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第三级基本练习学到三级,功夫见长,音阶的速度可比二级略快。但这里要求弹三个八度,弹奏时应以三个音为一拍才好听和完整。当每拍里的音符增加而速度标准不变(同二级一样=72),实际速度已经加快了,所以我们仍然把速度定在=72左右就可以,不过在声音的饱满清晰、力度的均匀、左右手的平衡和指法熟练等方面要明显好于二级才行。二级里我们强调了(?)大调的指法在右手用(?)组合,这里我们要提出(?)大调和b小调的指法,右手仍是(?),而右手从4指起:(?),(?)指在这个调里暂不用了;还可以用另一个方法来记指法,即开始前半截两个黑键处三个音,后半截在三个黑键处四个音,白键留给大指:
简介:劇目的累積是劇種成長的指標,台灣歌仔戲自二十世紀初出現,流播至今超過一百年,累積了數量相當可觀的劇目。然而,長久以來,台灣民間歌仔戲主要採取'做活戲'(即'幕表戲')的方式運作其演出,這些劇目絶大部分未經寫定,只透過演員的表演和流動,在各職業歌仔戲劇團間傳递。内臺時期的劇目在演出當時並未被記録下來,目前已無由得見。所幸自20世紀60年代末至今,歌仔戲在廟會劇場演出的'活戲'劇目,大多取自内臺劇目的删修改編;當然也有少部分爲當今藝人新創,這使我們得以探索歌仔戲'活戲'劇目的内涵。本文試圖爲台灣歌仔戲幕表戲劇目遺産整理出一份初步目録。首先説明筆者對於建構此一劇目目録的理念,材料的獲取和選擇,目録架構的設計和考量等;接着呈現目録内涵。總計筆者'所知'和'所見'的歌仔戲劇目,有確實來源依據足供登録者,共753筆。這份目録不僅可以作爲特定劇目流傳和辨識的起點,對於瞭解歌仔戲這個劇種的劇目内涵、題材偏好等都有一定的幫助。
简介:叶浅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以漫画与舞蹈人物画著称于画坛,他勤奋努力坚持创作,他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以舞蹈人物画在中国画领域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从漫画转向中国画创作,速写伴随其风风雨雨,他足迹所至之处,搜集了大量的人物形象,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从而研究出“目识、心记、意测”这一重要的艺术创作造型规律。他特别重视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所表现的现代舞蹈人物和传统中国画笔墨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纵观其漫画创作转向中国画创作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艺术手法的突破和对艺术“真、善、美”的领悟。
简介:晚上的开幕音乐会更加叫绝——小提琴:李传韵,钢琴伴奏:科恩·罗伯特。我刚好在前一天晚上,刚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看到过李传韵在北京音乐厅的专场音乐会实况,今天有幸在咫尺之距聆听李传韵的琴声,心里十分激动。我刚才和他相见握手时就感觉到他的手掌十分富有弹力、宽大厚实。果然,在他这副手掌的演绎下,普罗科菲耶夫的《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94号),安东·巴济尼的《精灵之舞》(作品25号),帕格尼尼的《上帝拯救女皇变奏曲》被他演奏得非常酣畅淋漓、得心应手、令人眼花缭乱了……这些作品难度非常大,是许多小提琴演奏者望而生畏的作品,对于他却像小菜一碟。相比之下伊扎依的《无伴奏组曲NO·3》,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被他演奏得非常富有灵气。他的揉弦变化十分丰富,换弓一气呵成,他把恩师林耀基教授的“林刀法”演绎得入木三分,刚强时如“斧劈华山”、更尤如万马奔腾、万条江河自天上一泻而下(据透露,他在北京音乐厅的那晚演出就换了三把弓毛);平静温柔时,如明媚的月光映照着西湖的微微清波。他演奏瓦克斯曼的《卡门幻想曲》时,把曲中所蕴藏的许多西班牙音乐中所特有的味道、特征无所保留地全奉献了出来,他把握得很是细腻、巧妙而自然,显然这是李传韵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