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是深刻而博大的。在最近那次维也纳爱乐音乐会上这交响乐成功了。这足以为维也纳那些多产作曲家的作品指出一个方向来。我们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知之甚少,很难全面地向人们介绍它们。迄今为上,他的较大的交响作品在维也纳仅介绍过《罗米欧与朱丽叶》和《小提琴协奏曲》——这两部都是降种调性的。只有《无言歌》是F大调,是由鲁宾斯坦演奏的——虽然这是不足道的小作品,却相当具有迷人之处,而且鲁宾斯坦的演奏十分精彩,令人愉快;此外还有《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使人享受到愉快和美。这部新的交响乐让人惊喜的首先是其特殊的形式。在这一乐章中,是由慢板导入紧张而热情的快板的,从而引出了梦一般的D大调行板。在较短的幕间曲之后,这段行板结束。在这第一乐章的快速乐段中,慢拍子占了主导地位。这部交响曲的另一个特殊形式是5/4
简介:本文对柴科夫斯基在彼得堡帝国法律学院度过的少年生活,作了生动的记述,揭示了当时彼得堡音乐生活和学校的贵族教育,对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生涯和思想、创作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以主要篇幅深入论述了:少年时期柴科夫斯基在社会、家庭环境和自己独特的心理历程中所形成的性格特征,与他音乐中“热情而激越的情感主义”,充满人情味、人性美的抒情风格,孤寂忧郁的情调以至惊心动魄的悲剧性之间,所存在的深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