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是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有必要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向。本文从理论基础、方法论、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回顾了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述评与展望。研究首先厘清了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从通勤行为、就业可达性测度等方面总结了职住关系测度的方法论,并对居住—就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最后对国内外职住关系研究内容进行比较与述评,并展望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

  • 标签: 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 简介:在系统分析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公平内涵的基础上,从弱势群体与社会排斥、交通公平评估与改善策略等方面,梳理交通公平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当前城市交通公平性研究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交通公平内涵应更加注重改善快速城市化地区居民群体的出行环境;系统分析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公平的演化模式,改善交通公平的基本测度方法;构建交通公平评估的空间分析方法,从经济成本可达性角度剖析交通公平性;关注快速城市化地区交通公平的改善策略,提出可操作性的交通公平优化方法。

  • 标签: 交通公平 城市化 弱势群体 社会排斥 社会公平
  • 简介:随着人文地理对地方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城市化、全球化浪潮对地方景观和地方性的巨大影响,因地方"贬值"所表征出来的"无地方"与"非地方"开始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国外关于"无地方"和"非地方"研究在概念辨析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文本分析、实证调查等研究方法,从哲学的存在性争论、理论性探索到实证研究,逐渐深入分析"无地方"和"非地方"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其所表征的人地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总体来看,国外对"无地方"和"非地方"的研究已有一定成就,而对其研究成果的辨析和引入将会给国内的地方研究带来理论研究的新视角以及实践层面的新思考。

  • 标签: 地方 非地方 无地方 研究进展
  • 简介:国外高铁建设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熟,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则严重落后于建设实践。在对国外大量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高铁诱发的空间经济效应为切入点,将国外评估高铁空间经济效应的理论与方法归纳为成本一效益、新经济地理学、可达性、可计算一般均衡与Logit离散选择模型五类,认为从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来看,国外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多维空间尺度效应、受影响的经济部门、站点周围土地利用形式、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关系以及总体效应等方面。最后指出可从实地调查、案例对比及综合研究等方面强化国内的相关研究

  • 标签: 高速铁路 空间经济效应 国外经验
  • 简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女性主义思潮与人文地理学研究相结合,致力于揭示和消除“男造环境”中的性别歧视,尤其是女性在空间和地方使用上面临的种种限制,从而开始了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发展。本文对国外近几十年来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进行系统回顾,探究这一学科兴起的具体学术渊源,分析和评价它的主要的研究路径和成果。论文最后从三个方面展望在当下中国发展这一学术领域的前景,认为它将会有助于:①拓展性别分析的交叉性;②实践女性主义知识生产的位置理论;③为性别主流化提供政策依据。

  • 标签: 女性主义地理学 性别 空间 性别主流化
  • 简介:文化景观是环境层面上文化行为的空间产物,地域文化景观反映该地域文化体系的地理单元特征。地域文化遗产性景观揭示传统文化(尤其是心理期盼认知传统行为)在空间上传承与形制叠加的人文地理性。对后者的研究国外已借用生物传承多样性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理念去解构。诸多研究多涉及聚落景观及其基因方面,还没有全方位延伸到地域文化景观的各类型,尤其很少介入地域传统文化(风水观)遗产性基因,及其遗产景观基因的排列或组合或结构的研究。本文引用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向创立的"现象学结构主义"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中国)地域文化遗产(形制)基因与结构;并据后现代人本性空间观理念,即在满足遗产性景观所在地(或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需求规律下,论及提升文化产业展现内涵下的遗产景观基因再现控制理念。

  • 标签: 地域文化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基因 文化基因再现 景观基因控制
  • 简介:移动信息时代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城市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随着智能手机出现和手机功能不断发展,手机普及率大大提高,基于位置服务应用的智能手机数据成为最具研究意义的大数据来源之一,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对该数据特征和以往其应用于城市研究领域的方法进行了总结;结合该数据特征和智慧城市研究领域,从城市居民行为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和城市管治四个方面介绍了智能手机定位数据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文章的最后对手机定位数据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并强调手机定位数据研究应与规划实践相结合。

  • 标签: 智能手机 定位数据 城市研究
  • 简介:2014年6月6日至8日,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明清史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历史学科联合举办了“明清史研究进展学术报告暨东北地区明清史专业研究生交流研讨会”,报告暨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会议邀请常建华、葛金芳、牛建强、孙卫国、何孝荣等知名学者就其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分别进行了主题讲演。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明清史专业研究生及青年教师与会,与讲演学者进行了充分的对话交流。常建华教授的报告《清中叶的闯关东与移民日常生活》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中心,从社会文化史和日常生活史角度解读清中叶以后“闯关东”移民的生计模式与社会关系。孙卫国教授的报告《“文化移植”与“文化触变”—以关公崇拜之东传朝鲜为中心》,系统考察了关公崇拜在朝鲜王朝的传播嬗变,并以此为线索透视了朝鲜半岛在接受中国文化过程中逐渐演生“本土化”的意涵。牛建强教授讲演的《明代河南地域社会研究中的史料问题》,从河南地方文献的鉴别筛选切进,对明清史研究中的史料运用方法做了独具心得的阐述,并从特定的视角,指出了河南区域社会研究的文献、问题特点。葛金芳教授的讲演《唐宋至明清时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从经济结构变迁角度着眼,论证了其关于两宋以降江南地区迈入处于封闭的自然经济与开放的市场经济间过渡阶段的“农商社会”门槛的学术主张。何孝荣教授以《明朝宗教的特点》为题,梳理分析了明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多元融合的历史发展特征。

