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方式及娩胎头时如何避免或预防子宫下段撕裂或切口延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性采用石膏绷带剪刀剪开子宫下段切口及胎头吸引器娩出胎头。资料将我院2011年元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者1237例,其中行二次、三次剖宫产人数236例(二次剖宫产234例、三次剖宫产两例)。年龄最大41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29岁。再次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胎位均为单胎头位。比较两组母体子宫下段撕裂或切口延裂、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子宫下段撕裂或切口延裂发生率及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再次剖宫产术中适时采用石膏绷带剪刀剪开子宫切口及胎头吸引器助娩胎头,能够改善妊娠结局、避免子宫下段撕裂或切口延裂的发生,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病灶内扩大刮除、同种异体骨或软骨下植骨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治疗距骨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2014年10月本科治疗的16例距骨病变的患者。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38岁(6~58岁)。其中软骨母细胞瘤2例,骨巨细胞瘤4例。邻关节骨囊肿7例,软骨母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单纯性骨囊肿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仔细评估确定病灶的完整性,通过踝关节周围切口或者经内外踝截骨显露病变,术中仔细刮除病变组织,应用磨钻及电刀处理病灶腔壁,同种异体骨或软骨下植骨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截骨的内外踝使用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中位随访15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发生。复查X线片示所有患者均无软骨下骨骨折,截骨端愈合良好。结论对于距骨的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可以选择内外踝截骨病灶扩大刮除、软骨下植骨骨水泥或同种异体骨填充修复骨缺损,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肢体功能恢复理想、近期复发率低、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8例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过程。结果18例患者中,纤维瘤2例,腺瘤3例,局灶结节性增生4例,癌肉瘤2例,错构瘤2例,梭形细胞瘤1例,原发性肝恶性间质瘤1例,肝结核1例,炎性假瘤2例。8例影像学诊断出现误诊,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50%。1例炎性假瘤术前CA19-9为246.4kU/L,其他病例肿瘤标志物均正常。除1例肝结核因术中见胃小弯多发肿大淋巴结和膈肌硬结未行肝脏肿块切除及1例腺瘤患者行射频消融外,其他病例均行肝脏病灶完整切除(包括局部切除、肝叶肝段切除)。结论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术前难以确诊,检查误诊率较高,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妇血浆或血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效果,进而明确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产科围产保健的孕妇45例为实验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为自愿参加到实验研究中,在SRY基因的高保守区进行两对性别特异性引物的设计,应用Nest-PCR(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45例产妇血清或血浆中胎儿的游离核酸,通过DNA测序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确定扩增产物的准确性。结果本次实验研究的45例产妇中,分娩男婴26例,其血浆阳性检出率为46.2%;血清阳性检出率为34.6%;分娩女婴19例,其血清和血浆均为出现阳性结果。结论在对胎儿性别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孕妇的血浆或者血清来鉴别,这在临床上为无创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想法和思路,值得给予临床推广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