d、6 d∶9 d、7 d∶12 d,P<0.001;),但并未发现单核细胞基线值与随后发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AMC<0.4×109)∶(AMC≥0.4×109)=32∶63,P=0.172]。结论单核细胞计数减少是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重要潜在指标,也是指导下次监测中性粒细胞计数时间及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同步放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单核细胞减少 鼻咽癌 宫颈癌
  • 简介:摘要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一种以肌量减少、肌力减退和运动功能衰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全身性综合征,老年人是肌少症的高发人群。随着全世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肌少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给老年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老年健康问题。目前关于肌少症的研究逐渐增多,但肌少症的致病因素复杂多样,对于肌少症的预防和治疗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开展肌少症相关研究的关键前提和基础,本文对目前肌少症动物模型的不同建模方式、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进行阐述,为后续肌少症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 标签: 肌少症 衰老 模型,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