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民族化的哲学范畴,“阴阳”是“贯穿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在此范畴统辖下,划归“”之系列的有天、父、雄、刚、上、动、大,划归“”之系列的有地、母、雌、柔、下、静、小。词序排列上。“阴阳”是先,“乾坤”是先乾后坤;若对应使用,要么是以“阴阳”对“坤乾”,要么是以“乾坤”对“”,依此类推,方才合乎汉语表达习惯。譬如,《周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阴阳——柔刚)《庄子·天道》:“静而与同德,动而与同波。”(静动——阴阳)王弼《周易注·屯》:“求与,弱求于强,民思其主之时也。”(阴阳——弱强)诸如此类,都可谓是符合常规的“对位使用”。然而,与此相异的“错位使用”,在古籍里也常见。例如“天地有官,阴阳有藏”(《庄子·在宥》)、“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管子·四时》)、“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苟子·礼治》)、“推天地之精,运阴阳之类,以别顺逆之理”(《春秋繁露·卑》),等等,其中跟“阴阳”对举的都不是“地天”而是“天地”,这种现象值得学人注意。

  • 标签: 汉语表达习惯 哲学范畴 中国 文化传统 “阴” “阳”
  • 简介:一"三纲"的立论依据何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就是对中华民族造成致命性危害的"三纲".`"三纲"是西汉大儒董仲舒提出来的,董仲舒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臣为;父为,子为;夫为,妇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义证·基义》)

  • 标签: 董仲舒 大儒 王道 阴阳观 中华民族 春秋
  • 简介:古诗,是文字简洁、韵律优美、意境深远的文学作品。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短短几句,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理,千百年来,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这道出了古诗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枫桥夜泊》 古诗 “媒” 文学作品 借景抒情 “诗教”
  • 简介: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语文就是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充满智慧和活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丰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真正做到把每个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教学策略。

  • 标签: 阅读教学策略 学生个性化 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情感体验 教学实践
  • 简介:先秦典籍中存有大量称引《诗经》语句的材料,可用以考察时世之变迁与士风民俗之流传,对于研讨先秦学术的渊源发展状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民国时期,胡朴安著《诗经学》一书,即专列一章名为“春秋时之赋诗及群籍之诗”,对这些材料重视有加。群籍之中,《左传》《诗》数量居一时之冠,计有一百八十条,或以论人,或以论事,或《诗》申义,或《诗》证言,使用颇为广泛。

  • 标签: 《诗》 广泛 诗经学 引诗 《诗经》 《左传》
  • 简介:<正>书异文,是指某一古书因引用原书所保存下来的而又与原书有异的书面语言材料。众所周知,司马迁在创作《史记》这部历史巨著时,曾引用过大量的先秦历史文献,如《尚书》、《周易》、《诗经》、《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引用这些历史文献,尤其是象《尚书》这样诘诎聱牙的上古文献,既要忠实于历史原貌,又要能让当时及后人庶几可读。这就需要在不违背原意的前提下,作某些改动,以消除时代所造成的语言隔阂,于是就形成了《尚书》书异文。清人王之说:“汉人用经,改变者多矣。”(《经义述闻》卷七)似乎是汉人积习,其实乃时代使然。黄季刚先生说:“时代有浇淳,则文字有深浅。汉之于周楚,犹唐宋之于汉魏也。故凡后之古者多改今语,以便通晓。”(《文字声韵训诂笔记》)《史记》书异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充分反映了这种时代变化对语言的影响,为我们研究汉代语言以及上古和汉代语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史记》引用《尚书》等上古经典,从孔安国,采用古文经,自成一家,与今文说和马融、郑玄的古文说鼎立而三。因此,《史记》书异文对于此三家的比较研究以及上古经典版本源流异同诸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证作用。

  • 标签: 引书 《史记》 五帝本纪 皋陶 《尧典》 释例
  • 简介:安拉特慈,年近80岁,身心尚健。倘问:痴人老矣,尚能饭否?我爽然作答,尚能用饭!万赞归一。喜迎贵月,本想潜心斋拜,求得宁静自然。崇菀学兄,言辞恳切,一再催促,只好放下原来设计,为孙幼铭先生文集作序。2012年7月20日,第一个斋的封斋之后,完成了晨礼。前辈的文集敬置桌前,捉笔在手,用一个纯净的“色兰”,开始了我与孙幼铭先生的心灵对话。

  • 标签: 心灵对话 文集
  • 简介:《太平御览》成书于北宋初年,早于南北朝诸家正史在北宋的首次刊刻年代,书中所大量引用的《宋书》内容,保存了《宋书》早期写本的原始状态,因而具有独特的版本价值。长期以来,学界大多从辑佚的角度利用《太平御览》,而对其中保存的前代诸家正史的版本与史料价值估计不足。笔者将《太平御览》所的近千条《宋书》文字与今本《宋书》逐一比勘,校出多条今本《校勘记》因失检《御览》而未能校出的讹误,检出多条涉及名物、史实等具有校勘价值的异文,并辑出多条若干溢出今本《宋书》内容的佚文。

