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系统梳理墓葬与墓志所见唐建国元从及其后裔之后,可知李唐对于建国元从,多授予三品至五品文散官和勋官。在政权建立之后,不少元从或归返本乡,或驻守战略要地,或移居长安、洛阳及其周边,河东潞州人士归返本乡更为显著。建国元从及其后裔墓葬呈现一定的共性,如随葬贴(描)金彩绘的器物,葬以双室砖墓。在唐代潞州地区,随葬神煞俑、极具特色的墓志,成为潞州元从这一政治文化集团的标志,最终在初唐至盛唐时期形成了唐代墓葬的"潞州模式"。李唐建国元从的背景,使得地方豪族墓葬呈现出特殊的面貌,在武则天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将初唐至盛唐时期一些"僭越"的墓葬放于"首膺义旗+地方豪族+武则天时期"的模式中加以考察,一些看似不符合已有丧葬等级制度的墓葬便可以得到解释。以政治文化集团的视角对唐建国元从及其后裔的墓葬进行考察,共同参与李唐建国的行动,拥有元从的身份,高宗武则天时代特殊的处境,将元从集团塑造成同一类型的群体,他们对政治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更为强烈。
简介:宋刊元印本《增修互注礼部韻略》纸背文书存留了三百余叶,九百0一户元代湖州路户口事产登记,该资料是学界首次看到的较大规模的元代户籍文书资料,在历史学多个领域有重要研究价值。文书中充斥着大量俗体字,有些文字字形乖戾,不易识读。该文书是考察宋元时期官方正式公文书写情况的第一手文献,具有一定的文献学、文字学研究价值。同时,这批文书中以大、小写字形混杂书写的数目字人名,蕴含了宋元时期诸多历史文化信息。该文书已公布第一册录文,在此基础上,考察全部六册公文所见文字的字形、字义以及用法,可管窥宋元公文书写用字的现象及规律,也能从文字的使用上看出不同社会阶层、文化层次之人的书写用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