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全书总目》卷六八“地理类一”敍曰:“王士祯称(汉中府志)载木牛流马法。《武功县志》载织锦璇玑图,此文士爱博之谈,非古法也。”张舜徽《提要敍讲疏》查核出“王士祯说,见《居易录》卷十九”。按王士祯《居易录》卷一九:“《武功志》列璿玑回文诗图,《郿志》列武侯八阵图、流马法,尤可玩。”所言木牛流马法见于《郿志》,非馆臣所云《汉中府志》,惟“木牛流马法”简作“流马法”。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武功县志》 辨误 王士祯 地理类 张舜徽
  • 简介:全书总目》是目录学巨著,“也不失为系统的文学批评”史纲,巧用多种修辞手法是其诗学批评的特色之一。这种方法既带来了品评本身的诗意化。又保存了作品内蕴的丰富性,取得了“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品鉴效果。现从其常用的修辞手法中选择几例试作赏析: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修辞手法 诗学批评 欣赏 文学批评 目录学
  • 简介:全书总目》中的作者小传对于考证作者生平事迹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但因其卷帙浩繁、成于众手,也不可避免存在阙谬。考《全书总目》,南朝作者共36人,著作48部,其中《鲍参军集注》等提要中,作者小传之字号、籍贯、官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讹误。对阙误之处进行辨证,有利于后世引文的正确性。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南朝 作者小传
  • 简介:<正>我国的史学,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到清代形成了又一个高潮。其原因除当时客观的政治、经济条件之外,还由于史学领域本身经历了一个极而思变的过程。自从刘知几著《史通》,总结评判史籍、史法以后,历经唐宋元明,史书不断增多,到了清朝,人们已觉“盈箱积案,或汗漫而难寻。”①有读不胜读的感觉了。再加上由于历代编纂不尽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史书体例 史书编纂 纪事本末 史学 正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1-25
  • 简介:乾隆间《全书》的编纂,乾隆间修《全书》,终于演成乾隆二十年三月的胡中藻诗案

  • 标签: 谈四库全书
  • 简介:全书总目》中诗文评类的各书提要与文津阁本《全书》相应各书的书前提要是存在差异的,其差异表现在体例不同、内容不同,其他如同书异名、作者情况、卷数等方面。而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编写时间不同步、誊录手抄写失误、编者的学术观点存在差异。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文津阁《四库全书》 诗文评类 书前提要
  • 简介:全书总目》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诸多问题。前辈学者对之已多所纠正。本文现就其子部释家类、道家类的疏漏和讹误,再补正若干则。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释家类 道家类 补正
  • 简介:由于纪昀自称"余不知医",学术界很多人认为《全书总目.医家类》与纪昀关系不大。实际上,纪昀与《总目》在重视医学、轻视医人、批判神仙与房中、反对温补而倾向寒凉等医学观点上多有相同之处。特别是两者对张介宾喜用药物上都存在相同的误读。由此可以确认,《全书总目.医家类》的学术观点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纪昀。

  • 标签: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 张介宾 目录学
  • 简介:全书荟要总目》,是指《全书荟要》中著录书名卷数、作者年代爵里、该书缮录所依据的底本与来源,以及校对所参照的版本的这一部分文字。《全书荟要总目》在图书版本研究、图书来源研究、《全书》编纂思想研究等方面,有《全书总目》无法替代的作用。

  • 标签: 《四库全书荟要总目》 《四库全书》 文献价值
  • 简介:全书总目》于《崇文总目》一书下标注其底本为"《永乐大典》本",后来学者多信其说,误以为《全书》本《崇文总目》为从《永乐大典》中所辑出。本文根据提要及翁方纲提要分纂稿等材料证明《》本《崇文总目》为主要从《欧阳修集》和《文献通考》辑出,与《永乐大典》并无太大关系,翁方纲当时也并不认为其辑本为"《永乐大典》本",今本《总目》标注当为失误。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崇文总目 翁方纲 永乐大典本
  • 简介:据《续修全书编纂缘起》可知,《续修全书》编纂之初,便确定了比较明确的收录范围:包括《全书》以外的现存中国古籍,亦即扑辑干隆以前有价值的而为《全书》所未收的著述,以及系统辑集干隆以后至民国元年(1912)前各类有代表性的著作。据此,经部十类共收书1219种,11337卷,其中易类222种,1423卷,书类92种,832卷,诗类105种,1078卷,礼类170种,1756卷,乐类34种,177卷,春秋类131种,1288卷,

