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展柜中的坭兴陶表面的霉菌污染会影响坭兴陶的展示。对坭兴陶污染的霉菌进行分离及鉴定,有助于提高文物霉菌病害的针对性,进而提高防治效果。本研究取坭兴陶表面及所处的展柜空气中的霉菌,坭兴陶表面获得8株霉菌,展柜空气中获得18株霉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rDNA转录间隔序列ITS(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坭兴陶表面分离到的8株霉菌为青霉(Penicillium)、枝孢属(Cladosporium)和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展柜中的空气分离到的18株霉菌则分属于青霉(Penicillium),枝孢霉属(Cladosporium),曲霉(Aspergillus),棒孢属(Corynespora)等12个属。结果进一步表明,坭兴陶表面污染的霉菌来自空气中。
简介: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市的窗口单位,应该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不仅保护公众健康,而且有利于文物保存,因此对博物馆内空气中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对首都博物馆内空气中微生物进行采样,分离鉴定优势细菌28株,由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结合鉴定。前两项确定细菌的基本形貌和特征,分子生物学方法得到28株细菌的16SrDNA序列与Genbank中标准序列对比进一步确定种属,鉴定出所有菌与已知菌的同源性均在99%以上,且均为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条件下不能够导致传染类疾病的发生,对观众和工作人员安全。在鉴定细菌种类的同时,根据其固体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点,从现象到机理本质分析了细菌可能对文物造成的危害。以上工作为博物馆空气质量监测、文物保护保存环境提供参考。
简介:利玛窦一向被认为在中国明代中叶带来了西方制图和科学。利玛窦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1602)被认为源自Ortelius(1570)之地图(简称“原图”)。然而,详细分析结果并非如是。地图的中国部分与明初永乐时代有密切关系。从欧洲,亚洲及非洲历史与地名的显隐及图中注释推断,地图绘制年代应介乎1380年至1460年,即包含郑和下西洋时代,更精确的估计是宣德时代。利氏地图的非洲、美洲部分多处较当时任何欧洲绘制地图更准确,更详细。按照常识,任何手抄摹本世界地图无法比第一手数据更准确。利氏地图曾在中国参考的第一手数据,可能已经遗失,但保存于利玛窦世界地图中。明人若拥有欧人没有的美洲、非洲地理知识,最大可能是来自郑和之旅,即郑和大航海已经抵达美洲。明代中西交通史,郑和下西洋,及利玛窦西学东渐的部分史实均须要重新评价。
简介:摘要:古建筑精细测绘是建筑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单一的全站仪测量、摄影测量与三维激光扫描方法在精度、效率和数据处理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集成和融合处理的古建筑物精细测绘的方法。首先,对古建筑物精细测绘的需求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单一测量方式古建筑测绘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集成全站仪、激光测距、高分辨率近景摄影测量、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和全景测量的古建筑精细测绘的技术流程,对其关键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最后,以武当山两仪殿为例,开展了多测量手段集成古建精细测绘工程实践,测量精度满足古建筑精细测绘要求,可快速制作古建筑物图件和构件精细模型,为两仪殿保护提供精细测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