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共收治8例远端胆管腺鳞癌患者,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本组远端胆管腺鳞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明确诊断主要靠术后病理或活检病理。患者存活时间为1~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4个月。本研究结果表明,胆管腺鳞癌极其少见,预后较差,其生物学行为及对生存期的影响尚不十分明确,早期根治性手术切除可能对患者生存期有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太白草医在药物分类方面有“四梁柱”学说,四梁即太白草药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柱即太白草药“表、风、清、利、气、血、涩、补”类药物。现将太白草医“四梁柱”学说介绍与后,供学习研究太白草医理论参考。

  • 标签: 太白草医 四梁八柱 学说
  • 简介:摘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蒙药清热味散的实验以及临床上的研究进展、现代的药理作用、蒙药成分分析这些维度做了全面的讲述,为深入进行蒙医蒙药临床这一领域的探究和再次研发使用供应了借鉴的根据。

  • 标签: 清热八味散 额日赫木-8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髎穴常用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肛肠疾病、运动系统腰骶疼痛等的治疗,具有调理任督二脉、司二便、理经带的作用。王麟鹏教授对髎穴的针刺和定位有其独到见解,总结王教授的取穴经验及操作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针刺成功率与临床疗效。附验案4则以供参考。

  • 标签: 八髎穴 名医经验 王麟鹏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髎止痛贴治疗肛肠术后疼痛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术后护理方案,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增加髎贴敷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在增加髎贴敷疗法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者存在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髎止痛贴治疗在肛肠术后疼痛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八髎 止痛 肛肠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现阶段输血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其中加强输血前项检查,可有效保证输血安全,对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也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输血前项检测中涵盖较多的理论知识,且实践操作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加强这部分的综合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 标签: 输血前八项 教学 综合能力 培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状淋巴管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20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治的8例经病理检查诊断的海绵状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结果8例海绵状淋巴管瘤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1日龄~58岁,中位年龄32岁,病程24(5,78)个月。临床表现为腹部肿物2例,腋下肿物2例,颈部肿物1例,腹股沟肿物1例,下颌肿物1例,胸腔与腹腔积液1例。8例中,1例为出生后起病,其余均为成人后起病。2例患者起病前有邻近部位的手术史。5例患者行CT扫描检查示肿物为低密度、类圆形肿物,增强后无明显强化。7例患者行肿物完整切除术;1例患者曾行肿物部分切除术,术后服中链脂肪酸饮食治疗。4例随访3.5(1.3~17.8)年均稳定,2例在术后13、1年后复发,1例患者随访中诊断为鲍温病。结论海绵状淋巴管瘤可先天出现也可后天产生,以女性受累为主,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体表肿物,可行手术切除治疗,但易复发,需长期随诊。

  • 标签: 淋巴管瘤 海绵状淋巴管瘤 体征和症状 淋巴结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状淋巴管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20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治的8例经病理检查诊断的海绵状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结果8例海绵状淋巴管瘤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1日龄~58岁,中位年龄32岁,病程24(5,78)个月。临床表现为腹部肿物2例,腋下肿物2例,颈部肿物1例,腹股沟肿物1例,下颌肿物1例,胸腔与腹腔积液1例。8例中,1例为出生后起病,其余均为成人后起病。2例患者起病前有邻近部位的手术史。5例患者行CT扫描检查示肿物为低密度、类圆形肿物,增强后无明显强化。7例患者行肿物完整切除术;1例患者曾行肿物部分切除术,术后服中链脂肪酸饮食治疗。4例随访3.5(1.3~17.8)年均稳定,2例在术后13、1年后复发,1例患者随访中诊断为鲍温病。结论海绵状淋巴管瘤可先天出现也可后天产生,以女性受累为主,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体表肿物,可行手术切除治疗,但易复发,需长期随诊。

  • 标签: 淋巴管瘤 海绵状淋巴管瘤 体征和症状 淋巴结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硬化病(SS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6年1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上海瑞金医院风湿科8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SSc患者,按在0、2、4、24、48周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方案给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24、48周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8例患者均诊断为弥漫性SSc,其中女性7例,男性1例,病程4个月至11年,中位病程2.5年,利妥昔单抗治疗前、24、48周后改良Rodnon皮肤评分分别是16.5(11.8,29.5),14.5(9.5,27)(Z=0.841),10.5(7,24.3)(Z=0.420),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自我评分分别为60(50,77.5),52.5(41.3,67.5)(Z=0.113),47.5(36.3,57.5)(Z=0.474),较治疗前相比,治疗24周、治疗48周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高分辨率CT(HRCT)积分分别是2.7(1.02,3.7),1.6(0.65,2.95)(Z=0.964),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肺动脉高压(PAH)值分别是48(41,58.5)mmHg,45(38,51.5)mmHg(Z=0.31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观察患者症状有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SSc过程中患者皮肤硬化程度及肺间质病变、肺动脉压力的改善,可能是治疗SSc一个新选择,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利妥昔单抗 改良Rodnon皮肤评分 高分辨率CT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诊断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8例,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和病理特征及治疗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男1例,女7例,年龄45~85岁,中位年龄6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8/8),咳嗽(8/8),咳痰(6/8)。白细胞计数正常(7/8),淋巴细胞计数降低(5/8),CRP升高(8/8),ESR升高(7/8),PCT正常(5/8)。8例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大片斑片实变影,其中1例伴有胸腔积液。病理表现无特异性,均为炎症细胞浸润伴纤维素渗出。经mNGS确诊后使用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单药或两药联合的治疗方案,疗程14~21 d,复查胸部CT可见病灶均吸收。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常表现为高热伴肺部大片斑片实变影,白细胞计数正常。临床对可疑病例应积极行mNGS检测明确病原学诊断,快速过渡到目标治疗,可缩短患者的病程,改善预后。

  • 标签: 鹦鹉热 衣原体,肺炎 宏基因组
  • 简介:摘要目的抗合成酶综合征(AS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病,本研究目的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漏诊率。方法回顾分析8例原诊断为pSS后筛查抗合成酶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全部病例诊断pSS符合2002年美欧共识小组提出的SS欧洲标准修订版或2016年ACR/EULAR SS分类标准,诊断ASS符合2010年Conners或2011年Solomon分类标准。临床事件中8例(100%)患者有间质性肺病病史,7例(88%)患者病程中曾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口腔温度>38.5℃)。所有患者的抗Ro-52抗体阳性,4例患者抗PL-7抗体阳性,2例患者抗EJ抗体阳性,1例患者抗PL-7抗体和抗EJ抗体同时阳性,1例患者抗PL-12抗体阳性。结论pSS患者存在严重间质性肺病或病程中出现不明原因高热时需筛查抗合成酶抗体,排查ASS可能。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抗合成酶抗体 间质性肺病 抗合成酶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