  • 标签: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经部 《续修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 前言 中国古籍
  • 简介:全书总目》的易学观,学界一般认为是尊崇汉《易》,贬抑宋《易》,与朴学《易》比较接近。实际上,《全书总目》强调"推天道以明人事",兼采象数与义理,对汉《易》中保存的"太卜之遗法",宋《易》中的理学《易》、史学《易》,都是基本肯定的。而对汉《易》中的禨祥之学、《易纬》之学,宋《易》中的图书之学、心性之学,则持批判的态度。而清代盛行的朴学《易》,以辨伪、辑佚、训诂之学治《易》,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对《易》学史史料的钩稽、辨析与考证,在易学思想上不出象数、义理两派的藩篱,较少有突破前人的学术见解。整体而言,《全书总目》从"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认识出发,对《易》学象数、义理各有取舍,并不能以"扬汉抑宋"之类的说法概括。而《全书总目》这种易学观的形成,主要受乾隆钦定《御纂周易述义》和纪昀易学观点的影响。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周易》 象数学 义理学 《御纂周易述义》 纪昀
  • 简介:文渊阁坐落在故宫东南隅,是昔日皇家宫殿中一座颇有特色的建筑。其建造、官制、职责和功用,先后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兴废和近代以来的变迁,而尤与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全书》有着不解之缘。

  • 标签: 《四库全书》 文渊阁 皇家宫殿 近代以来 乾隆年间 故宫
  • 简介:18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组织全国知识界、文化界、学术界著名专家学者,编纂了一部包括当时中国的所有文化典籍,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大型丛书——《全书》。“”者,经、史、子、集部也;“全书”者,一切文化典籍统统收录齐全也。《全书》,顾名思义,就是把无所不包、无书不有、无本不全、百科具备的图书文献,按中国封建社会完美无缺的传统分类法——“部分类法”组织起来,并构成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文化书库。这个“文化书库”代表了当时中国人的知识世界,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在世界各个领域中获得的认识所达到之深度和广度。然而,很可惜,《全书》编成以后一般人物不易看到,他们只知其名,难见其书。1983年至1986

  • 标签: 四部分类法 文化典籍 传统分类法 卡片目录 知识世界 大型丛书
  • 简介:众所周知,清代中期,尤其是乾、嘉两朝是汉学(或称考证学)极盛的时代。梁启超则指出,乾隆后期的"《》馆就是汉学家大本营,《提要》就是汉学思想的结晶体"。~①他说的不错。今天我们翻开《全书总目》就可以发现,那些表彰汉学、贬抑宋学的文字可谓俯拾皆是。其中卷37经部《书》类的《书反身录提要》就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书反身录》是明末清初陕西理学家李颙(字中孚,号二曲,1627—1705)的作品,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李颙 《四库提要》 吕原 二曲 《四书》
  • 简介:的集部著作提要具有文学史研究的意义,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求新尚变的文学史观;二是对各种文体的源流演变做史的考察,在文体史研究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三是对文学流派产生的原因、发展演变的过程做史的考察,并试图总结其内部规律.总之,它在文学流派史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文学史 研究
  • 简介:<正>《全书》是清代中叶纂修的一部巨大的官书,所收书籍,凡三千四百七十种,七万九千一十八卷。在纂修过程中,馆臣每校定一种书,都在卷首写一篇提要,将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详细考证,这些提要汇集起来,加上存目提要,按照部类次,加以整齐划一,就成为《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总目》),共二百卷。《全书》及《总目》真都是皇六子永璇领衔纂修的,但实际工作是由纪昀(晓岚)总其成的,江藩《汉学师承记·纪昀传》云:"《全书提要》、《简明目录》皆出公手,大而经、史、子、集,以及医、卜、词、曲之类,其评论、抉奥、阐幽,词理明正,识力在王仲宝、阮孝绪之上,可谓通儒矣。"《总目》论述诸

  • 标签: 《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序 苏伯玉妻 古绝句 校定 盘中诗
  • 简介:全书总目》是清乾隆时官修的一部大型目录书籍.从民国时期,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程度不断加深.但是至今很少有人对史部“政书”类加以深入地研究讨论.对“政书”类的形成、分类、收书情况、影响等方面对其加以讨论,可以很好地体现《全书总目》的继承发展与影响.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政书”类 分类 收书情况 影响
  • 简介:全体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总目》)是清乾隆年间修《全书》时产生的目录。它是一部丛书目录。《总目》200卷,著录图书10,254部172,860卷,基本上包括乾隆以前我国古代现存的重要著作,可以说是“人类有火以来空前之文化壮举”(《影印文渊阁〈全书〉后记》)。《总目》采用传统的分法,就其所收集的大量书籍,由一批富有学识的人员如:纪昀、陆锡熊、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翁方纲、姚鼐等整理考订,参考了历代史志及诸家目录,对部类目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分类体系 图书分类法 四分法 《四库全书》 古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