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索红外低温监测技术在口岸检疫查验现场的应用条件,加强对生物材料和特殊物品的监管。方法用不同温度的冷藏水模拟低温物品,用研发的红外低温监测系统在不同距离、高度、角度进行检测,计算报警误差值,分析低温物品的实际温度、距离、高度及角度对红外低温监测系统的测量效果影响,探究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模拟低温物品的实际温度越低,或测量距离越大,或偏移探头角度越大,系统报警误差值越大。模拟物品的实际温度、距离及角度对低温监测系统的测量值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对测量值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1.68,P〉0.05);物品实际温度、距离、高度及角度4个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32,P〉0.05)。结论红外低温监测技术可实现对旅客携带低温物品的监测。
简介:摘要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亚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病人[2]、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病人及颅内感染等病人。通过对18例亚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亚低温治疗病人的护理要点为呼吸监护及护理、循环监护及护理、体温监护、体位护理、降温及复温护理等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1],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脏骤停复苏后低温林格液诱导亚低温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在恢复自主循环之后,马上静脉输注4℃的林格液诱导降温,让患者体温降到32-34℃之间;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体外降温法诱导降温;两组患者都用亚低温治疗仪维持24小时之后缓慢恢复体温;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达到人数较多,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实施低温林格液诱导低温治疗与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通过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可以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