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在农田土壤污染领域面临较大挑战,其中镉(Cd)为最优先控制元素之一。农田土壤Cd污染风险类型为健康风险,其主要暴露途径为经土壤-植物系统,并经膳食进入人体。在当前的土壤Cd风险评估中,一般不考虑生物有效性问题,这使得风险评价中实际暴露评估的不确定性普遍偏高。所以,近年来欧洲国家有许多研究者提出将生物有效性因素放在土壤污染物风险评价框架内。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农田系统,并从土壤、植物、污染物及环境因素等4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农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其次,分别综述了近年来土壤Cd生物有效性预测模型和土壤Cd膳食暴露评估模型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我国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农田土壤Cd暴露评估发展态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预测,以期为农田土壤Cd健康风险评估及安全基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简介:随着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加剧和营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重金属元素及营养金属元素肠道吸收过程的探讨及其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Caco-2细胞模型能有效的模拟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的转运与吸收过程,可结合基因技术、分子技术等手段用于研究人体肠道吸收物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首先,总结了近年来利用Caco-2模型对镉、铬、铅、砷等多种重金属及铜、铁、锌、钙等多种营养金属在小肠内的吸收、转运方式、代谢机制及影响吸收、转运过程的各类条件等的研究工作,然后对Caco-2细胞模型研究方法及其在未来评估金属人体生物有效性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简介:本文选取泥炭、生物质炭、木炭和活性炭4种含碳材料,结合以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Venerupisphilippinarum)为受试生物的生物累积实验和Tenax连续萃取法,阐述不同碳质对沉积物中4种菊酯类农药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将Tenax萃取结果与底栖生物的累积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碳质的添加导致沉积物中菊酯类农药的快速脱附组分(Frap)降低,极慢速脱附组分(Fvs)增大,生物有效性降低,且4种碳质对Frap的影响有所不同,然而因为菊酯类农药的理化性质,Frap的差异并不显著。Tenax6h和24h的单点萃取组分与快速脱附组分相关性显著(P〈0.0001),基本可以代替完整的脱附动力学评价生物有效性,但是对于组成复杂,有机碳(OC)和黑炭(BC)含量高的沉积物进行研究评价时仍应注意由此产生的偏离。Tenax快速脱附组分与2种底栖生物累积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38,P〈0.0001),表明在OC和BC含量不同的沉积物中,Tenax萃取技术也可以预测菊酯类农药在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体内的累积量,进而为沉积物中HOCs的环境质量和相关水产品的质量评估提供更为快捷、有效的参考依据。
简介:菊酯类农药已广泛用于农用、卫生、渔业等领域,因高疏水性累积于沉积物中的此类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评价对环境风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高聚物作为固相微萃取材料,基于热力学平衡微损耗性方法测定了沉积物孔隙水中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氯菊酯和甲氰菊酯的自由溶解态浓度(Cfree);同时将PDMS上菊酯类农药的浓度与菲律宾蛤仔体内生物累积浓度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菊酯类农药在沉积物孔隙水中的Cfree(23.3~255ng·L-1)并用于评价此类物质(菊酯类农药)的生物有效性;菲律宾蛤仔对四种菊酯类农药的富集系数(BCF)为27.8~301,相对较小;菊酯类农药在PDMS上的浓度和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浓度满足lgCb,lip=11.64lgCPDMS-51.29(R2=0.980)的定量关系,相关性极显著(P=0.009)。但生物—沉积物富集系数(BSAF)和PDMS-沉积物富集系数(PSAF)的分析比较发现,基于PDMS和生物体内菊酯浓度极显著相关的仿生应用还有待污染物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生物转化数据的进一步补充和校正。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电力基建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在不断提高。在电力基建项目的前期规划阶段和工程实施期间,有效的项目管理策略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在电力基建项目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本文针对电力基建项目在前期和工程期间的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有效管理的必要性、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为电力基建项目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简介:摘要:电力局配电可靠性的提升是提高电力供应可靠性、降低经济损失的关键。本研究通过详细分析配电可靠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配电可靠性提升的策略。首先,我们明确了配电可靠性的定义,以及影响配电可靠性的因素,如配电设施的可靠性,配电网络的运维以及电力需求的预测准确度等。然后,我们提出了提升配电可靠性的具体策略,包括配电设施的设备升级,增强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强化配电网络的运维管理,提高设备的故障诊断能力以及优化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等。研究表明,通过实施以上策略,能有效提升电力局配电的可靠性,从而为保持电力供应稳定,降低失电风险,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民众的生活品质逐渐提升,电力消耗也在不断上升。因此,人们对于智能配电网、电网的可靠性以及电网的安全性有着越来越高的期望,这也对供电服务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和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鉴于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对电力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智能配电网应时而出,它能够优化配电网的运行模式,并为其安全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目前我国智能配电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探索研究,逐步建立完善的智能配电网体系,促进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配电网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广泛运用了信息通信技术和先进的控制技术,这使得设备可以进行远程管理、状态监控、故障检测和定位等多种功能,从而提升了配电网的运行和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