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篆书中的“艹”部、“竹”部和“双手”部,书写规则都用六笔合成,而隶书只须三笔。这种六笔法是怎样变成三笔法的呢?根据过去文字演变的理论,在篆书中、“草篆”中找,都无法找到可以将两者衔接起来的依据。然而跨越东周时空,直入三代吉金,纵观殷墟龟甲,却可发现早期隶书中“艹”部、“竹”部的写法与甲骨文、西周金文的写法完全一致(图1,图2)。又如“兴”、“兵”、“戒”、“举”、“丞”、“共”之类文字的“双手”部,在东周篆书中找不到“隶变”的依据,在西周反而可见到许多写法与隶书完全吻合。西周《兴鼎》、《簋》、《戒鬲》铭文的“兴”、“兵”、“戒”的“双手”部,不仅“双手”合一,且弧势已逐渐变小(图3)。这类字例还可在西周几十种铜铭中找到,商金文中亦已有数例。可见“双手”部的三笔法不仅形成早,且字例很多,弧势已很小,这当然为“隶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问题是,为什么篆书体系继承六笔法,而隶书体系则继承三笔法?隶书时代与东周是连续的,为何笔法不能衔接?隶书时代与三代相隔甚久,为何笔法反而相遇?对此,我个人有以下一些观点:一、篆隶分流早。分流从西周就已开始,所以篆、隶渐成两条脉络,两种书写模式。时间愈久,两者差异也愈大。故东周之后...
简介:水彩画一般均采用透明水彩色绘制,这种以透明水彩色绘制的水彩画,18世纪在欧洲得以流行,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在英国取得了辉煌,经过长时间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绘画技巧和方法.由于水彩透明色的特性,浅色不能覆盖深色,而只宜深色在浅色上重叠添加,在进行常规水彩画绘制时,一般均采用先画浅淡色,并逐层加深,让空和留出明亮色和浅淡色的方法去描绘.为此,让空和留白的方法则成为水彩画绘制技巧的特色和难点.但对于明亮点、线、面的留空,特别是那些复杂变化的明亮点、线、面,乃至形体的多次让空,一直是困扰水彩画绘制的突出难题.长期以来,人们试验了多种方法:粘贴胶纸、胶片遮挡,采用刀刮和加白粉绘制等,这些方法的使用,其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这些年来人们又试验出一种留白胶(遮盖液)进行留空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将留白胶的运用方法和在运用中应注意研究的几个问题作以下阐明和介绍,供画友们研究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