  • 标签: 明清史研究 交流研讨会 东北地区 学术报告 研究生 东北师范大学
  • 简介:本文以通道县芋头侗寨为研究区域,在识别鼓楼、风雨桥、寨门、萨坛、布局形态、图腾标志、环境因子等9个景观基因的基础上,从环境要素感知和文化心理认同的角度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发现:1萨坛感知度最高,图腾感知度最低;2萨坛、鼓楼认同度较高,整体形态、图腾和参考环境认同度较低;3位置感知度最高,体积感知度最差;4情感认同度较高,功能认同度最低;5男性感知和认同明显高于女性;6文化程度对感知影响较大,对认同影响不明显;7居住时长对感知和认同有正向影响;8离村寨距离对感知与认同度由正向影响。

  • 标签: 传统聚落 景观基因 感知与认同
  • 简介:食物是人地关系的天然纽带。自伯克利学派开始关注食品消费研究起,食物研究在国外已属发展较成熟的领域,食物消费研究更是新近地理学关注的热点之一,与家庭研究、性别地理研究关联密切。食物消费主流研究很大部分关涉意义诠释和文化建构,包括文化和身份认同、意义空间塑造、味道与边界、旅游体验、地方指向等命题。食物消费研究也正在经历和吸收一些变化中的研究思潮,特别是警惕过度的"文化转向",重视有关政治地理和再物质化/物质地理的理论主张等。这种研究取向的变化及多元化趋势,作为新文化地理研究的一个缩影,正逐渐对国内食物消费地理研究产生影响。

  • 标签: 食物消费 认同 味道 再物质化
  • 简介:十分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和近代史所台湾史研究室邀请我参会并提供发言机会。近年台湾史研究成果颇丰,研究中心的最新专著《台湾史稿》和年刊《台湾历史研究》,已成为国史和"一国两制"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今天我从国史、"一国两制"史的角度联系台湾史谈几点感受,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欢迎指教。

  • 标签: 国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一国两制 台湾史 研究成果 历史研究
  • 简介:《民俗研究》常设学术前沿、民俗史论、民间文学、田野报告、学术评论等栏目,并不定期开设各种专题栏目。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凡来稿务请按照下列规范并提供下列内容:

  • 标签: 民俗研究 评价数据规范 专题栏目 新闻出版署 学术前沿 民间文学
  • 简介:拜占庭帝国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文化上承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下启欧洲近代文艺复兴,对人类历史的影响重大。作为拜占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拜占庭音乐在欧洲文化史上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整体而言,近年来国人对拜占庭音乐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外同领域丰硕的研究成果相比依然相形见绌。

  • 标签: 拜占庭帝国 音乐 音乐史研究
  • 简介:姓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它可以体现出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个民族的历史环境、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等。本文追根溯源,探究满族传统姓氏的来源,得出满族姓氏具有历史传承性与民族的独特性的文化特征,进而揭示满族人"只称名不道姓"的称谓习惯的根本原因,梳理满族姓氏的发展演变脉络。

  • 标签: 满族姓氏 传承性 独特性 来源 演变
  • 简介:根据历来已出土的汉代实物及历史记载考证,本文认为研究我国古代民居建筑,有一定可靠现实性的最早当属汉代。本文主要从宏观上研究汉代民居建筑,并探索其在中国古建筑发展史上所处的地位。以木构架为主体的中国古典建筑体系在汉代已基本形成。本文论述汉代民居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并复原了其典型民居的建筑平面图。还搜集了一些代表性地反映汉代民居真实面貌的汉画像石,画像砖、汉墓壁画和明器陶屋的图片进行解读。

  • 标签: 中国古建筑 汉代民居 明器陶屋
  • 简介:法国海权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海权研究样本。法国海权史和海权思想理论研究,在国外历来受到学者重视,诸多研究者纷纷于其中发掘历史启示并进行理论升华。相对而言,国内学界未能足够重视该领域研究,同时国内对法国海权的一些认识存在误区。该领域研究不仅尚有许多可探索空间,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标签: 法国 海权研究 研究意义 研究综述
  • 简介:天聪十年(1636)四月十一日,金国汗皇太极更改国号,满文作(daicing),①汉文为大清。从此历朝沿用,直至辛亥鼎革、清帝逊位。皇太极为什么改国号为“大清”?这个国号包含何等特殊的象征意义?自上世纪初叶,中外治清史者潜心研究,各抒己见,有关论著相继问世。然而,迄今尚无共识。究其原因,在于没有确定此国号源自何种语言,或认为满语,

  • 标签: 国号 词源研究 大清 象征意义 皇太极 金国
  • 简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的基本观点,着眼于解决权力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创新党的权力监督理论,形成了胡锦涛权力监督思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务必从源头上加强权力监督、努力构建科学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体制、加快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等观点共同构成了其主要内容。

  • 标签: 胡锦涛 权力监督思想 党的建设
  • 简介:北朝是中西交流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当时的墓葬中留下了大量的胡人形象。本文系统梳理了考古出土的北朝胡俑资料,将其分为仪仗、侍仆、伎乐杂技、行旅商人等几大类,并对各类型的特点与功能加以分析。

  • 标签: 北朝 胡人形象 墓葬陶俑 类型特点
  • 简介:关于台湾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台湾历史研究》在第一辑即首先开辟专栏,发表专家学者的言论。我仔细拜读之后,颇受教益和启发。该刊创刊一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专门举办这样主题的座谈会,在在反映了作为《台湾历史研究》的创始人和主编者的张海鹏老师,其一贯重视与关注之所在。

  • 标签: 台湾史 学科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 方法问题 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