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恶性血管迷走晕厥主要是指反复发作且伴有发作时持续3 s以上心脏停搏的血管迷走晕厥,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然而,目前对其诊断与治疗认识不足。本文强调重视恶性血管迷走晕厥的诱发因素与临床表现,正确识别儿童恶性血管迷走晕厥,综述其治疗现状、争议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迷走晕厥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反射晕厥,易反复发生,虽然没有直接的生命危险,却对患儿造成不同程度的躯体损伤及心理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也引起家长的焦虑。目前血管迷走晕厥的确诊主要靠直立倾斜试验,随着转化医学的开展,通过其他方法鉴别血管迷走晕厥与其他类型晕厥已取得了重要的临床价值,这对于基层医院开展晕厥诊治的相关工作将更加方便。该文将对血管迷走晕厥鉴别诊断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血管迷走性晕厥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血管迷走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VS)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和学习,引起家长的焦虑,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儿童血管迷走晕厥的治疗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提出,显著提高了治疗的疗效。该文就儿童VVS治疗方法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治疗 儿童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参数对儿童血管迷走晕厥(VVS)的预测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VVS的患儿111例为VVS组;收集同期在该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11名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和U检验比较两组间血细胞参数,利用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VS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细胞参数对诊断VVS的预测价值。结果VVS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比一致(男女均为51比60例),VVS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11.0(8.0,12.5)比8.0(7.0,11.0)岁,Z=4.39,P<0.001]。VVS组白细胞计数(WBC)[6.0(5.3,7.1)×109比8.6(6.7,10.1)×109/L,Z=-7.96,P<0.001]、淋巴细胞计数(LY)[2.3(1.9,2.7)×109比4.0(2.8,6.3)×109/L,Z=-8.49,P<0.001]和淋巴细胞比值[0.39(0.33,0.44)比 0.52(0.37,0.69),Z=-5.59,P<0.001]、单核细胞计数[0.3(0.3,0.4)×109比0.4(0.3,0.6)×109/L,Z=-6.19,P<0.001]、嗜酸粒细胞计数[0.1(0.1,0.2)×109比0.2(0.2,0.4)×109/L,Z=-5.75,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8±12)比(333±11)g/L,t=-3.27,P<0.001]、血小板计数[263(235,313)×109比341(295,409)×109/L,Z=-2.69,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中性粒细胞比值[0.53(0.48,0.58)比0.37(0.22,0.54),Z=5.86,P<0.001]、红细胞压积(0.39±0.04比0.37±0.04,t=2.75,P=0.006)、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5(82,88)比 81(78,84)fl,Z=5.56,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8(27,29)比 27(26,28)pg,Z=3.39,P=0.0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39(37,41)比 37(36,40)fl,Z=4.02,P<0.001]和平均血小板体积[11(10,11)比10(9,11)fl,Z=2.81,P=0.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校准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LY(OR=0.42,95%CI 0.29~0.62,P<0.001)、WBC(OR=0.75,95%CI 0.59~0.95,P=0.015)、MCHC(OR=0.94,95%CI 0.91~0.97,P<0.001)与VVS呈显著负相关,而MCV与VVS呈显著正相关(OR=1.08,95%CI 1.01~1.15,P=0.021)。ROC曲线显示联合运用LY、WBC、MCV和MCHC对VVS诊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8,灵敏度0.80,特异度0.83,约登指数0.63。结论VVS患儿血细胞相关参数发生变化;在临床以晕厥或晕厥先兆为表现的患儿中,LY、WBC、MCHC、MCV指标联合预测可以作为辅助VVS的诊断参考。

