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赠刘景文[北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简介:近日,电影《离婚十小时》在厦门举行开机仪式。影片导演区玉盛携主演白庆琳、刘述、李天柱、陈泰铭亮相。编剧慧汝透露,影片剧本的创作筹备历时近五年,将讲述来自中国与新加坡两个家庭的婚姻故事,是一部很走心的家庭题材影片。来自新加坡的资深导演区玉盛表示:“《离婚十小时》不只提出问题,最重要是给出婚姻的解决之道。”
简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国家授予国内工艺美术创作者的国家级荣誉称号,也是国内工艺美术行业最具含金量的一项荣誉。在这春暖花开之际,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结果刚刚出炉,浙江省共有十位大师共获殊荣——潘成松、吴尧辉、陈小甫、陈新华、林霞、胡兆雄、施德泉、钱高潮、徐土龙、徐伟军。他们不仅是行业的骄傲,也是在这个时代弘扬传统工艺美术的伟大践行者;他们中有的沉潜于世、默默无闻,但共同怀揣一颗虔诚的工匠之心,迈着坚毅的脚步,在工艺美术之路上日复一日、渐行渐远。
简介:
简介:《当我们死者再生时》是易卜生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本文探讨了剧中与北欧神话的互文现象,并提出在《当》剧中暗藏着第三重境界,即信仰层面的超越,以此来关照易卜生思想的发展与流变,以期对《当》剧做出新的阐释或解读。
简介:以藏族人民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创作,至今仍是代有才人,佳作频仍,其中名家与名作,构成了数十年来中国美术的一道特别风景线。若一定要深究其中缘故,大体上是1949年以来的民族政策和援藏支边政策坚持至今的结果。因此,喜欢以藏族人民生活为创作素材的画家,大都是怀边慕远的昂藏男儿,他们作品的主题,也大多是讴歌、赞美高原赋予藏族人民的独特品质,当然也不乏表达画家对藏族人民自然生活的惊羡。不过,这种情况在新世纪以来正悄然发生改变。
简介:摄影师张罗平,在温州用两个小时时间,拍下了这样50张黑白人像摄影作品——直视镜头的素颜肖像。你能感受到镜头上的他们被拍摄和被尊重的感受——自信而充满尊严朴素而富有力量——对于被摄个体本质上的肯定,被激发了的自我。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所兴起的以村上隆和奈良美智为代表的日本当代艺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进入消费社会以后,急剧增长的以动漫元素为基础扩散而至的大范围的视觉影像文化的冲击。以东浩纪为首的日本年轻一代的理论家,将这一信息点,定义为动物化的后现代主义社会特征,认为这是由于冷战结束以后,日本社会整体迈入一个无序的多元发展的阶段时所产生的必然趋势。
简介:画绣亦称“绣画”,它独立成幅且不依附于衣服帷幔等物,制作的主要目的是供人欣赏,属于特种工艺美术。自宋代起,便有闺阁女子精于针黹,以摹仿书画为能事,绣品的题材、构图、设色均近于书画。因此,画绣常被载入书画论著,《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中均著录了不少古代画绣。
简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进新时代。40年来,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极大地影响了世界。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关山月美术馆特别策划“川上同行——四川美院八人展”,以近距离微观的方式回望历史。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8位艺术家,以他们的青春参与了中国美术的开放之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行,将个人的生活与共和国的历史连结为命运共同体,他们的艺术之路,从微观层面呈现了中国美术教育和创作的40年巨变。
简介:《嘎茫莽道时嘉》,又名《侗族远祖歌》,是一部综合性反映侗族历史的民间史诗。作为侗族远古历史映射在我们面前的投影,它蕴含着侗族祖先流传下来的记忆碎片,并且勾勒出远古时期侗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对于人类的起源,《嘎茫莽道时嘉》丰富多彩地呈现出人类诞生、成长、发展、毁灭以及再次成长发展的历程。它包含的人类起源形式并非是单一化的,而是多方面的融合,这也是其他民间史诗所没有的,并且蕴含着多彩而深沉的民族文化精神。
简介:书写尺牍是古代文人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活动。尺牍是研究文人生活、交游、艺术思想的宝库,所记事件繁复多端、零散琐碎,然而尺牍提供的讯息往往少见于诗文集中,反映出最真实不虚的文人心灵世界。因此,尺牍除了具有文学与书法美感外,更记录了丰富的文献史料。透过有计划的整理、释文、出版,必能在传统文献基础之外,开拓文史研究界发掘史料的新领域。
简介:答:我们的“艺术课代表”发现了这个秘密:二十世纪西班牙画坛同时出现了两位另类的天才一毕加索与达利.毕加索出生于1881年,达利出生于1904年,他俩不仅认识,还是“忘年交”呢.达利对毕加索非常崇拜,甚至尊称他为“父亲”,而毕加索也很欣赏少年达利,经常邀请他来家里做客.
简介: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一周年时,新华网记者采访了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把他的一段话标为"经典声音"发表——"文化是不能割断的,我觉得艺术传承要'跪'在地上承受,要有敬畏感。我们可以颠覆、解构一些经典曲艺,因为经典是通过历史选择、经过几百年淘洗出来的。但是,如果你要改变它,首先要敬畏它。"
简介:在清初特定的政治环境中,那些经历“失节”之痛后,又徘徊复归的士人言行,在文人士大夫画家群体中体现得亦别有况味,尤其是在江南,以王鑑、王时敏所代表的士人群体,则是考察这种常态的绝佳范本。他们的社会网络,鲜明地折射出清初江南社会“两截人”士人群体的生活与心理世界,他们与这个网络的互动,塑造了其人的人格、个性与文化身份。
最是橙黄“橘”绿时
《离婚十小时》聚焦婚姻
又到一年绽花时
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
《当我们死者再生时》中的第三境界
敏心感时——小议张美中工笔人物的形象转换
“It's me”:2小时50人,这是极致的素颜肖像
当我们谈论日本当代艺术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
雅好与时玩——明末文人对画绣的品鉴及收藏
却话巴山夜雨时——四川美院八人展序
起源神话的民族文化精神——以史诗《嘎茫莽道时嘉》为例
何创时基金会藏明人尺牍中所见书法篆刻与鉴藏活动
同一时期的西班牙画家毕家索和达利彼此认识吗?
跪在民间文化的大地上前行——写在《说唱伯乐故里五千年》出版时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画家的丧乱遣怀——以王鑑、王时敏等的太仓文人交游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