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诗人永远不应该低估的是读者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因为无论你在说多么高深的哲理,只要不是胡言乱语,就总会有读者能够理解。为谁写诗?这大概是每个诗人都会面对的一个问题。有时候,这个问题甚至是一个诗人能否写下去的关键。因为一个诗人一旦不明白为谁写诗,就很容易陷入某种困境。本人就曾经陷入过这样的困境中。早先,我写诗的风格总是刻意地模仿艾略特、庞德和叶芝等人。甚至有些自己写的诗完全可以混入他们
简介:九十年代以前,学界大体认王元化是学贯中西的文艺理论家。然学界大多忽略,真正纵贯王元化文论演化七十年的思辨方法,是源自前苏联的"日丹诺夫主义"。王元化撰于1939-1940年的《鲁迅与尼采》、《现实主义论》证明"日丹诺夫主义"是其初述文论的理论基点。以1943年为时间起点的"第一次反思",表明王元化开始质疑"日丹诺夫主义"有掩抑作家人格力量之嫌,但并未提升到方法论水平去否定"日丹诺夫主义",这就为其六十年代撰《文心雕龙创作论》时全线复活"日丹诺夫主义"埋下伏笔。1976年王元化从黑格尔美学觅得"知性不能把握美"与"情志"两大命题,本可在理论上一举掀翻"日丹诺夫主义"的文艺"本质论"和文艺"功能论",从而成为改写中国现代文论史进程的领军人物,但因其当年受囿于"日丹诺夫主义"的那块反映论哲学短板,故痛失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