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史学家阎宗临早年留学瑞士,攻读世界,回国后在多所高校从事世界古代教学与研究,著有《世界古代中世纪》、《罗马》、《欧洲文化史论》、《希腊罗马史稿》、《欧洲要义》等。阎宗临的世界古代研究主要集中于西亚、中亚古史和古希腊罗马,其对西亚中亚古史所作的专题研究,涉及以往很少有人注意到的国家,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他撰著的古希腊和罗马史论著至今读来仍有特色和新意。阎宗临毕生致力于世界古代教学和研究,对中国世界古代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阎宗临 世界古代史 希腊罗马史
  • 简介:林志纯先生去世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好的老师。林先生的一生,像是一炉精神的活火,在长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发光、发热,不断给予他的学生和后辈们以启发和激励;现在先生安息了,然而火尽薪传,先生的志业且将不朽。

  • 标签: 世界古代史 老师 怀念 学生
  • 简介:《史学集刊》编辑委员会主编、吉林大学历史系主任、吉林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南亚学会副会长王藻教授,因病久治无效,不幸于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与世长辞。本刊特发表王藻教授的这篇学术报告,以兹纪念。

  • 标签: 古代史 学术报告 分期问题 印度 吉林省 编辑委员会
  • 简介:2008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世界古代专业委员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中国世界古代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出席了本次会议,提交论文70余篇。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就古代东方和古代希腊罗马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总体上讲,这是一次特点鲜明的大会,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标签: 世界古代史 学术研讨会 中国 首都师范大学 纪要 专家学者
  • 简介:中学《中国古代》课程中的经济重心南移问题陈祖新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高中《中国古代》教材,已于1993年秋在全国范围使用。尽管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经济重心南移这一概念,但由于经济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增加,客观地显示出我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由...

  • 标签: 《中国古代史》课程 经济重心 南移 社会经济 东汉末年 我国古代
  • 简介:就目前来看,通行在我国的朝鲜通史基本有三种版本,一是中译本《朝鲜通史》(下简称“中译本”);一是由延边大学学者编写的多卷本《朝鲜通史》(下简称“延大本”);另一版本亦是延边大学学者所著的《朝鲜简史》(下简称《简史》。)

  • 标签: 朝鲜 通史 认识体系 古代史 早期 延边大学
  • 简介:古代藏族史学家在撰写史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史书编纂理论。虽然历史上没有出现一部专门的史学理论著作,但从大量史书零散的言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史书编纂的一些原则:一是高度重视史书编纂的意义;二是作者要知识渊博,有能力承担编写任务;三是重视史料,既要广泛搜集史料,也要善于甄别史料;四是遵守述而不作的撰写方法;五是撰写态度要端正,在不违背佛经的前提下,要实事求是,不能有意歪曲历史;六是注重史书的社会功能,通过史书编纂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

  • 标签: 藏族 史书 编纂理论
  • 简介:索引,近代又称“通检”或“引得”,它是按一定方法编制的检索有关文献资料的工具书。顾名思义,史书人名索引即是专指检索某些史书人名的工具书.众所周知,时间、地点、人物,是构成史书记事的三要素,对於纪传体史书,人物尤其显得重要,而史书人名索引则能简便地检索到所需人物,能由此了解与其相关的事件,这大概就是我国史书人名索引在三百多年前即出现的原因。

  • 标签: 中国 古代史书 人名索引 文献资料 工具书
  • 简介:”乃过去的事实,凡对过去的事实,能表示出其一部分的,都称为史料。史料大概可分为三类:

  • 标签: 古代史料 中国 遗物 文籍 传说
  • 简介:<正>我国古代思想家、史学家在对历史运动的认识中,很早就朦胧地感到有一种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物质力量在影响着、支配着社会的变化。在他们对这种物质力量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势”这一概念。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古代家对于“势”的认识也不断丰富起来,成为我国古代历史唯物主义萌芽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白寿彝先生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认为:“自慎到、韩非以后,说‘势’,说‘理’,不尽

  • 标签: 我国古代 中国古代史 司马迁 白寿彝 史学家 史家
  • 简介:中国古代学通变精神的哲理基础是儒家经典《周易》的通变思维,《系辞下》将这一思维概括为"《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受此影响,历代史家都普遍重视以《周易》的通变思维来解说历史,由此形成为一种民族的史学精神。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便开始以易解,将《周易》的通变思维作为解说历史变动的重要依据。具有易学家学渊源的司马迁,深刻领会《周易》"长于变"的特点,最早提出以"通古今之变"为撰旨趣,《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以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和承敝通变的眼光,来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治乱兴衰之变,以历史学的形式彰显了《周易》的通变思维。《史记》以后的中国古代学,无论是通史、断代,还是史论之作,都普遍以《周易》的通变思维作为哲理基础,传承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的撰旨趣,在历史与史学的撰述与评论中重视体现通变的精神。

  • 标签: 中国古代史学 通变思维 通古今之变 《周易》 司马迁
  • 简介:质量是办学的生命.西北少数民族高校教学上务必正视低分进、高分出的现实矛盾,坚持发展性教学目的.与时俱进,务必重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广适应的教学运作.

