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缪荃孙认为,《嘉定维扬志》等六种大典本是四库馆臣辑出而为《四库全书总目》失收者。这一观点在四库学及《永乐大典》研究者中影响颇大。事实上,《嘉定维扬志》应为大典本《维扬志》,并不是四库馆臣辑出的,而是阮元于嘉庆十四年冬在全唐文馆中辑出的,包括:《通州志》一本、《嘉定重修真州志》一本、《嘉泰广陵续志》一本、《宝祐惟扬志》六卷(两本)。这四种方志均为明初扬州府所属地区的方志,故均收于《大典》"扬州府"中。阮元从《大典》中将这四种旧志辑佚出来,以作为扬州府之宋代旧志。道光二十三年(1843),大典本《维扬志》因阮元家遭火灾而被焚毁。至于缪氏提到的其他五种大典本,可能多为四库馆臣私辑之大典本,而作为私辑之大典本,当然也不会被《四库总目》著录。
简介:18、19世纪,作为整体符号体系的儒家世界开始受到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冲击,一种普世主义的帝国宇宙观逐渐动摇,并试图在作为他者的西方面前寻求一个相对化的自我定位。各路知识分子在亦敌亦友的西方参照下,整合国内分化的各种势力,加入到西方所建构的国家秩序与话语体系中来。建国以后,如何在新生政权的意识形态框架下处理少数民族他者问题成为工作的重点,这一时期的民族识别与民族政策基本确立了中国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框架。在西方社会的冲击下,建国以前的汉民族想象与建构是一种自我寻找与定义,而建国以后的汉民族书写却依赖于对少数民族他者的分类,进而体现主体汉民族的现代性与同质性。90年代以来,随着少数民族意识的觉醒与西方学者的深入研究,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民族建构策略在"作为自我的他者"和"作为他者的自我"的双重影响下不断遭遇实践与理论困境。这一历史生成的学术困境——即将中国作为一个符合国际格局的民族国家进行表述,还是将其作为一个超民族、超国家、超社会的体系进行书写——需要在长时段的历史事实与知识脉络中寻找出路。
简介:1980年初,《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号刊登了邵维正关于中共一大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的考证文章。该成果立即引起轰动效应,被全国几十种报刊杂志报道或转载,并被译成英、日、俄、法文等在国外多种刊物发表,国外学者将其视作中共党史研究走向思想解放的新开端。将近40年过去了,邵维正早已成为著作等身的党史研究大家,其对党的一大“悬案”的考证也成为党史研究的经典范本。回顾考证过程,邵老感慨万千:“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党的一大考证成果。”本刊特约曾任邵维正学术秘书的李步前撰写此文,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建党97周年。
简介:通过数字摄影与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完成多种可移动文物的三维重建工作。为满足AgisoftPhotosgan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的技术要求,在进行可移动文物的多视角影像获取时,针对形态各异、种类繁杂的可移动文物,需要采用不同的拍摄方法,保证可移动文物三维重建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