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1949年之前的中国音乐期刊经历蹒跚起步、初创收获、多样发展、繁荣壮大的阶段,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历史背景下的一个微观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长河中一笔丰硕的财产。音乐期刊以音乐界的一切事物为研究对象,作为传播音乐知识、实现音乐交流的平台,它自身又具有独特的特点。中国音乐期刊在历经西方音乐文化传播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复兴的两大过程后,使两者兼容并蓄、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条自身所独有的道路。

  • 标签: 音乐 音乐期刊
  • 简介:马友友跨界新专辑“TheGoatRodeoSessions”(中文版名为《圈羊四重奏》)全球发行,获得美国肯尼迪中心“终身成就奖”。大提琴家这次的合作对象是低音提琴家埃德加·迈尔、曼陀林手克里斯·席尔和小提琴家斯图尔特·邓肯。之前,马友友在伦敦接受本报专访,65分钟里畅谈友情、人生与文化观。

  • 标签: 马友友 事物 记忆 存活 终身成就奖 低音提琴
  • 简介:观看许家维的作品常会感觉到一种缓慢不急躁的态度——透过低温1的影像和对象,似乎耍观众静静地倾听他欲叙述的故事——这种内敛的老成很难想象今年的他才刚满30岁。台湾年轻一代艺术家作品中存在的政治性空间,曾被认为呈现出——艺术家在政治缺席状态下,借由一种恋物、恋尸癖来达成其想望方式2。也就是说,当日寸的批评认为,从90年代末开始,台湾文化现象中那种追求自我却又喃喃自语的状态,在艺术创作中转化成了一种困顿于现状的状态,发展出了所谓的“顿挫艺术”。许家维身为此世代的年轻艺术家一员,认为此论点过于狭隘——年轻一辈的作品在叙述政治历史时的缺席,并不代表“所欲无可为之”,反而是让再现历史、记忆的方式.开始了一种转变。

  • 标签: 叙事语言 记忆 政治历史 时间 艺术家 90年代
  • 简介:时代的记忆通常是以时间为标尺,追求一种反映那个时间段特征的普世价值;场所记忆则是以地理区位相区别,反映的是传统积淀所形成的场所特征;记忆的组合形成传统,传统文化则是不同时代记忆的升华。通过引入"记忆"这个概念,同时对场所记忆进行阐释,分析环境设计中场所记忆的连续性。

  • 标签: 场所记忆 连续性 环境设计 文化传统
  • 简介:齐白石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国画艺术大师,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其艺术理论与成就进行评述与解析,对于推动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齐白石 艺术理论 成就 评述 解析
  • 简介:2013年5月17日至19日,"第八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在新加坡召开。这是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ATEC)自2005年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国家举办会议。论坛的承办方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教育传统的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NAFA),本次盛会举行之时恰逢其建校75周年庆典。

  • 标签: 教育研究中心 国际论坛 亚洲戏剧 教育传统 记忆 综述
  • 简介: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传统依赖影院和电视的动画消费模式正在逐渐被网络所替代。本文根据近年来网络和手机动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媒体动画"的范畴和特征。新媒体动画是数字技术与传统动画的跨界产物。"综合媒介"、"混搭"与"视觉多样性"是这种动画的突出特点。原创性、流行性、波普性和时代感是其基本特征。对新媒体动画的理论和产业研究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对于动画的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数字媒体 新媒体动画 后现代文化
  • 简介:音乐编辑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涉及期刊、著作的编辑、出版,各类音像作品的编辑、传播和音乐节目制作等诸多领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特征。文章针对我国音乐理论期刊现状,重点探讨了办刊各环节所应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份优秀的音乐理论刊物,应该做到以“创新精神”锻造特色期刊、以“问题意识”指导选题组稿、以“同行三审”严把学术质量、以“传播理念”组织编校出版。惟其如此,才能使音乐理论期刊真正成为推动音乐学术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 标签: 音乐编辑学 音乐期刊 特色办刊 选题组稿 同行三审 编辑原则
  • 简介:演唱是曲学的主要支脉,魏良辅《曲律》实为戏曲演唱的理论总结与归纳的开山之作,它是元代燕南芝庵《唱论》在戏曲领域的应用。清代艺人的《梨园原》和《明心宝鉴》进一步深化了演唱理论。从明代昆曲始.沈璩在表演理论研究中取得重要成就,从演剧角度开拓了戏曲理论的视域。李渔《闲情偶寄》和《梨园原》《明心宝鉴》中的艺诀,以《审音鉴古录》为代表的身段谱的出现,更是戏曲表演成熟的标志。

