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全域旅游的概念提出,不仅在旅游学界掀起了研究热潮,而且各级行政区域也在全力进行全域旅游实践,由此可见,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已经将全域旅游看作是旅游研究和实践的灯塔。鉴于此本文对“全域旅游”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该综述是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着手的,理论层面总结了全域旅游产生的原因、全域旅游的内涵以及如何实现全域旅游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实践层面分为两部分内容进行探讨,其一是全域旅游实践地的经验总结。其二是学者们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导下对于旅游发展的探索,包括旅游地发展全域旅游的框架搭建及发展建议、全域旅游与旅游产品的讨论等内容。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并对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
简介:西藏夏鲁寺一层回廊上绘有一幅母虎本生壁画,画面下方配有题记。然而该壁画图像和题记内容并不相符。作者在各种舍身饲虎本生版本的基础上,判断该壁画应当是依据《金光明经》梵文本或者藏文译本所创作,而非题记所依据的Vyāghrāataka(《母虎本生》)。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相关图像进行比较以进一步分析夏鲁寺的这幅壁画。
简介:申明铺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浙川县,遗址堆积从仰韶文化时期延续到战国中晚期。发掘过程中从不同时期的灰坑中浮选出了41份植物炭化遗存,分别来自龙山、西周、春秋、战国四个时期。共发现炭化果实、种子380粒,其中包括粟(Setariaitalica)、黍(Panicummiliaceum)、小麦(Triticumaestivum)、青稞(HordeumvulgatevaEcoeleste)、水稻(Oryzasativa)五种农作物的炭化籽粒及1粒疑似大麦(Hordeumvulgare)的颖果。其他可鉴定的种属还包括野大豆(Glycinesoja)、紫苏(Perillafrutescens)、芸苔属(Brassicasp.)、萝卜属(Raphanussp.)、石荠苎属(Moslasp.)、拉拉藤属(Galiumsp.)、车前属(Plantagosp)、狗尾草属(Setariasp.)等。浮选结果表明,龙山及春秋时期,粟均为最重要的农作物,但小麦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至战国时期,小麦已与粟并列,成为主要作物之一。
简介:本文选取中山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宁波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忻州师范学院我国五所本科大学,对五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总体要求、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及课程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的结论是:各校对专业课较为重视;英语仍是该专业外语类教育第一语种;自主学习被各校越来越看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各所学校的共识;旅游管理类和商学类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群中处于核心地位;实践教学类课程越来越多样化;许多大学的课程设置都具有一定的自身特色。课程体系改进的建议是:要因地制宜开设特色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增加商学类课程比重;重要基础专业课程适时适量安排在第一、二学年。
简介: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是衡量一个区域旅游业发展程度的基本指标。本文基于2004-2014年截面数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新疆各地州市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进行测算与剖析,结果表明:(1)新疆旅游资源丰裕度与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北疆高于南疆;(2)新疆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总体水平低且南北疆区域差异明显,但总体差异呈缩小态势,地区内差异绝大部分贡献来自北疆地区;(3)新疆14个地州市可划分为高转化率,较高转化率,中转化率,低转化率4个等级。其中高转化率地区是乌鲁木齐市,最低转化率为和田地区。
简介:文章以知识图谱为视角,以《旅游科学》1994~2016年4月的刊文为面板数据,对文献特征、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1994-2016《旅游科学》刊文数量、发文作者数量、发文机构数量、关键词数量总体上呈现出缓慢波动的趋势;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是《旅游科学》刊文的主心骨;张朝枝、马耀峰、谢彦君等团队、是《旅游科学》刊文的核心团队。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游客体验)、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品牌效益)、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经济领域)是《旅游科学》现今的关注热点,最后《旅游科学》刊文研究进程经历了企业导向地区发展影响因素保护发展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