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农村人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情况,开展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及教育,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方法对开原市农村600名常住人口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开展宣传教育及教育后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通过宣传教育,调查人群对传染病防治知识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回答正确率为40%~80%,干预后回答正确率达90%以上,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城镇化新增城镇人口的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宁市1 978例城镇化新增城镇人口,使用自制问卷《居民卫生调查表》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及医疗卫生照顾情况。采用χ²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增城镇人口健康管理服务利用的因素。结果城镇化新增城镇人口总体利用情况为47.22%,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等新增城镇人口的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1.354,95%CI:1.094~1.676)、>60岁(OR=1.873,95%CI:1.413~2.483)、月平均收入>3 000元(OR=1.498,95%CI:1.123~1.997)、轻体力劳动(OR=1.596,95%CI:1.003~2.53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2.400,95%CI:2.028~2.841)、有社会基本医疗保险(OR=2.633,95%CI:2.042~3.394)的群体健康管理项目利用程度更高;静坐时间>3 h(OR=0.630,95%CI:0.532~0.745)群体项目利用程度低。结论城镇化新增城镇人口的健康管理项目利用程度较低,性别、年龄、月均收入、体育锻炼、静坐时间、日常劳动强度、有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情况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以20世纪30~40年代上海市郊农村人口社会调查为基础(背景),那时父母双亲一般在17~19岁结婚成家年龄过小,对生儿育女婴儿降生宝宝直至长大成年后对其这一代子女人员身体发育及体质健康状况影响。方法以出生于1925年8月松江区佘山镇老郭与1924年6月曹阿姨于1942年春节结婚成家后的老夫妻所生育的3个儿子及1个女儿等(即实例Ⅰ及实例Ⅱ)2个实例。结果男女青年双方均未达到生儿育女强壮身体的要求,即家族性遗传基因先天的不足或缺陷,其必然造成后代子女遗传性能的欠差或免疫抵抗力的下降。结论建议新婚夫妻双方年龄其中男性青年为25~34岁;女性青年为24~29岁,这样的年龄段均以达到准爸爸、准妈妈的强壮身体所生儿育女婴儿降生宝宝直至长大成人后,可提高其青年本人身体的免疫抵抗力。这一结论可为今后提供培育新生婴儿降生宝宝体质的现实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以20世纪30~40年代上海市郊农村人口社会调查为基础(背景),那时父母双亲一般在17~19岁结婚成家年龄过小,对生儿育女婴儿降生宝宝直至长大成年后对其这一代子女人员身体发育及体质健康状况影响。方法以出生于1925年8月松江区佘山镇老郭与1924年6月曹阿姨于1942年春节结婚成家后的老夫妻所生育的3个儿子及1个女儿等(即实例Ⅰ及实例Ⅱ)2个实例。结果男女青年双方均未达到生儿育女强壮身体的要求,即家族性遗传基因先天的不足或缺陷,其必然造成后代子女遗传性能的欠差或免疫抵抗力的下降。结论建议新婚夫妻男女双方年龄其中男性青年为25~34岁;女性青年为24~29岁,这样的年龄段均以达到准爸爸、准妈妈的强壮身体所生儿育女婴儿降生宝宝直至长大成人后,可提高其青年本人身体的免疫抵抗力。这一结论可为今后提供培育新生(包括第2个孩子)婴儿降生宝宝体质的现实理论依据和技术指标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结核病相关知识、信念、行为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社会心理因素与结核病预防行为的关系,掌握对结核病防治信息的需求,为制订结核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健康信念模式设计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贵州省农村普通人群和结核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对结核病的严重性、易感性、有效性、障碍的信念上,703名普通居民与709名结核病患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文化因素对健康信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文化程度和年龄对健康信念的影响最为明显。结论健康信念模式能够成功的分析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应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开展差异化的结核病健康教育,促进各类人群采取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