  • 标签: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儿童 血细胞计数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晕厥(VVS)患儿直立倾斜试验(HUT)中血浆催乳素(PRL)及皮质醇(Cor)的变化,探讨二者与VVS的相关。方法回顾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完善HUT阳性确诊为VVS的75例患儿设为VVS组,选取同期HUT阴性的29例健康儿童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仪实时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HR、SBP及DBP的变化。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的PRL及Cor水平,计算HUT平卧位及HUT阳性时PRL及Cor的变化差值(ΔPRL、ΔCor)。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秩和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ΔPRL对VVS的预测价值。结果VVS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VS组亚型间(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心脏抑制型)晕厥频率、晕厥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VS组HUT后PRL高于健康对照组[36.23(22.08,61.97) μg/L比11.47(8.00,23.2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0,P<0.01)。VVS组HUT前后ΔPRL、ΔCo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5.36(9.92,48.93) μg/L比-0.10(-2.67,9.32) μg/L;(84.4±43.6) μg/L比(57.6±64.6)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39;t=-2.44,均P<0.05)。HUT阳性反应时PRL与SBP、DBP均呈负相关(r=-0.46、-0.45,均P<0.01);尤其在VVS组(r=-0.38、-0.24,均P<0.05)。VVS组HUT前后ΔCor与SBP呈负相关(r=-0.25,P<0.05)。ROC曲线显示,ΔPRL预测VVS的曲线下面积为0.842,ΔPRL以4.03 μg/L为界值,对预测HUT阳性反应的判断较好,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72.4%。结论VVS患儿晕厥发作时血浆PRL及Cor升高,其中血浆PRL与血压下降有关。VVS患儿HUT阳性反应时血浆PRL的增高水平与血压有关,ΔCor与SBP有关,血浆PRL、Cor可能参与VVS的发病过程;ΔPRL对VVS有诊断价值。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催乳素 皮质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晕厥(VVS)患儿维生素D缺乏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方法前瞻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心血管科,VVS组为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VVS的122例患儿;对照组为同期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体检、无不适症状的130名健康儿童。根据维生素D诊断标准把VVS组患儿分为维生素D非缺乏组、缺乏组、严重缺乏组。所有入组儿童进行常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清25(OH)D水平测定。VVS组患儿进行直立不耐受(OI)症状评分,包括晕厥、头晕、恶心、心悸、头痛、震颤、胸闷、视物不清、大汗、注意力不集中10个症状。比较VVS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压、血清25(OH)D水平的差异,比较VVS组患儿维生素D非缺乏组、缺乏组、严重缺乏组之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压、血清25(OH)D水平和症状评分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F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VVS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OI症状总评分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VVS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1±11)比(46±10)nmol/L,t=10.89,P<0.001]。VVS组25(OH)D缺乏率为73.0%(89/122),对照组25(OH)D缺乏率为24.6%(3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1,P<0.001)。VVS患儿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非缺乏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9.8±0.4)、(26.6±6.5)和(45.8±5.9)n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77,P<0.001)。VVS组患儿OI症状总评分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及非缺乏组分别为(14±1)、(10±2)和(7±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7,P<0.001);其中晕厥、恶心、大汗、视物不清、头晕单项评分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及非缺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01、7.52、12.11、7.07、9.54,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VS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OI症状总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69,P<0.001)。结论VVS患儿存在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水平越低其症状严重程度越重。晕厥、恶心、大汗症状更易于发生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患儿,头晕、视物不清症状更容易发生在维生素D缺乏患儿。

  • 标签: 儿童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维生素D
  • 简介:摘要血管迷走晕厥(VV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晕厥类型,其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目前尚未完全阐明。VVS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和潜在机制,仍然存在一定困难。本文旨在对VVS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作简要综述。

  • 标签: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心脏起搏 直立倾斜试验 心脏神经消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手术后针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因采用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按照患者意愿、病情、病情发展时间、性别、年龄等因素随机抽取2021年1月到2022年7于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人数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症状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风险主要为疼痛应激障碍、低血压;而观察组患者发生该情况较之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结论:在预防上应当注重从患者心理、术后包扎、麻醉药物摄入几个环节对患者进行重点护理,有利于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而同时应当准备静脉补液、多巴胺、阿托品三种药品,用以在围术期及时处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 标签: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心脏介入手术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例1,男,6岁,因间断鼻衄4年余入院,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减少,低浓度瑞斯脱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阳性,血管血友病因子(vWF)基因c.3916C>T(p.R1306 W)杂合错义突变。例2,女,8日龄,因血小板减少5 d入院,予以人免疫球蛋白输注无效,低浓度瑞斯脱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阳性,vWF基因c.3946G>A(p.V1316M)杂合错义突变,为自发突变。例3,因间断鼻衄3年余入院,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减少,外院予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低浓度瑞斯脱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阳性,vWF基因c.3946G>A(p.V1316M)杂合错义突变,为自发突变。3例患儿均确诊为血管血友病。例1及例3应用含血管血友病因子的人血源凝血因子Ⅷ可止血,血小板可升至正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减少官兵因无偿献血对日常训练和执行任务的影响,拟为血液应急储备打下牢实基础。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血站无偿献血的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部队官兵,按症状归纳统计区分轻度反应、中度反应和重度反应发生率。结果 159名官兵均为轻度和中度反应,未出现重度反应。反应发生率为3.88%,高于国内统计数据。结论 目前这种短时间、集中、大量的无偿献血活动的服务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献血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部队官兵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减少官兵因无偿献血对日常训练和执行任务的影响,拟为血液应急储备打下牢实基础。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血站无偿献血的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部队官兵,按症状归纳统计区分轻度反应、中度反应和重度反应发生率。结果 159名官兵均为轻度和中度反应,未出现重度反应。反应发生率为3.88%,高于国内统计数据。结论 目前这种短时间、集中、大量的无偿献血活动的服务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献血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部队官兵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进而导致儿童血管疾病与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心血管疾病与口腔内科疾病存在着共同的致病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因此本文重点阐述两种疾病的相关,以期找到儿童血管疾病防治与口腔内科疾病预防的新靶点。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川崎病 牙周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输尿管髂血管水平梗阻的治疗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9例输尿管髂血管水平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0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0.5~14岁。29例术前均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排尿膀胱尿道造影6例,肾核素扫描10例,磁共振尿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 3例。腹腔镜手术6例,均为输尿管狭窄切除+端端吻合术;开放手术23例,其中3例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者不同期行肾盂成形术。结果26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时间范围6~96个月。除发育不良肾切除术1例外,术后复查影像均显示肾积水好转,患侧肾功能良好,术前合并腹痛、泌尿系感染患儿术后症状消失。结论输尿管髂血管水平梗阻可合并输尿管近端、远端狭窄或肾脏畸形,术前应依据超声、MRU了解肾脏形态及梗阻点位置,肾核素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了解肾脏功能,必要时行输尿管逆行造影了解梗阻点及输尿管发育情况。经手术治疗,预后好。

