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福建南音位于我国东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起源于前秦、兴于唐、形成于宋,它是中原音乐文化与闽南当地民间音乐融合,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叙事特性的音乐体裁。它的唱腔婉转细腻,节奏徐缓、曲调优美、善于抒发人们的内心感。音乐结构乃万物存在的方式和载体,是自律并具有形式化的各结构元素相互关系的总和。结构是动态、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它具有构筑独立于外界的规律并具有自身特征的形式化内容。福建南音的音乐结构经过历代的中国传统音乐的历练洗礼,逐渐形成一套以滚门为核心,含管门、撩拍、滚门、曲牌、乐曲等具体层次的曲目分类系统。它们之间按照重属逻辑关系彼此互相制约,互相渗透。
简介:20世纪以来现代音乐创作逐渐呈现风格多样化的趋势,受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的影响,中国作曲家们也不断尝试用新的音乐语汇创作更具本土风格的作品。在如此形势下,徐振民坚持以自己真实内心感受的“新浪漫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人文理念进行创作,他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调性音乐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继承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同时又不完全依附现代作曲技法及手段来创作。因此,从他的作品中可以观察到一种独特的中国特色与魅力,形成了鲜明的“徐振民式”音乐风格,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及艺术性。本文以徐振民交响音诗《枫桥夜泊》为研究对象,对作品呈现出的“散点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试图进一步剖析作品的创作特色及创作风格。
简介:一钟两音不仅是先秦青铜乐器制造上的重大发明,也是设计、建构整个曾侯乙编钟音系统、包括其钟体十二音结构的逻辑起点和基石。在其受制于大小三度音程关系的限定条件下,周代乐人通过正侧鼓音的十二音名配置和一钟两音的特定组合模式,把以音名呈现的、以单个三音组为十二音结构单元、由宫、徵、商、羽四个原位三音组形成的理论十二音,转换设计成一种以一钟两音为构音单位的钟体十二音结构。在曾侯乙编钟的主体——中下层甬钟和上层绚纹钮钟上,它是以三钟六音的“一横两纵”或“三横纵叠”组合模式构成的一对三音组为结构单元,由两对三音组结构单元相加而成的六钟十二音结构形态。由此,也产生了相应的三音组连接规律和音高排列样式。通过一钟两音的研究视角发现,一些几成定论的曾侯乙编钟乐律学前期成果需要重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