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当今中国美术界,周长江被称为“知识分子”、“现代主义者”和“实验艺术家”。自“八五新潮美术”之后。周长江因其“互补系列”而又被称为“抽象艺术家”。197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的周长江,与同班的俞晓夫、张建君接受的都是那一时期写实主义、古典主义训练和一元化的审美标准。当时绘画艺术的理念和形式都是单一的,即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周长江在艺术发展上不局限于绘画这一层面,他对艺术本体语言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觉得艺术家要对客体的微妙关系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也要对外界总体趋势有深刻的感悟力,能够有逻辑性地思考这两方面问题是成就艺术的重要前提。
简介:1995年8月吴长江在四川石渠高原写生80年代的画家喜欢描绘西藏的画面,在当时的观众眼里,这些画面“表现了对人民和生活的感情,对社会现象和民族命运的关注”。20年后时过境迁,有人如实招来:我当初哪里是在画西藏,其实是借西藏画我心里追慕的古典油画。哦,重读80年代描画西藏的那些画作,果然看到来自不同艺术摹本的西藏,有凡高的样式、怀斯的样式,还有马蒂斯的样式……时值新时期美术旭日方升的时期,艺术发展呈现出各种新的可能性,这让艺术家们兴奋而惶惑,他们对古典油画的满腔激情,对现代艺术的浑身冲动,不由自主地托付给了西藏。难怪当时描画西藏的画面里有一种诱人的生气。今日的艺术已经不必用题材给自己“打掩护”了,艺术家可以专注地沉浸在纯视觉的探索,也可以径直去现实生活里实验前卫艺术的梦想。谁还需要西藏———这个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无关的物象?1995年7月我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同行者是中央美院版画系的吴长江。虽忝为同事,知其正式展出的版画,却从未见识过他在高原现场完成的写生作业———纸或簿是从日本远道买来的,人物是从藏区的集市、牧场、帐篷里选出来的,塑形是从谨严的学院造型衍化的,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