  • 标签: 戏曲文献 戏曲表演研究 曲律 身段谱
  • 简介:作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音乐这一文化现象一直受到关注。在社会科学之中,音乐也是诸研究的要点之一。民族学及民俗学在首开音乐研究之后,马克斯·韦伯将音乐纳入了社会学研究的范畴,并揭示了近代社会合理性的追求与西欧音乐形成的密切关联性。随着音乐人类学的出现,人们开始反思比较音乐学及音乐社会学诸理论,开始强调理性所不能涵盖的不同文化中人类身体的特殊感受,这使得对于音乐的认识更为立体化,同时也更加凸显出不同于西方音乐的民俗音乐的文化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也对民俗音乐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形成了带有明显文化相对主义色彩的民俗音乐教育的新的特点。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音乐民族学 民俗音乐
  • 简介:<正>弋阳腔是中国较为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它出于南戏,在明代得到了较好发展,是当时优伶们熟练演唱的腔调,与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等合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它具有开放性、对话性、人民性等特点,在民间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为百姓喜闻乐见,虽然其"俚俗"风格受到了一些儒家士大夫的批判和苛评,但其"兼容并蓄"

  • 标签: 弋阳 批评视野 魏良辅 戏曲家 过江曲子 滚调
  • 简介:表象是认知心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感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主要表现于记忆和想象活动中的感性形象,是一种富有特色的信息表征方式,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的特征。声乐教学形式中的表象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视、听觉器官进行教学,建立以音像和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多种方式的表象教学语境,引导学生的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声乐综合素养,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 标签: 声乐教学 表象 实践
  • 简介:艺术批评是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包括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思潮和流派等)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规模引进西方的哲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文艺理论,为艺术批评在方法论上奠定了新的基础。相比之下,

  • 标签: 批评理论 当代艺术 危机 艺术批评 艺术欣赏 批评标准
  • 简介:“趣味”这样一个著名的传统美学术语向我们证明:最初,味觉经验并未明显从审美经验中分离。在鲍姆加登“感性认识的科学”这一定义中,味觉并未受到排挤。它与审美经验分享了诸多特征,如:感性、主观性、相对性和个体性,因此它有理由入选美学的领域。可是,人们根据非功利性、精神性、普遍有效性和丰富性这些原则,在味觉层面的“口味”和审美层面的“趣味”之间发现了鸿沟。审美经验似乎优越于味觉经验,并且仅仅诉诸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这种源自柏拉图并由康德发展起来的分野,在很长时间内为美学所接受。可是,如果仔细检查这道鸿沟,我们会发现:味觉经验也有可能变得非功利,具有精神性以及广泛的有效性。我们有理由期待通过味觉感官去进行审美体验。预言一种诉诸味觉的新艺术形式,也是合理的。

  • 标签: 味觉 审美 口味 趣味
  • 简介:对于承载音乐创作和科研成果的各类音乐文本,在撰述和传播阶段皆需要或隐或显地体现编辑加工的实践活动。春秋以来的音乐文本编辑实践代有成就、代有特色,但基本呈现于编辑实践层面,尚缺乏对文本编辑理论的系统关注。在科研、教育及传播手段快速发展的21世纪,加强学界对于音乐文本的实践意识和理论探索,尽早建立科学、系统又具操作意义的音乐文本编辑理论体系,已经成为时代之需。

  • 标签: 音乐文本 音乐编辑 出版 学术规范 编辑理论
  • 简介:在当代,随着经济全球化,音乐也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各学科相互融合,音乐理论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丰富,逐渐从基础研究转向一些新型的音乐理论研究。本文从音乐理论发展的趋势、当代音乐理论的新发展和对音乐理论研究的思考三个方面浅析当代音乐理论的新发展。

  • 标签: 当代 音乐理论 新发展
  • 简介:活动理论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有力的、清晰的描述工具和分析工具,它将活动分解为主体、客体、工具、共同体、规则、分工6个要素进行描述与分析。活动理论在用户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活动理论以“活动”为基本分析单位,将研究者的视线从对物的关注,转移到对活动事件的关注上;另一方面,以活动为基础,构建叙事剧本,并将活动经验融入到叙事剧本中,有助于研究者进行产品与设计创新。

  • 标签: 活动理论 叙事剧本 活动经验
  • 简介:中国美术界对于文人画的研究。自新文化运动之后,历经数番新潮的洗礼,特别是经20世纪80年代的“系统论”为核心的美术批评方法论冲击,90年代中期,以文化研究为主调的“现代性”研究之后,似乎对来自异域的思潮,有了反思和静观。

  • 标签: 新文人画 思想内涵 王森然 20世纪80年代 新文化运动 “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