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蒙古精神文化的发展,同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一样,曾受到过宗教的很大影响。佛教在蒙古的广泛传播大约是从16世纪开始的。随着寺院数量的增多,出现了颇有势力的佛教僧侣阶层。这一切当然未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世隔绝的喇嘛们基本上是学习古印度的经院哲学和教条主义的教理。但是,佛教在客观上免不了与定居点、建筑遗物、图书、印刷品及由劳动游牧民族双手创造的其他文化珍品的产生有普遍联系。寺院里创建的图书室和印刷出版设施,后来曾被一些文化活动家用于进步的事业。我想在这篇报导中谈一个这样的例子。18世纪中叶,在荒漠草原的中心曾有一座白山寺。“察罕乌林苏默”这个寺院是不寻常的。譬如,它把全部收入花在木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地经常举办各种各样不同级别的文化活动和文艺比赛。参与者不分年龄大小,也没有社会阶层之分。只要你喜欢都可随时随地唱上几句,舞动几下,玩上几段,从而抒发情感,愉悦身心,丰富生活。作为现代人,更多的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尤其是文化活动,应该说是一种趋势,一种潮流,更是一种时尚。人们通过一些公共文化活动,从中可以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自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增添更多的自信和本领,能够更大地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更广阔地拓展个人的生活空间。因此,每逢有文艺比赛,参与者总是趋之若鹜。然而,作为众多的文艺爱好者来说,他们平时喜欢唱歌和跳舞以及其它各种表演,只是出于一种兴趣和爱好而已,当中更多是感性的模仿,而缺少理性的、系统的训练和学习。所以,他们的表演水平都一直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而少有突破。作为政府部门,尤其是作为群众文化的职能部门,如何去为这众多的文艺爱好者服务?如何去引导和提高这些文艺爱好者的表演水平和整体表演能力?应该说,这是摆在我们文化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