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陕南小城镇数量多,分布广,是城市和乡村的连接纽带,是新时期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城镇自然环境独特、人文历史深厚,如何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抓住特色、突出地域文化、彰显历史内涵,实现城镇生态、社会、经济的共赢发展是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对该地区城镇特色的分析,结合当前特色小城建设的思路,提出陕南地区的小城镇应该以发展文化旅游为导向。笔者认为应根据旅游资源的富集程度采取分类引导的方式,提出文化旅游型城镇的发展路径和分类发展模式,最后以柞水县营盘镇为例,从特色定位、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角度出发探讨面向文化旅游的特色小城镇发展路径。
简介: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即"三个自信",并倡导"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讲话时,把"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并列,形成"四个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四个自信"进一步讲得更清楚、更明确,从此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山西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是华夏文明的一个缩影,从山西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传承有序、不断创造出标志性的文化高峰和溢出效应日益强劲六个方面论述山西人文化自信的丰厚底蕴,可以充分调动山西人民的积极性,从而在"两转"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期与全国同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光明前景!
简介:对儒家仕进之路的质疑,使得《红楼梦》试图借助对"女儿"纯洁的认同实现对文化危机的拯救。作为对"香草美人"文化隐喻传统的继承,"女儿"之真、纯、美在明清之际被视为"道德纯洁"和"政治干净"的象征,并因此被赋予形而上的意义。但是《红楼梦》的展开过程却宣告了此一拯救的失败。其原因可归结为:其一,宝玉的女儿崇拜论的狭隘;其二,宝玉对女儿气质的偏至认同。因之,"女儿"的终将长大与"诗性"的终将逝去,最终导致了整个诗性家园的毁灭。故而《红楼梦》既展示了对"女儿"救世理想的憧憬,又亲自进行了拆解。所以籍此,《红楼梦》不仅将晚明以降对"女儿"、"情"的讨论推向更深更远处,同时亦对文人在当时语境中的自我价值选择困境做出了一个批判性的、寓言性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