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05
  • 简介:  文化的全球化是世界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文化在全球化中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存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全球化,世界各民族本土文学与文化的发展程度

  • 标签: 全球化民族 文化全球化 民族基础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24
  • 简介:STS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是一种文化,STS教育具有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的重要功能,而STS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更宽的视野中(比如历史的、哲学的、社会的、伦理的

  • 标签: 基础科学教育 技术社会 社会基础科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简介:文艺基本理论研究的认同化,文艺基本理论研究的边缘化,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的边缘化——扎扎实实从学理本体和基本问题上做

  • 标签: 文艺基础理论 面向文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25
  • 简介:《政治自由主义》第3页)罗尔斯引入了重叠共识理念来解决多元民主社会的统一和稳定问题,这种普遍的东西就是对政治正义原则规导的社会基本制度所形成的重叠共识及重叠共识理念支持的公平正义政治观念,多元民主社会统一和稳定的基础一、为什么需要重叠共识  在《正义论》中

  • 标签: 民主社会 社会统一 稳定基础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08
  • 简介:而宋朝中国的社会政治就是建立在林冲等等宋朝中国人能够受压制的软弱性格之上,是关于中国人的人性和社会的悲剧,《水浒传》对于社会政治结构最基础所在的把握

  • 标签: 中国社会 人性基础 政治结构
  • 简介:2月14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新闻发布会。该规划是湖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将按照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都市城郊乡村振兴先行区、扶贫片区乡村振兴试验区三大片区精准施策,把乡村振兴的五大任务统筹细化成73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大计划.既完成国家规定动作又冇创新自选动作,充分彰显荆楚特色。

  • 标签: 湖北省政府 乡村振兴 振兴战略 五年规划 新闻发布会 江汉平原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27
  • 简介:中国现代文论引进了,但其内涵已经根据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正在发展的现实和中国正在发展的文艺实际而具有中国的特色,再如鲁迅对于中国古代文论某些概念的继承也不是完全的照搬照抄

  • 标签: 传统基础上 基础上说 文艺理论新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26
  • 简介:马尔萨斯(1766-1834)及其人口理论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适度人口思想的另一种表达,英国人口约为503万

  • 标签: 人口理论 文化基础 理论社会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04
  • 简介:正是构成村民行动能力的村庄社会关联,在讨论村庄社会关联与村庄秩序的关系时,村庄社会关联是指那种具有行动能力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关联兼 兼村庄 村庄社会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4
  • 简介:而公共事业的管理与发展则需要,从而使公共管理中科技发展失去了人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  要使公共管理沿着人文化方向健康发展

  • 标签: 人文化构建 和谐社会重要 构建和谐社会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06
  • 简介:正是构成村民行动能力的村庄社会关联,在讨论村庄社会关联与村庄秩序的关系时,以上讨论的社会关联与村庄秩序的关系

  • 标签: 关联兼 兼村庄 村庄社会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03
  • 简介:从社区记忆与村庄社会关联的关系上讲,村庄社会关联是指那种具有行动能力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析村庄秩序与社会关联的关系

  • 标签: 关联兼 兼村庄 村庄社会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偏向于复合型人才,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以及一些技能,都是为了日后顺利进入社会,并能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进行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指导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高校 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李希凡先生以其特殊的求学背景、知识结构、政治际遇、思想个性、学术旨趣书写了一个当代文化人的传奇,其红学研究成果已成为当代《红楼梦》经典意义的一部分,成为红学史不可或缺的、浓墨重彩的一页。通过梳理李希凡先生在成名之前的学习经历、知识积累、专业旨趣、理论认识以及学术成果,还原其“一举成名”背后的学术基础;同时,综观其三个阶段的红学研究成果,辨析贯穿其中、或显或隐的学术主体性精神。

  • 标签: 李希凡 红学家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