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米罗的晚期作品[德]哈约·迪克丁诸迪,华天雪译1956年米罗搬进了他在帕尔马附近建的宽大画室,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这所房子是由建筑师塞尔特设计的。从很多方面来看,这次从巴塞罗那到帕尔马的迁居都标志着米罗新阶段的开始。在这之前,他已是一位享有世界声...

  • 标签: 作品 绘画 象征主义 艺术家 象征语言 德洛内
  • 简介:莫扎特的晚期歌剧被视为与其同时代的“歌剧产品”具有极大差别的典范之作。但是,莫扎特仍然深深根植于当时的传统之中。这一点却常常为人们所忽视。拿当时其他作曲家的歌剧来比较一下,例如拉尼茨基、迪特斯多夫或者格瑞特里的歌剧来比较一下,就可以明显看到其中的差异和共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莫扎特在其作品中多次涉及当时维也纳的歌剧创作和歌剧表演(如在《唐璜》等剧的终场时涉及到了马丁一索莱尔和萨尔蒂的歌剧,或者在《费加罗的婚姻》中涉及了格瑞特里的歌剧)。也还可以看出,莫扎特对他的歌剧“环境”有着深刻的认识。当然,莫扎特地地道道地说着当时的“音乐语言”,也是一清二楚的,但是,这种语言基于莫扎特独特的天才,并且得到了高度的洗炼。

  • 标签: 莫扎特 “环境” 维也纳 歌剧表演 音乐语言 歌剧创作
  • 简介:斯克里亚宾晚期音乐的创作观念与手法都极为复杂。在选择调式音阶时,他既使用传统大小调和半音化的自然音阶体系,也使用“八音音阶”、“全音音阶”和“斯克里亚宾音阶”这样的人工音阶体系,使音乐获得了更为丰富的音响。

  • 标签: 斯克里亚宾 半音阶 八音音阶 全音音阶 “斯克里亚宾音阶”
  • 简介:在巴罗克音乐晚期脱颖而出的洛可可风格郑有平洛可可(Rococo),它的原意指17世纪末源于法国建筑方面装饰艺术的一种风格。最初,这种风格的形成曾受到阿拉伯式图案(Arabesque)风格的启示,在画面中,根据画面的脉络勾勒出来的线条组织逐渐发展成无比...

  • 标签: 洛可可风格 巴罗克音乐 库普兰 洛可可式 奏鸣曲式 音乐史
  • 简介:特殊和弦是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的中心材料。文章论述了该和弦产生的原因、构成方式、结构形态以及特殊和弦的繁衍方式,描述了这一新和声体系的基本面貌。同时指出,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是对传统和声的继承和发展

  • 标签: 斯克里亚宾 晚期和声 特殊和弦 复合 复制
  • 简介:本文对贝多芬晚期的五首弦乐四重奏的技术风格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揭示了贝多芬晚年创作生活中重要的一页。

  • 标签: 弦乐四重奏 晚期风格特征
  • 简介:<正>从作品一百二十七号开始往后的六部大型弦乐四重奏①,是贝多芬对世界音乐文化的最后奉献.贝多芬,在他创作生涯的最后年代里,以其伟大的心灵,坚强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超凡入圣的技艺,精心构思,潇洒挥毫,镂金刻玉,完璧成璋,使这六部作品前继后续,传递循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人类音乐史上一代圣雄"良知的记录"②,表达了作曲家的最后意志和遗言.贝多芬晚期的这组珍品,作为艺术家的"天鹅之声",有着其独到的风格与个性.然而,这位能够在器乐创作领域里自由驰骋的贝多芬,为何仅仅"慎对"而"独钟"于弦乐四重奏体裁?作为弦乐四重奏大师海顿的学生,贝多芬为何没有在风格上步随其后却另辟蹊径?我行我素的贝多芬,为什么会醉心于巴赫的音乐语言?各自独立的六巨

  • 标签: 贝多芬 弦乐四重奏 回归与超越 作品 室内乐创作 巴赫
  • 简介:本文以四部小提琴乐曲--、、、--为例,分析了马思聪晚期小提琴作品中的和声技法.认为作者在总体上延续其原有和声风格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作了若干变化和发展.如在和弦结构与调性的处理上更多地运用复合性思维;在和声进行上偏爱特殊的变格进行;在调性布局上更突出向远关系下属方向的延伸等.这些和声风格的变化,很可能与作者对音乐形式多样化的追求及创作的心境有关.

  • 标签: 马思聪 小提琴作品 和声技法 阿美组曲 高山组曲 第三回旋曲
  • 简介:科技文明日益把人放置在“人化的自然”世界。而自然的清风,淅淅漉漉的秋雨挟持着种种的工业污染浸入人们的生活。科技文明以及技术工艺学的进展,再也不是建构人类乐园的救世主。正如某一位哲人所说:科学若没有良知作灵魂,无异于瞎子。舒涌,作为一位广告人不得不为他的生存奔波。活命的劳累往往会使人彻底陷入工具理性主义。这似乎是

  • 标签: 净化环境 科技文明 护卫者 守卫者 旧房屋 人化的自然
  • 简介:姜昆代表众明星走进病房探望,他说:“所有的费用我们来想办法解决”我国造血干细胞库仅3万份资料,而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其中儿童占50%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