  • 标签: 少数民族 高校 教学 质量 西北
  • 简介:江西省简称赣,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境内雨量充沛,赣江等五大河系和鄱阳湖水道密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总长约18,400公里。除瑞昌、彭泽等地部分河流直接注入长江,萍乡、寻乌和定南部分地区分属于湘水与珠江流域外,其它各主要河流均注入鄱阳湖,最后经湖口注入长江。“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自农业出现之时起,水利便被人们所注重。水利的状况,可直接决定着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而人口数量,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亦能在一定程度

  • 标签: 水利史 湘水 粮食产量 寻乌 三年 定南
  • 简介:当代的中国古代研究,从新中国算起将近70年,从新时期算起将近40年,已经到了应该总结也可以有所总结的时候。问题是如何总结,如何来看待和总结当代中国古代研究所走过的学术道路。赵轶峰教授为中国古代研究的学术总结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认识路径,给会议定了一个很好的主题:“评论与反思——中国古代研究的国际视野”。这个题目显示的是一个主题两个基本点。

  • 标签: 古代史研究 国际视野 新中国 路径 中国古代史 学术道路
  • 简介:<正>陶懋炳《中国古代学史略》分五编,分别论述中国古代学的童年期、成长期、发展期,繁荣期、晚年期。著者在“前言”中说:“要创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不但要鉴取近代中外史学的经验教训,还必须从我国古代学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学遗产,剔除糟粕,汲取精华,寻求规律,推陈出新,这就是中国古代的任务。”又认为要达成此艰巨任务,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考察,即:考察古代学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斗争;考察史学技术,即编纂学方面的发展;考察著中文学手法与恶劣文风的斗争。通观全书,可见本书对这三个方面的考察以前二项为重点,后一项论述得比较少些。“前言”又对中国古代的分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把本

  • 标签: 中国古代史学 三个方面 中国史学史 经验教训 批判地继承 中国特点
  • 简介:2007年11月14日,史学大师林志纯先生在福州与世长辞,享年97岁。林先生学究天人,贯通古今中外,是中国世界古代学界的元老和泰斗,为建设中国世界古代学科,创建中国世界古代研究会和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获得了全国世界古代学界同仁的尊敬和爱戴。在此,谨代表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向林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 标签: 世界古代史 中国 学科 北斗 泰山 宗师
  • 简介:洛阳,地处中原。中原是华夏族的发祥地。历史上有千余年,洛阳是夏、商、周、东汉等十三个王朝建都之地,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碰撞、融合、壮大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因此,对洛阳民族和宗教的研究不仅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也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台湾同胞到洛阳寻根问祖,就是一个生动的事例。笔者仅就有关洛阳古代民族的一些史料进行爬梳整理,综合归纳,撰成此文。

  • 标签: 洛阳 中原 古代民族 华夏族 国人 建都
  • 简介:公元前108年以后,汉王朝先后在朝鲜半岛北部设四郡,即乐浪、真蕃、玄菟、临屯,中国的文物制度更多地传入朝鲜半岛,并经由半岛传入日本。中国的汉字文化是通过不同的载体传播的,除写在铜镜、铁制刀剑上的铭文外,还可以推测到通过简牍的汉字传播。朝鲜半岛和日本之所以能够积极地引进中国的汉字文化,是因为秦汉以后中国的汉字文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汉字文化实际上包括成熟的汉字、成熟的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以及成熟的书体。所谓汉字的东传也可以理解成是与汉字有关的成套技术的东传。本文介绍和分析中、日、朝鲜半岛古代木简的发掘及其各自的特点。

  • 标签: 汉字 出土文字资料 中国简牍 日本木简 韩国木简
  • 简介:古代东胡族的势力未曾到达辽西滨海地区,主要分布在辽东、辽西和朝鲜半岛北部的短茎式青铜短剑,是古代东夷诸部族共有的一种短兵器,与东胡族无关。战国时期燕国北部的长城分内、外两线,其外线长城就是后来的秦长城。将《诗经·韩奕》中的“追”字释为“濊”,并无充分的依据,不能由此得出东北曾存在韩侯国的结论。古肃慎在今牡丹江流域,将“貊国”比定在“二江”流域,位于今张广才岭以西,从方位上说,与“肃慎在白民北”的记载并不矛盾。

  • 标签: 东胡 濊貊 貊国 燕北长城 错简
  • 简介:<正>梁启超曾经写下了大量的外国史著述。这些著述,关于古代者少,关于近代者多;或为某国一重要历史时期的史略,或为某一有名历史人物的传记。他写史略,意在总结某国兴亡之原因;他作传记,着眼于英雄人物振兴祖国成功之途径。不论他所写的史略还是传记,均有一鲜明的特点,就是处处与中国的国运民情相对照,注重阐发可以借鉴效法之处。十分清楚,梁启超写下这些著述的目的,即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表述他挽救中国危亡、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因此,这些著述实在是研究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极好材料,也是研究梁启超历史观的极好材料。可惜,这些著述的价值从未得到

  • 标签: 梁启超 政治思想 救国救民 近代史 中国社会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