  • 标签: 输尿管 狭窄 肾积水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ARSA)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和类型,为孕妇的产前管理和临床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诊断为孤立ARSA的胎儿共103例,所有胎儿均在早孕期行唐氏筛查,中、晚孕期行Ⅲ级产前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染色体检查,孕妇年龄(31.1±5.30)岁。结果所有孤立ARSA胎儿中染色体异常9例(8.7%),包括21-三体2例、Turner综合征2例、意义不明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3例、17p12缺失1例、47XYY 1例,未发现18-三体及22q11微缺失。结论孤立ARSA可能是21-三体和其他染色体异常的唯一产前预测因子,产前超声检查ARSA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胎儿 超声检查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收治的13例儿童AAV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3例患儿中12例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1例为肉芽肿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女性10例,男性3例,起病年龄3岁11个月至13岁10个月。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12例,92.3%),其他为呼吸系统(7例,53.8%)、皮肤(5例,38.5%)、消化系统(4例,30.8%)、神经系统(4例,30.8%)和心血管系统(3例,23.1%)。10例患儿伴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7例患儿抗核抗体阳性,3例补体C3轻度下降。合并肾损害的12例患儿中9例起病时伴有肾功能异常,肾活检Berden病理分型如下:硬化型5例,新月体型3例,局灶型2例,混合型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时间8~128个月,4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后复发,7例进展至慢性肾脏病5期。3例完全缓解的患儿(混合型2例、新月体型1例)行重复肾活检,病理类型均转变为局灶型。结论儿童AAV好发于学龄期女童,且以MPA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儿伴有肾损害及贫血,肺部损害也较常见。以皮肤紫癜起病者易误诊为过敏紫癜,合并抗核抗体阳性及补体下降者需排除系统红斑狼疮。儿童AAV一旦出现肾功能异常,尤其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 m2)-1、病理分型为硬化型及新月体型时,即使经过积极治疗,肾功能多数难以逆转。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AAV至关重要。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血管炎 儿童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难治癫痫(DRE)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后脑电图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5例DRE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VNS手术治疗并随访12个月。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均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每次监测描记时间大于12 h。分析VNS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脑电图特点。结果25例患者术前VEEG监测中发作间期均出现尖波、棘波及尖慢、棘慢复合波,3例能定侧别。术后3个月时11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现为混合节律,尖波、尖慢波或棘波单个发放,其中8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术后6个月时18例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1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术后12个月时21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5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结论DRE患者VNS术后脑电图的改善程度随时间延续逐步提高,部分患者脑电图改善可早于临床症状改善。

  • 标签: 迷走神经刺激术 药物难治性癫痫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难治癫痫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4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认知功能改善等方面差异。 结果: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0%;认知功能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显示,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单纯肥胖儿童血清学指标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的关系,为明确儿童肥胖发生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塔城地区单纯肥胖儿童41例作为病例组,年龄(10.04±1.66)岁。同期选取健康正常体质量儿童41例作为对照组,年龄(10.12±1.68)岁。采用t检验比较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脂肪因子、胰岛素、RAS系统指标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单纯肥胖儿童血清脂肪因子含量与RAS系统活性的相关。结果病例组患儿血清中脂肪因子脂联素(APN)水平[(7.90±1.96) μg/L]低于对照组[(8.87±1.61) μg/L](P=0.017),瘦素(LEP)[(6.81±1.88) ng/L比(5.87±1.79) ng/L]、抵抗素[(12.61±3.63) ng/L比(10.18±3.07) ng/L]均高于对照组(P=0.023、0.002)。病例组血清中RAS系统相关指标肾素[(35.78±10.08) ng/L比(29.24±10.69) ng/L](P=0.007)、醛固酮(ALD)[(106.90±20.18) ng/L比(97.68±17.60) ng/L](P=0.028)、血管紧张素-Ⅱ(Ang-Ⅱ)[(55.65±10.37) ng/L比(48.78±9.26) ng/L](P=0.00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患儿血清中脂肪因子APN含量与肾素、ALD、Ang-Ⅱ呈负相关(r=-0.646、-0.752、-0.839,均P<0.001),血清中瘦素、抵抗素含量与肾素、ALD、Ang-Ⅱ呈正相关(r=0.940、0.871、0.875;0.877、0.892、0.914,均P<0.001)。结论新疆地区学龄期单纯肥胖儿童血清中脂肪因子表达紊乱,干扰机体RAS系统的活性。

  • 标签: 肥胖 脂肪因子 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系统 儿童 学龄期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