  • 标签: 《宋书》 《太平御览》 校勘 佚文
  • 简介:对于成语“抛砖玉”,《成语辞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抛出砖去,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一则文坛轶事:唐代诗人赵嘏文采了得,名重一时。《唐音癸签》中说他"才笔欲横,七字能拓。蘸毫浓,揭响满。"《全唐诗话续编》中则载:“嘏颇有诗名,不拘小节。饮中赠歌者曰:倚风无处过梁尘、雅乐清歌日日新。

  • 标签: 抛砖引玉 “玉” 唐代诗人 成语 作品 比喻
  • 简介:文章以海州地区古今民俗民风材料为依托,对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及周围遗存中生殖崇拜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论证。

  • 标签: 连云港 将军崖 岩画 女阴崇拜
  • 简介:前言自欧阳修《六一诗话》之后,两宋间产生了大量诗话著作。郭绍虞氏《宋诗话考》(1979年,北京,中华书局)的著录多达一百三十九种,但除了诗话的辑本和近乎诗歌选集者外,大多篇幅寥寥。而其中南宋葛立方(?-1164)的《韵语秋》二十卷,尽管也有与其他诗话重复的内容,但并不是只抄录已有诗话,而是发表撰者自己的意见;且在此类诗话中,堪称规模最大者。葛立方在《跋》中自述撰写这一大部头诗话的意图道:凡诗人句义当否,若论人物行事高下是非,辄私断臆处而归以之正;若背理伤道者,皆为

  • 标签: 韵语阳秋 葛立方 《六一诗话》 宋诗话考 诗歌选集 尊经阁
  • 简介:<正>沔县博物馆,近两年在沔城收购站选拣了三种不同版式的“宽永通宝”。“宽永”,是日本帝号(即公元1624—1644年)。宽永元年正当我国明代天启四年,距今360余年。当时日本所铸铜钱,与明代铜钱的形制,规格,重量,基本一致。文字与汉文完全相同,钱面铭文“宽永通宝”与“天启通宝”“通宝”二字极似。可见当时中国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铜钱 天启 铸铜 文字 公元 中国与日本
  • 简介:久雨初晴.艳阳天气,从福州市区乘汽车越过闽江大桥.到达南台岛南端的乌龙江边,有一个山明水秀的乡村.这就是近代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家严复的故乡岐村。在岐人口处东边的公路上,

  • 标签: 故乡 严复 启蒙思想家 民主主义
  • 简介:话说程风雨桥夕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个有山必、绿、有水必清、风景秀丽的地方。在云雾缭绕的山道溪谷间、青山碧水的田园中,可看到一座座雄伟壮丽的木构建筑物-独具风韵的侗乡风雨桥。从三江县城古宜出发,驱车北去20公里,来到林溪乡的林溪.只见溪...

  • 标签: 风雨桥 程阳桥 侗族 建筑艺术 民族文物 三江县
  • 简介:近阅十余部已出版的县志和省、市志专业志,发现书中的照片存在不少问题,把这些问题集中为一点,就是志照片表现出来的随意性。从内容上看:一是照片不是根据志书内容的需要而入志,或者有什么照片什么照片,或者应志者而无照片。二是虽有照片,但主题不明确。如有一部县志中有幅照片,题文为“化工厂外景”。画面远景是化工

  • 标签: 市志 保密问题 志体 总体设计 反差效应 摄影技术
  • 简介:[民国]23年(1934年)8月28日星期二晴雨无常,晚大雨住香迪(shangssde)上午,将居住哈喇乌苏一带纳书克等三十九族之族名、住地、头目、属民等列一详表,内包雍正时之原有道调查及现在情形,以备分别参考,4小时始毕事。下午6时许,黑河堪布喜热卜丹增及昂索代表来此迎接本团,由尕本代表介绍,与黎师互相慰问后,作如下之谈话:1、奉西藏政府命令,谓中央有电,言青海省致祭达赖代表将至,故特来接迎:2、贵团如携有中

  • 标签: 日记 杨质夫 西藏 1934年 1935年
  • 简介:<正>在中国地方志的发展史中,曾经有过一个图经的阶段,图经在我国方志史中确实具有重要的地位。图经始于东汉,经过隋唐时期的发展,至两宋时期盛极一时,使它成为我国历代地方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篇

  • 标签: 中国地方志 两宋时期 图经 修志 方志编纂 文字记述
  • 简介:本文依据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并结合实地勘察调研,对汉白公渠、宋白渠别口和丰利渠、元王御史渠等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大的诸泾渠道的渠口位置做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元末天元渠、清袁保恒新渠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 标签: 泾河 泾渠 渠口位置
  • 简介:本文收录笔者考释张家山汉简字词札记八则,释简17的"(龙)"为"襱"异体,改释简20的"落"为"要",读作"腰",并读简100的"落"为"胳";辩析"信"、"倍"二字,并读简21"参信"为"(参)伸";改释简24的"虎"为"柜";读简72的"應(应)"为"膺";改释简111的"達"为"通";读简62等处的"去"为"阖";考释简34的"(覃页)"读为"(函页)".

  • 标签: 张家山汉简 《引书》 字词 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